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關於本體與功夫之間的關係的討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本體功夫之辨
- 定義:儒家關於本體與功夫之間的關係的討論
儒家關於本體與功夫之間的關係的討論。
儒家關於本體與功夫之間的關係的討論。本體即本然狀態,從性善論來說,人的善性即是人的本然狀態,亦即本體,因此程朱的理、性,陸王的本心、心體都是本體。性善論者認為,道德修養的目的是復性亦即恢複本體,功夫就是為恢複本體依照一定...
他反對空談本體而不重踐履的學風,指出為了體認天理和“行知天理”,必須發憤忘食、好古敏求和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倡導貴踐履的學風。東林人士多持此說。高攀龍指出,本體與功夫是否合一,正是朱學與王學、實與虛、“心非性”與“心...
本輯為第十三輯,其主題為“儒家功夫哲學”,收錄了楊國榮、黃玉順、吳震教授對倪培民教授《儒家功夫哲學論》一書的評議,以及倪培民教授的回應。“工夫”是中國哲學特有的概念,也是中國哲學能夠給世界哲學提供的可能性資源之一。專家學者...
一切雜念不入,亦不見動靜二境,自謂此即是靜定功夫。非紐定默坐時是靜,到動應時便無著靜處也。”龍溪嗟嘆而退。先生於陽明之學,始而慕之,已見其門下承領本體太易,亦遂疑之。及至功夫純熟,而陽明進學次第,洞然無間。天...
《王陽明致良知思想之本體與功夫之辨》,載於《北方論叢》2002年第6期;等 專著:《戴東原哲學研究》,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 《中國古典建築思想四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 《致命與逍遙---莊子思想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
此說雖不一定正確,但其目的是明確的,即要通過辨佛、儒之異,來探尋王學末流空疏學風之思想根源。他多次論本體與功夫相即不離,批評時儒“空虛之學”,顯然有學風上的針對性。“崇儉德以敦素風”,也是從吾所致力的重要方面,故...
基於這種本體認識的功夫之學,和宋明理學相比,十分接近於明代王艮的“心齋’、聶豹和羅洪先的“主靜歸寂”,以及鄒守益的“本體戒懼”,其功夫的起點是齋戒,這是“神明其德”的要務,要在使念慮齊一,防非止惡,肅然警惕,保持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