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啟鈐故居

朱啟鈐故居

位於趙堂子胡同3號,東鄰寶蓋胡同,西近朝陽門南小街,北靠盛芳胡同。此宅是朱啟鈐在二十世紀30年代購置的,當時還是一座未完成的建築,後由他親自設計督造,建成為一處大型宅院。北京淪陷時期,被日本人強行購買,抗戰勝利後又發還朱家。新中國成立後,朱啟鈐將此宅獻給國家,全家遷入東四八條111號。1986年1月21日,趙堂子胡同3號被公布為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現為某單位宿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朱啟鈐故居
  • 地理位置趙堂子胡同3號
  • 景點級別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 現狀:某單位宿舍
基本簡介,詳細故事,

基本簡介

此宅院占地約3000平方米,布局獨具特色。它以一條貫穿南北的走廊為中軸線,將整個宅院分成東西兩部分,且將兩部分的八個院落有機地組合為一個頗具氣魄的宅第。現存建築形制為,南端中部辟有金柱大門一間,硬山灰筒瓦過壟脊屋面;院內原由一條貫穿南北的走廊分成東西兩部分。西路大門西側有倒座房五間,一進院一殿一卷式垂花門;二、四進院均為北房三間前出廊,三進院北房三間,前後廊各帶西耳房二間,西廂房三間,前出廊,皆為硬山頂灰筒瓦過壟脊屋面。東路一進院北房三間,前出廊,勾連搭一殿一卷式屋面,西耳房兩間,進深五檁,歇山頂;二進院亦為北房三間帶西耳房兩間,前出廊,有東廂房三間;三進院有北房五間,東廂房三間。四進院已改建。以上主要建築均為硬山頂灰筒瓦過壟脊屋面。
朱啟鈐故居
朱啟鈐先生曾為北洋政府政要,對近代北京城的改造建設做出過貢獻,後來致力於中國建築的考據學研究,自費成立了專門研究古建築的機構中國營造學社。趙堂子胡同3號四合院建好後,前半部為中國營造學社辦公,後半部為朱啟鈐先生眷屬居住。據朱先生之子朱海北回憶,院內建築的做法及彩繪,完全按照《營造法式》進行,所用木工、彩畫工都是為故宮施工的老工匠。故此該宅院同時具有一定的紀念與研究雙重價值。

