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例
考證:
本草文獻學家尚志鈞教授從藥物的角度對
芣苢進行了考證:
《
說文》云:苢,
芣苢,一名馬寫。其實如李,令人宜子,周書所說。段玉裁注云:玉會篇曰:康民以桴苡。桴苡中者,其實如李,食之宜子。《
本草經集注》車前子條有陶隱居注云:韓詩乃言
芣苢是木,似李,食其實,宜子孫。此為謬矣。
《
爾雅》:
芣苢,馬寫。馬寫,車前。郭璞注云:今車前草,大葉長穗,好生道邊,江東呼為
蝦蟆衣。《廣雅》:當道,馬寫也。
陸璣詩疏:
芣苢,一名馬寫,一名車前,一名當道。喜在牛跡中生,故曰車前,當道也。今藥中車前子是也。幽州人謂之牛舌草,可煮作茹,大滑,其子治婦人難產。
通過考證,大體上可以認定,《
詩經》中的
芣苢,就是後世本草文獻上的車前子。再由源及流,看一下車前子功效與主治記錄的發展變化。
在《
神農本草經》中,車前子的功效被描述為:“味甘、寒。主氣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濕痹。”似乎看不到宜子孫的影子。但在《
名醫別錄》中卻說:“男子傷中,女子淋瀝,不欲食。養肺強陰益精,令人有子,明目療赤痛。”似乎比較強調車前子的補益作用,並明確指出“令人有子”,與《
詩經》中原文渲染的那種前因後果聯繫上了,
神農嘗百草 。
但對於車前子“宜子孫”的美好功效,後世本草學家在大量的臨床觀察和醫療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逐漸排除了。到了《
本草綱目》時,該藥的主要功效就被概括為“導小腸熱,止暑濕瀉痢”,與今日的中醫臨床有關車前子單味藥和以車前子為組成成分的複方的使用實踐頗為吻合。這也說明,很多中藥功效的發現和記錄有一個不斷去偽存真、推陳出新的過程。
我們能從《
肘後備急方·治寒熱諸瘧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治療瘧疾的記載中,發明青蒿素,這是一種正面的價值和意義;從“砒霜有大毒”的認識中反其道而用之,利用其提取物治療M3型白血病,也是一種正面的價值和意義;能從先秦古籍的相關記載中,看到某一味藥物功效觀察記錄的發展變化,同樣也是一種正面的價值和意義。中醫學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揚棄以至最大限度接近真理的過程。更是一個讓其博大的藥物發揮它最大效用的跳板。
典故
《
圖經本草》宋
蘇頌 :我國最早的版印墨線藥圖,為後世本草圖說的範本,為現今本草考證的重要參考書之一。
辨析
本草考證之所以稱之為考證,不是簡單地堆砌資料,而是要從生產實際中發現問題,從古代本草資料中縷清其發展脈絡,尋求其歷史原因,並提出去偽存真的正確合理見解,這才算是真正的研究。否則,就會使人看輕了本草考證的意義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