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別名》是一部中醫學專著,屬於本草類文獻。不分卷。由清代醫學家朱春柳編。
基本介紹
- 作者:朱春柳
- 出版社: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本草別名》是一部中醫學專著,屬於本草類文獻。不分卷。由清代醫學家朱春柳編。
本草別名 《本草別名》是一部中醫學專著,屬於本草類文獻。不分卷。由清代醫學家朱春柳編。內容簡介 最早成書於清代鹹豐六年(1856)。
《本草綱目》收錄的白芷別名最為齊全,“白茝”(音止,又昌海切)、“芳香”(本經)、“澤芬”(別錄)、“苻蘺”(別錄)、“虈”(許驕切)、“莞”(音官)、“葉名蒚麻” (音力)、“藥”(音約)”。本草考證 白芷在中國早期作為香草為人所知,別名眾多,且有同名異物的情況,入藥均以白芷作為...
《本草綱目別名錄》,中國漢醫藥學著作。是明代早期很有特色的中藥學入門書,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第一卷的開頭,專門列出了自己曾經參考過的歷代諸家本草,其中《本草蒙筌》赫然在目。簡介 陳氏鑒於當時所流行的幾部《本草》不能適合他授徒的需要,正如他在本書的自序中說:“如《大觀》(即《大觀本草》)則意重而...
李時珍念本草一書歷代註解者謬誤亦多,遂考古證今,辨疑訂誤,廣采博收群書,在宋代唐慎微《經史證類備急本草》基礎上編成此書。本草綱目流傳版本 語音 《本草綱目》版本頗多,除國外各種全譯或節譯本外,國內現存約七十二種,大致可分為“一祖三系”,即祖本(金陵本、攝元堂本)及江西本、錢本、張本三個系統。
《本草和名》是現知日本最早的本草學著作,為平安時代源瀨朝大醫博士深江輔仁奉敕編撰,成書於延喜十八年(918)年,相當於我國後梁時期。此書由上、下二卷組成,以《新修本草》第三至第二十卷正文中的藥物為主體,同時補充了各種《食經》及《本草稽疑》、《本草拾遺》等書中的藥物,總計收藥1025種,其中有...
別名:薺寧、雪見草、雪裡青、癩子草、癩團草、癩疙寶草、蛤蟆草、豬婆草、水羊耳、過冬青、鳳眼草、賴師草、隔冬青、皺皮蔥、野芝麻、癩客螞草、是蟆草、膨脹草、溝香薷、麻麻草、青蛙草、野豬菜、癩蛤蟆草、皺皮草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荔枝草(本草綱目拾遺)皺皮蔥、雪裡青、過冬青、鳳眼...
1、《本草綱目拾遺》:“金瘡小草,生江南村落田野間下濕地。高一、二寸許,如薺葉短,春夏間有淺紫花,長一粳米也。”2、《植物名實圖考》:“筋骨草,產南康平野。春時鋪地生,葉如芥菜葉,面綠,背紫。面上有白毛一縷,茸茸如刺。抽葶發小葉,花生葉際,相間開放。葉紫,花白,花如益母,遙望蓬蓬,白如...
1.祛風除濕,該品辛溫,辛能行散,溫勝寒濕。八肝經,故能祛風除濕,如《本草綱目》曰:透骨草“治筋骨一切風濕疼痛攣縮。”若因風寒濕邪侵襲肢體經絡而導致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可選用該品,祛風散寒勝濕,病邪去,則諸症自愈。2.舒筋活絡,該品辛散溫通,入肝經,而肝主筋.故該品具有舒筋活絡...
這些名稱來源於不同的古籍和文獻,如《祝穆試效方》《救荒野譜》《質問本草》及《植物名實圖考》等。因植物匍匐於地,葉片圓形似錢幣,邊緣有缺刻,因此得名“連錢”“金錢”“銅錢”等。因其葉形與馬蹄相似,亦稱馬蹄草。其香味濃郁,故又有遍地香、九里香等別稱。在江蘇地區,本品被用作“金錢草”,故得名...
腎葉細辛別名馬蹄香,《本草》載:“馬蹄香即是杜衡,葉子似冬葵,形狀如馬蹄,俗稱為馬蹄香。腎葉細辛原產於中國安徽,現分布於北亞熱帶到中亞熱帶地區。腎葉細辛被IUCN收錄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並評為瀕危EN等級。四川部分地區做土細辛,或稱毛烏金、牛毛細辛入藥。植物學史 腎葉...
【摘錄】《中華本草》性狀 根莖圓柱形,粗短,直徑約6mm,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有多數鬚根。莖長20-45cm,直徑2-3mm,表面棕黃色,有縱棱,質脆,易折斷。基生葉叢生,具長柄,葉片皺縮捲曲,完整者展平後呈腎形,長3-5cm,寬4-7cm,上面棕褐色或綠褐色,下面灰白色。莖生葉1枚,形同莖生葉,較小,無柄。...
