朱國榮(南京大學教授)

朱國榮(南京大學教授)

朱國榮,南京大學教授,畢業以來一直從事地下水運動的模擬技術研究與教學,曾主持國家七五和八五攻關項目各一項,研究成果先後獲國家教委二等獎3次,三等獎1次。教學工作曾先後獲江蘇省教學改革一等獎1次,南京大學教學一等獎1次,二等獎4次,三等獎1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國榮
  • 國籍:中國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南京大學
  • 主要成就南京大學教學一等獎1次,二等獎4次,三等獎1次。
人物經歷,主講課程,研究方向,主要貢獻,國際合作,科研成果,代表著作,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朱國榮1973年9月——1977年2月:南京大學地質系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專業學習,1977年2月至今,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工作,1994年晉升副教授,1999年晉升為教授,次年獲博士生導師資格,兼任江蘇省地質學會地球科學與可持續發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主講課程

目前負責五門本科課程和1門研究生課程,指導的博士研究生7名(含畢業2名),碩士研究生近20名,畢業的學生主要在國、內外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工作。
1、地下水資源評價與管理(碩士)。
2、地下水數值模擬技術(本科)。
3、數據結構(C++描述)(本科)。
4、C#的資料庫編程技術(本科)。
5、結構化FORTRAN程式設計(本科)。
6、環境水文地質學(本科)。
7、地下水問題的並行求解技術(博士生)。

研究方向

1、地下水並行數值模擬方法研究。
2、水資源水環境可持續利用研究。
3、地下水系統信息科學。
4、數字地質技術與方法研究。

主要貢獻

國際合作

與日本琦玉大學相關研究部門建立著長期的合作關係,雙方正在進行包括裂隙水流模擬、核廢物填埋場及周邊地區元素遷移在內的多方位研究,同時互派高層次研究生(主要是博士生)的合作培養和研究工作。第一個赴日進修的博士生在雙方的共同培養下已經完成“複雜滲流模式的地下水並行數值模擬方法研究”。
南京大學“985二期工程”的"國際化地學人才培養及貝加爾現場教學基地建設"教學改革項目負責人,2006年出任南京大學貝加爾綜合科學考察團團長,帶領40名跨學科本科生赴俄羅斯貝加爾湖進行科學考察。
校內合作研究:長期與計算機科學系趙金熙教授進行地下水數值模擬技術方面的合作研究,雙方師、生通過不定期舉行學習討論會尋找研究生長點,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科研成果

主要研究方向——地下水並行模擬技術已經完成套用基礎的理論研究,同時已完成
1、溶質運移模型和水流模型的並行模擬技術
2、水文地質參數的並行尋優技術
3、地下水模型的快速自適應組合格線求解技術
4、裂隙-孔隙水流模型耦合求解技術
5、地表—地下水流耦合耦合求解技術
的研究,目前正在開展地下水並行規劃技術、地下水溶質運移問題的化學場耦合求解技術
等方面的研究。