詳細故事

趙堂子胡同東城區建國門地區,是朝陽門南小街路東從南往北數的第五條胡同,胡同西起朝陽門南小街,東止寶蓋胡同,長250餘米。清代,即稱“趙堂子胡同”,“堂子”乃舊時江南方言,即指妓院。胡同呈東西走向,東端稍有曲折,且與另外4條胡同相通,形成一個胡同樞紐。即:往東是“後趙家樓胡同”,往北是“寶蓋胡同”,往南是“寶珠子胡同”,往西南是“陽照胡同”。5條胡同相交實屬罕見,當地居民美其名曰“五路通祥”。
朱啟鈐故居
趙堂子胡同3號,舊時的門牌是趙堂子胡同甲2號,在胡同稍有曲折處北側,恰處“五路通祥”之地,坐北朝南,是一座占地近3000多平方米的四進四合院。
這座宅院是朱啟鈐在20世紀30年代購置的一所未完成的建築,由他自己重新設計並督造。據朱啟鈐之子朱海北回憶,院內的彩畫及建築上的做法,完全按《營造法式》進行,所用木工、彩畫工都是為故宮施工的老工匠。可以說這座宅院的建設傾注了朱啟鈐大量心血。
宅院的街門為“廣亮大門”,街門西側是6間倒座南房,街門東側有4間南房,4間南房並不是一條脊,東側3間稍向南移。因此,街門東側的南院牆向東南傾斜。進入廣亮大門,正對著的是一條貫通南北的走廊,形成一條南北軸線將整個宅院分成東西兩個部分,共8個院落,院內迴廊環繞。西部一進院有6間倒座南房和一座兩卷“垂花門”;二進院、三進院、四進院北房3間、西廂房3間,在北房西側建有兩間耳房。東部一進院有南房4間、正房3間,在正房西傾建有兩間耳房,北房與二進院的南房為三卷鉤連搭歇山頂建築,用料講究,工藝精細;二進院有北房、南房、東廂房各3間,在北房和南房的西側各建有兩間耳房;三進院有北房5間、東廂房3間;四進院原來應該是宅第園林,如今已經改建。
該院建成後,前半部為“中國營造學社”,後半部是朱啟鈐及其眷屬的住宅。北平淪陷時期,日本侵略者強行購買此宅,抗戰勝利後發還。1953年,朱啟鈐搬到東四八條111號居住。
此宅現為單位宿舍,現有房屋113間,建築面積2056平方米。原有的主要建築改變不大,只是部分廊子被擴建成房屋,院內又添建了一些小廚房之類的簡易房屋。 1984年1月10日,東城區人民政府將趙堂子胡同3號作為“朱啟鈐故居”,公布為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東四八條東城區東四地區,是東四北大街從南往北數的第八條胡同。胡同自西向東溝通東四北大街和朝陽門北小街,長700多米。東四八條111號,舊時的門牌是54號,在胡同西段北側,坐北朝南,街門為穿牆大門,開在東四八條109號和113號兩院形成的夾道內,後牆砌在東四九條南側。大門內建有“一字影壁”一座,院內現有房屋、遊廊等建築115間,建築面積670餘平方米。此宅是朱啟鈐之女朱湄筠的房產。朱啟鈐從1953年搬入,直至1964年辭世。
朱啟鈐(1871-1964),字桂莘,號蠖園,貴州開州(今開陽)人。清光緒年間舉人,曾任京師大學堂譯學館監督、北京外城警察廳廳長、內城警察總監、蒙古事務督辦。辛亥革命後,曾任北洋政府交通總長、內務總長、代理國務總理,因擁護袁世凱稱帝而被通緝。1919年任南北議和的北方總代表,談判破裂後,遂辭職潛心著述;1930年組織中國營造學社,自任社長,從事古建築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有《蠖園文存》。
朱啟鈐熱心公益事業。1914年,時任北洋政府內務總長的朱啟鈐發動紳士、商人捐款,將社稷壇開闢為公園,命名為“中央公園”,又名“稷園”,即現在的“中山公園”。中央公園是北京城內最早開放的公園,當時建設的主要景點,諸如四宜軒、唐花塢、水榭、來今雨軒、習禮亭、格言亭、投壺亭、迎暉亭和蘭亭八柱等,仍然是現在中山公園的主要景點。當年園中有一楹聯——“名園別有天地,老樹不知歲時。”
朱啟鈐喜好收藏,尤以緙絲收藏為最,據說朱啟鈐堪稱“中國緙絲收藏第一人”。據朱啟鈐後人說,民國初年,清皇室貴族日趨潦倒。朱啟鈐從恭親王奕訢的後人手中購得一批緙絲珍品,有的年代可至宋朝。有日本人聞訊後,曾出價百萬想購買,朱啟鈐不為所動。但當時時局動盪,朱啟鈐惟恐國寶有失,遂以20萬元轉讓給了張學良。1950年,朱啟鈐將珍藏的明岐陽王世家名貴文物56件捐獻給故宮博物院,文化部頒發獎狀予以表彰。
朱啟鈐是中國古代建築的奠基人。1917年,朱啟鈐在江南圖書館發現了宋代李誡的《營造法式》手抄本,便委託商務印書館以石印本印行,同時又在北京刊行仿宋本。之後,又組織人員對《清欽定工部工程做法》一書進行校注。1930年,朱啟鈐得到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的資助,成立了“中國營造學社”,自任社長。設文獻組和法式組,朱啟鈐兼任文獻組主任,建築學家梁思成擔任法式組主任。營造學社是最早研究中國傳統建築式樣、設計的學術團體,奠定了中國古代建築學的基礎。
中國營造學社創辦於1930年,1937年因北平淪陷而停辦。其間,先後出版了《中國營造學社彙刊》、《工段營造錄》、《元大都宮苑圖考》、《營造算例》、《牌樓算例》、《清式營造則例》、《梓人遺制》、《哲匠錄》、《同治重修圓明園始末》等書刊。朱啟鈐評價:“中國營造學社在歷史上,在美術上皆有歷劫不磨之價值。”
朱啟鈐年長周恩來近三十歲,他們二人在不同的時代都擔任過政府總理,周恩來尊重朱啟鈐,朱啟鈐佩服周恩來。
1957年深秋的一個傍晚,周恩來到東四八條111號看望朱啟鈐。周恩來說他在北戴河看到一篇碑文,上面有他叔父周嘉琛的名字,問朱啟鈐知道不知道。朱啟鈐說:“民國二年,我任內務部總長,舉辦縣知事訓練班時,你叔父是我的門生,當時他正在臨榆縣知事任內。”周恩來笑著說:“那你比我大兩輩,我和章文晉(朱啟鈐的外孫)同輩了。”
談話時,朱啟鈐因耳聾經常打斷周恩來的談話,家裡人就向他擺手示意。周恩來看到後說:“不要阻止他,讓老先生說嘛!”
朱啟鈐擔心死後被火化,託付周恩來:“國家不是說人民信仰自由嗎?我不願意火葬,我死後把我埋在北戴河,那裡有我繼室於夫人塋地,我怕將來辦不到,所以才和你說,你幫我辦吧!”周恩來高聲回答:“我一定幫你辦到,你相信我,放心吧!”朱啟鈐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朱啟鈐對家裡人說:“總理是我在國內外所遇到的少有的傑出政治家,也是治理我們國家的好領導。可惜我生不逢時,早生了30年,如果那時遇到這樣的好領導,我從前想做而做不到的事一定能辦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