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和平(國際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

朱和平(國際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

朱和平,筆名瀾石,號東山布衣、竹下客。1954年出生,現居北京。中國管理科學院文物鑑定培訓研究中心副主任(副局級)、國際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名家藝術聯合會副主席、紀曉嵐書畫院名譽院長、中國潮文化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常務理事、國際IPR高級書畫師詩人、作家。

朱和平七歲學書法,十二歲讀《左傳》,詩、書、畫、印皆有成就。他曾遵循清代書法家錢泳“不習小楷,不能稱書家”的古訓,以佛家閉關苦修精神,多年專習小楷。其小楷作品《金剛經》《道德經》《茶經》《孫子兵法》《毛澤東詩詞》等系列寶塔圖前無古人(2003年已註冊個人專利);其古典藝術篆書(和體篆書)在吸收《易經》意象學、中國書畫美學及六書造字等理論的基礎上,對大小篆進行充分藝術發揮,別具風格;隸書在漢隸基礎上吸取顏真卿、翁同和筆法,雄渾厚重;行草亦有獨到之處;繪畫主攻寫意小品,詩畫連璧,雅趣橫生;古典格律詩詞近蘇辛,兼秦柳王孟之風,豪放而不失婉約,更兼田園雅士之趣。與書畫並續,相得益彰。成為中國書畫界詩、書、畫、印、文章為一體不可多得的人才。2012年1 月8日至2月8日, 朱和平書畫展在北京王府井吳裕泰茶莊成功舉行, 朱和平被業內和媒體稱為中國篆書寫茶第一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和平
  • 外文名:朱和平
  • 別名:朱和平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主要成就:《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
  • 代表作品:《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
  • 職務:中國管理科學院文物鑑定培訓研究中心副主任
人物簡介,個人作品,人物自序,詩詞作品展示,

人物簡介

朱和平的書畫人生及作品被《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中國文化報》、《科學時報》、《中國商報》、《現代商報》、《中國信息報》、《中國書畫名家》、《解放軍軍工報》、《中國中小企業家報》、香港《商務旅遊》、《北京晨報》、《北京晚報》、《京華時報》、《北京商報》、《北京娛樂信報》、《中國書法網》、《中國收藏拍賣藝術網》、《鳳凰網》、《貴州博士網》、《北京電台》、《北京電視台》、《平谷電視台》等上百家報刊媒體廣為傳播其作品成為國內外高級饋贈禮品。

個人作品

在當代書壇,朱和平與他的書法、詩詞可謂盡人皆知。尤其他的小楷、藝術篆書和隸書,無一不被人們所讚許,藝貴創新。他深受傳統文化的薰陶,所作自然暢達、墨趣橫生、氣韻生動、意象聯翩,具有強烈的時代色彩。朱和平的書法厚重新穎,詩詞典雅超逸,與繪畫篆刻結合相得益彰,盡顯一種天生與眾不同的精神和氣質。

