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徵波長

本徵波長,即物質本身的波長。是指在一個振動周期內傳播的距離。也就是沿著波的傳播方向,相鄰兩個振動位相相差2π的點之間的距離。波長λ等於波速u和周期T乘積,即λ=uT。同一頻率的波在不同介質中以不同速度傳播,所以波長也不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本徵波長
  • 外文名:Intrinsic wavelength
波長對波性質的度量,橫波與縱波的波長,

波長對波性質的度量

波長(或可換算成頻率)是波的一個重要特徵指標,是波的性質的量度。例如:聲波可以從它的頻率來量度,人耳可聽的聲波從20Hz到20kHz,相應的波長從17m到17mm不等;人眼的可見光從深紅色的760nm波長,到紫色的390nm波長。
在討論彈性波的傳播時,會假設媒質是連續的,因為當波長遠大於媒質分子之間的距離時,媒質中一波長的距離內,有無數個分子在陸續振動,巨觀上看來,媒質就像是連續的; 但如果波源的頻率極高,波長極小,當波長小到等於或小於分子間距離的數量級時,相距約為一波長的兩個分子之間,不再存在其他分子,不能再認為媒質是連續的,也不能傳播彈性波了。高度真空中分子間的距離極大,不能傳播聲波就是這個原因。

橫波與縱波的波長

波長指沿著波的傳播方向,在波的圖形中兩個相對平衡位置之間的位移橫波縱波的波長所代表的意義是不同的。在橫波中,波長是指相鄰兩個相位相差的點的距離,通常是相鄰的波鋒波谷對應的過零點。在縱波中,波長是指相鄰兩個密部或疏部之間的距離。波長在物理中常表示為λ,國際單位是米(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