代表著作

貝加爾裂谷帶中部的新構造特徵及其成因分析,資源調查與環境,2007(9),28(3),157-164
貝加爾裂谷區新構造,江蘇地質,2007(1),31(1),75-76
貝加爾湖濱澳里洪地區新構造特徵及其成因模式探討,江蘇地質,2007(2),31(2),90-95
使用雙核計算機並行求解水文地質參數研究,地質論評,2007(3),53(3),428-432
單純形-模擬退火混合算法反演水文地質參數,地質論評,2007.1,53(1),92-97
地下水管理模型軟體GWM簡介及算例, 勘察科學技術,2007(1),17-22
FEFLOW在姑山采場北幫邊坡,防滲工程中的套用,勘察科學技術,2007(2),42-46
微粒群算法在反求水文地質參數中的套用,勘察科學技術,2007(10),
Theis解析模型的數值解及其在MatLab中的實現,江蘇地質,2007(3),31(3),
套用新型並行遺傳算法反求水文地質參數的研究,高校地質學報,
FAC方法在地下水數值模擬中的套用,水利學報,2006.11,vol.37(11),1389-1392
基於連續不確定區域的蟻群算法求解水文地質逆問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7(3),
並行模擬技術在蘇錫常地區地下水流模型建立中的套用,高校地質學報,2006,Vol.12,No.2,210-215
The Application of Domain Decomposition Methods in GroundWater Compution. The 34th Congress of International Assocociation of Hydrogeologists,2006.10,Bejing. 424
Paralled Optimizaion Based on Domain Decomposition Methods for Htdtogeologic Parameters Eatimation. The 34th Congress of International Assocociation of Hydrogeologists,2006.10,Bejing. 412
Application of Fast Adaptive Composite Grid Msthods in GroundWater Modeling. The 34th Congress of International Assocociation of Hydrogeologists,2006.10,Bejing, 380
A Study of Optimization for Hydrogeologic Parameters whth Hybrid Simplex - Paralled Genetic Algorithm. The 34th Congress of International Assocociation of Hydrogeologists,2006.10,Bejing. 377
基於區域分解法的水文地質參數尋優研究,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6(1),vol.33,no.207,65-68
姑山采場東北幫邊坡防滲透變形研究,高校地質學報,2006.12(2),281-284
地下水數值模型的快速自適應組合格線求解方法,高校地質學報,2006(4),
馬鋼姑山鐵礦采場東幫高邊坡加固方案研究,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05(10),vol.37,No.10,1348-1351
基於區域分解法的地下水有限元並行數值模擬,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5),vol.41,No.3,245-252
用Hooke Jeeves方法進行水文地質參數尋優的研究,地質論評,2005(4),51(6),724-727
Theis公式的優選逼近求解及其在Pocket PC上的嵌入,勘察科學技術,2005(3):18-21
GMS在姑山鐵礦東南區內排地下水滲流場的套用初探,勘察科學技術,2004(2),26-28
基於區域分解法的地下水有限元與邊界元耦合模型,地質論評,2003,49(1):48-52
Excel軟體最佳化基坑降水的井群設計,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3(1),88-91
地下水並行數值模擬,南京:《第四屆世界華人地質科學研討會》論文集,2002.5,396-401
孝婦河源頭地區岩溶地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決策支持研究,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1,28(5):32-34
地下水最優控制模型在可持續發展研究中的作用,香港:《第三屆海峽兩岸三地及世界華人地質科學研討會》會議文摘,2001.12,116-116
基於區域分解法的地下水FEM-BEM模型耦合原理及套用,台北:《第四屆海峽兩岸尖端科學技術討論會》論文集,2002.11
區域地質測量野外作業系統的實現,高校地質學報,2003,9(1),128-134
泰斯模型的統計分析求解,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4,31(2),75-78
蘇錫常地區主采層地下水數值模擬,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3,第1期,26~29
Biot固結理論在地面沉降中的套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3,第2期,28-31
淄博孝婦河源區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研究,高校地質學報,2000,4(2):198-204
構造斷裂發育地區的地下水流模擬,南京大學學報,1999,35(3):323-329
淄博晴綸工程水源地地下水資源開採預測的數值模擬,高校地質學報,1998,4(2):198-204
The Optimal Management Modelling of Groundwater Resource in Linzi District Zibo City,China,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science in Urban Development (Landplan 4),1993,China Ocean Press,P291-299
Development,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Zibo city, China. Groundwater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Selected City Profiles. Rotterdam: A.A.Balkama, 1999, pp.273-280. (ISTP收錄)
Splitting Method for Two-Dimensional Phreatic Flow Equation, Applied Mathemematics and Mechanics, 1996, Vol.17, No.11, P1051-1057(EI收錄)。

獲獎記錄

1、中國東部若干城市和礦山地下水資源綜合研究,1989,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2、地下水運移模型,1995,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3、山東淄博市臨淄大武水源地地下水水量模型和開採管理模型、1996,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4、水文地質邊界元法、1990,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
5、地學教學基地及現場教學創新的建設與研究,2003年,江蘇省教學一等獎
6、馬鋼集團姑山鐵礦采場東幫防滲工程,2003年11月,山東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一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