人物自序

余正式寫詩填詞是界五十歲以後的事。
早在1969年,余虛歲16,與下放到農村的老知識分子常振賓相識,並結成忘年交。老友多次鼓勵余學詩學書,並說“憑你資質,不出兩年,當有所成。”然余少年狂傲,自認為大丈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何以詩書小技而為。
餘11歲讀《左傳》,有嗜史如命之弊;又少小體弱,以藺相如、晏嬰肝膽自壯;稍長,有報國志,以管毅為學。當年,余雖對古今碑帖、唐詩宋詞有所涉略,但終不為深意。直置1979年,余從北京消防總隊代理總隊團委書記任上毅然回鄉務農,及隨後的20多年深居簡出的日子裡,於詩書路上終無所成。
2001年1月,老友突然去世。面對老友留下的筆墨遺物,回憶自己滄桑無寄,百無聊賴的人生經歷,不盡幡然醒悟……
老友常振賓,1945年畢業於北平藥物研修所(大專),喜書史,持才傲物、性孤,終生未娶,與人多不和。余曾有聯戲曰“學富五車 兼收子建;睥睨群小 不讓彌衡。”然其鐵骨錚錚,信義如山,與余交往32年,如一如訴,無第二人。余性剛傲物,與老友同,況年近半百,久廢仕途之念,或惟詩書可志?
同年清明節,依老友遺願,余將老友隨母葬於北京平谷區南山村二隊老溝石湖旁。站在老友墓前,余發誓:“十年礪志,重整詩書,以報知遇”。
俗話說:“吉人自有天助。”2002年,余與孫健教授相識,並成知音摯友。孫教授系中國科技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博導、著名經濟學家,正業之餘頗好吟詠。孫兄自幼隨外祖父誦讀古文詩詞,家學功底深厚。曾得國學大師南懷瑾、全真龍門派匡道長及枯木派等多位高人的指點,古典詩詞功力頗深。且讀書破萬卷,博聞強記,過目不忘。余之詩詞多得健一(孫健號)兄悉心傳授,獲益良多,實三生有幸!
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結晶,是人類生產、生活和靈魂的寫真,是人類與大自然血乳交融的呼喚……
台灣老兵高秉涵先生曾說過:“沒有經歷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我們說:沒有經歷過艱苦磨難的人,沒有對大自然有深刻理解的人,沒有資格寫詩詞。
寫詩填詞,不僅要講究格律、詩品、人品,更要講作者的經歷、知識的廣度和深度。
余自詡是一個經歷複雜的人,學過醫、務過農、當過兵、經過商、搞過機械、建築、上過礦山,當過黨、團、政工幹部,做過編輯、記者、企業高管。而讓我刻骨銘心、且對余詩詞有重要影響的,當屬2006年2月至2009年6月,余以一文弱書生,參與並主持處理北京旺座中心事件。
旺座中心位於北京CBD核心位置。因開發商內部矛盾,於2005年1月2日,引發震驚國內外的旺座中心事件,雙方暴力衝突持續一年多,引起訴訟案件430多件,涉訴金額超過14個億,被媒體評為2005年中國房地產十大醜聞之首。在三年多的時間裡,無休止的談判、訴訟、拍賣以及來自方方面面的不理解所形成的壓力,一言難盡……。余有過岳飛《滿江紅》樣的衝動,有過屈原《離騷》樣的感慨,有過李清照《聲聲慢》中的悲愁,有過辛棄疾《水龍吟》中的無奈。余想過汨羅江的呼喚,想過田橫五百壯的豪歌。余以書生肝膽,問家國忠烈之貞,效賢德信義之舉;以苦人詩句,尋天地之慷慨,放古今之情懷。這其中“看人生血淚,惟愁苦了得!”
“羽扇功夫文士膽;風流文字苦人詩。”正是旺座中心的血和淚、同情和友誼,給了我詩的涌動和靈魂。反過來,是詩的招喚,給了我逢難而進的精神和力量。詩人的生命力來源於實踐。艱苦豐富的經歷是我們作詩的真正源泉。
此集共收錄本人自2006年至今的詞200首。因考慮今人讀音習慣,並自己方便,合今韻用之。書中插圖200餘幅,除歷年作品外,多為春節前後的原創作品。
詞源於唐,興於宋,復於清。而今,詞家甚少。而與之同悲的是:今人已多不研修中華文化的本源。提起中華文化,動輒孔子曰、孟子曰,孰不知中華文化的根在字里,中華文化的最高境界在詩里,中華文化的源泉在陰陽互根,平衡即穩,五行生剋,天人合一的自然“道”中。中華民族之所以稱大漢民族,字稱漢字,是因為代表中華五千年的文明的字到了漢代,從結構、讀音、書寫方法才基本定型。遺憾的是,若大中國,至今沒有一所漢學院,沒有一個漢語系。置此,古文字之不修,古詩詞之凋落,其原因可略見一斑……
“五四”運動後,提倡新體詩、簡化字。簡化字確給人們書寫帶來了方便。而新體詩多俗而無味,難有生命力,而為人所棄。這就是毛澤東提倡新詩而很少寫新詩,臧克家、聞一多、郭沫若等晚年轉工舊體詩的結果。
余於詞,只破皮毛。然固而為之,只在傳遞之功……
書畫同源,詩書一體。余於實踐和理論,更多的融進對《易經》意象學和傳統詩、書、畫美學的研究和探索,立足尋本求源,開拓創新,增加新的生命力。
愛因斯坦有一個圈的理論:你處的圈子越小,你與外界接觸面越小,需要學習的知識越少。相反,你處的圈子越大,你與外界接觸的面越大,需要學習的知識越多。
當年,餘年少性狂,是在井下看世界。而今,來到海邊,痛感自己的不足。
本書已動議三年,遲遲不敢面市,惟恐品拙乏味,有污讀者視聽。
於此,謹向讀者朋友深表歉意!並請批評指正。
朱和平
2013年4月於東山草堂

詩詞作品展示

朱和平詞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