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名稱:平江戰役
- 發生時間:1366年11月
- 地點:平江
- 參戰方:朱元璋的明政權Vs張士誠的大周政權
- 結果:朱元璋戰勝張士誠
- 主要指揮官:朱元璋、張士誠
- 別名:朱元璋滅張士誠平江之戰
- 發生時間 :1366年11月至1367年9月
- 影響:使朱元璋徹底消滅了張士誠的勢力
過程,評價,
過程
消滅陳友諒後,朱元璋著手消滅張士誠。剪斷張士誠兩翼,再斷兩翼後,對平江(今天的蘇州)已形成北、西、南合圍之勢,為貫徹其圍困平江,攻其腹心的戰略方針,於十一月二十五日,完成了圍困平江的戰略部署:徐達屯葑門、常遇春屯虎丘、郭興屯婁門,華雲龍屯胥門,湯和屯閶門,王弼屯盤門,張溫屯西門,康茂才屯北門,耿秉文屯城東北,仇成屯城西門,何文輝屯城西北。朱元璋軍在整個部署中,秋毫無犯,民大悅。徐達部相繼在鮎魚口(今江蘇吳江縣西北)、尹山橋(今江蘇吳縣南)擊敗張士誠外圍軍,並在官瀆(今蘇州婁門外官瀆橋)焚毀張軍戰船千餘艘。在朱軍的威懾下,松江(今江蘇松江)府、嘉定(今上海嘉定)州,於二十七年正月,相繼投降,使平江更加孤立。
朱軍在城外構築長圍,又搭起木塔、築敵樓三層瞰城中,每層配備弓弩、火銃和襄陽炮,日夜攻擊。圍攻八個月,張士誠軍不支,將士多降。張士誠先後兩次突圍不成。六月初七,張士信被炮炸死。九月,徐達部攻入葑門,常遇春部攻入閶門,張士誠部將唐傑,潘元紹等降。張士誠率余兵巷戰失敗,自殺未成被俘,朱軍遂占平江。通州(今江蘇南通)、無錫(今江蘇無錫)等地相繼投降,大周政權滅亡。
評價
此戰,朱軍對已成孤勢的平江,採取長期圍困的“鎖城法”使張軍陷於糧盡兵疲,束手待斃的困境,一舉攻克平江,盡得蘇、浙、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