從卷柏的異名上可以看出來《滇南本草》稱之為回陽草,《本草綱目》叫它長生不草,《分類草藥性》叫它還魂草《現代實用中藥》叫它九死還魂草《漸江中藥手冊》叫它見水還陽草。 卷柏何以能夠九死還魂,長生不死呢?曬乾的植物會存活,枯木逢水會發芽,只要把還魂草的乾品侵入水中侵泡後栽培,就會起死回生,還魂草就是...
荔枝草(學名:Salvia plebeia R. Br.),別名過冬青、豬婆草、皺皮草等,是唇形科鼠尾草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達90厘米;莖粗壯,多分枝,被倒向灰白柔毛;葉橢圓狀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輪傘花序具6花,多數,花冠淡紅、淡紫、紫、紫藍或藍色,稀白色;小堅果倒卵球形。花期4-5月,果期6-7月...
馬草即皺葉狗尾草,禾本科多年生草本,高達1米。稈直立,基部有時擴張。葉片橢圓形至矩圓形,有強皺摺。生陰濕地上斌林下。分布長江流域廣東、貴州等地各地。別名 馬草又稱為敗醬草、苦菜、澤敗、鹿腸、鹿首、爛衣草、皺葉狗尾草。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達1米。稈直立,基部有時擴張。葉片橢圓形至矩圓形,有強...
《本草綱目拾遺》云:“仙人凍,一名涼粉草。出廣中,莖葉秀麗,香猶藿檀,以汁和米粉食之止飢,山人種之連畝,當暑售之。”可見,人工栽培涼粉草古已有之。經濟 涼粉草含膠粘質豐富,製成涼粉糕(仙人板),呈半透明茶色,爽滑可口,清熱解暑。涼粉草除產地銷售外還遠銷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印尼等地。
”;上述文獻均未提到飛揚草的毒性,但在《廣西本草選編》中記載:“味辛、澀,性平,有小毒。”《南方主要有毒植物》也明確指出其有小毒,而在《常用中草藥手冊》和《全國中草藥彙編》中均未記載其毒性,2010版《中國藥典》明確指出其性味為:“辛、酸,涼,有小毒。”功效主治 《嶺南採藥錄》記載其能“治...
②《得配本草》:(遠志)米泔水浸,槌碎,去心用。功能主治 安神益智,解郁。治驚悸,健忘,夢遺,失眠,咳嗽多痰,癰疽瘡腫。①《本經》:主咳逆傷中,補不足,除邪氣,利九竅,益智慧,耳目聰明,不忘,強志倍力。②《本草經集注》:殺天雄、附子毒。③《別錄》:定心氣,止驚悸,益精,去心下膈氣、...
葎草(Humulus scandens)是大麻科(Cannabaceae)葎草屬(Humulus)的纏繞草本植物,別名勒草、葛勒子秧、拉拉藤等。葎草為纏繞草本,莖、枝、葉柄均具倒鉤刺。葉呈腎狀五角形,掌狀5-7深裂,稀為3裂;表面疏生糙伏毛,背面生有柔毛和黃色腺體,裂片為卵狀三角形。葎草的雄花小,黃綠色,為圓錐花序;雌花序為...
3、治髒毒下血:地柏枝與黃芪等分,末之。米飲服二錢。(《本草圖經》)4、治跌扑重傷:岩柏枝、鳳尾草根、豬鬃草根、腎蕨各15g,抱石蓮3g。煨水服,用酒為引。(《貴州草藥》)5、治哮喘:石柏45g,鐵角蕨根30g,豬肝、蜜糖各60g。水煎燉,服湯食肝。(《江西草藥》)6、治頭暈目眩:每500g茶葉中放...
薄荷,別名仁丹草等,系唇形科薄荷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各地均有分布。其株高30-60厘米,莖下部匍匐,節上生根,上部直立。葉對生,披針形或橢圓形,兩面皆有毛及油點,額用手揉碎後,有強烈的脯香氣和清涼感,是主要的藥用部分。《本草綱目》上說:薄荷辛、涼、無毒,具有發汗、退熱、祛風、止氧等功能。長期作菜...
治癤腫,毒蛇咬傷:孩兒草9-15g。水煎服。並用鮮全草搗爛外敷,蛇傷敷傷口周圍。(《廣西本草選編》)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鮮品適量。採集加工 夏、秋、冬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性狀鑑別 全草長20-40cm。莖細而稍硬,有分枝,青綠色,直徑約2mm,表面有縱向紋理,近基部的數節其上著生細...
早在二千多年前,《神農本草經》就將其列為藥之上乘。南朝醫學家陶弘景將甘草尊為“國老”,並言:“此草最為眾藥之王,經方少有不用者。”“國老”,即帝師之稱。把甘草推崇為藥之“帝師”,其原因正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所釋:“諸藥中甘草為君,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調和眾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