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本寧頓號航空母艦
- 英文名稱:USS Bennington CV-20
- 服役時間:1944年8月6日
- 國家:美國
- 艦級: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 退役時間:1970年1月15日
發展沿革,性能數據,服役事件,日本本土攻擊,戰後改造升級,
發展沿革
美國海軍於1941年12月15日(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一周后)訂購本寧頓號航空母艦。1942年12月15日由紐約海軍造船廠開工建造。1944年2月26日由梅爾文·馬亞斯夫人(Mrs. Melvin J. Maas)主持下水儀式,1944年8月6日服役,指揮官為詹姆斯·賽克斯(James B. Sykes)上校,並於1945年初參與太平洋戰爭。
1945年6月5日,在沖繩附近遭遇颱風,使前飛行甲板發生彎曲。1950年12月開始由紐約海軍造船廠進行SCB-27A設計改造工作。1952年10月1日重新歸類為“攻擊型航空母艦”並改舷號為CVA-20;1952年11月重新投入使用。1954年5月26日,彈射器嚴重爆炸造成103名船員死亡,201人受傷。1954年6月12日至1955年3月19日,在紐約海軍造船廠使用斜角飛行甲板、封閉的“颶風”船頭等(SCB-125項目)進行維修和現代化改造。1959年6月30日被重新歸類為“反潛航空母艦”,改舷號為CVS-20。1962年9月12日至1963年3月31日在華盛頓州布雷默頓的普吉灣海軍船塢進行了FRAM-II現代化改造。
1970年1月15日,本寧頓號退役,並加入後備艦隊。此後本寧頓號一直在普吉灣封存,直到1989年9月20日,冷戰即將結束之際,本寧頓號才從海軍名冊上除籍。1994年1月12日,海軍以200,000美金將本寧頓號出售拆解,並在9月13日用拖船將本寧頓號拖離普吉灣,到華盛頓州的安吉利斯港(Port Angeles)拆解;但拆船公司此時向海軍提出反建議,將購艦金額提高至6,000,美金,條件是本寧頓號要拖行到印度古吉拉特邦阿蘭港拆解。海軍最終接納拆船公司的反建議。12月7日,本寧頓號由拖船拖離美國,在1995年5月17日抵達印度拆解。
性能數據
排水量 | 標準 | 27100噸 |
滿載 | 36380噸 | |
尺寸 | 船體 | 249.9 x 28.3 x 8.7(滿載)米 |
最大(甲板) | 265.8 x 45米 | |
動力 | 8組動力鍋爐 4組汽輪機 4組動力螺旋槳 | |
航速 | 32.7節 | |
艦載機 | 102架(第82飛行中隊,1945年3月) | |
船員 | 2600人 |
服役事件
1944年12月14日,本寧頓號在離開紐約前往太平洋戰場的途中,完成了試航、培訓和可用性調試。於12月21日過境巴拿馬運河,29日停泊在聖迭戈。1945年元旦,這艘航母離開聖迭戈繼續向西航行,並於1月7日抵達珍珠港。在這個月的剩餘時間裡,在夏威夷海域安排了空中訓練和射擊訓練。2月1日,本寧頓號離開珍珠港,與貝勞森林號航空母艦(CVL—24)、邦克山號航空母艦(CV-17)、倫道夫號航空母艦(CV-15)、薩拉托加號航空母艦(CV-3)和阿拉斯加號重型巡洋艦(CB-1)一起在西加羅林群島的烏利西環礁加入第58特遣部隊。
日本本土攻擊
本寧頓號於2月8日抵達烏利西環礁,成為第58特遣隊的一個作戰單位。這艘航空母艦隻在烏利希停留了兩天,10日帶著第58特遣隊離開環礁,對日本本土島嶼進行空襲,以支持在硫磺島的登入。第58特遣部隊首先前往馬里亞納群島附近,在天寧島上空進行排練,然後向北前往主要活動。2月12日,各飛行中隊執行了訓練架次後,這些船隻於14日在海上加油,然後朝東京東南約125英里處的發射點駛去。16日,第58特遣部隊對日本本土發動空襲。本寧頓號的飛行員追擊了東京和橫須賀的目標,橫須賀是日本大型海軍基地的所在地。當他們的同事突襲日本時,本寧頓號的戰鬥空中巡邏隊(CAP)的飛行員幫助保護第58特遣隊免受空襲,並擊落了三名入侵者。付出的代價是本寧頓號的飛行中隊在日本上空的防空火力中失去了一架飛機。
本寧頓號航空母艦於2月18日從本州附近退出戰鬥,第二天加油,然後駛向硫磺島,為已經在進行征服該島的行動提供密切支持。本寧頓號於2月20日至22日繼續執行這一任務,隨後於23日退出戰鬥,準備參加一次集中加油。第二天,本寧頓號和其他航空母艦返回日本。25日,本寧頓號的飛行中隊參與了另外一系列針對日本東京地區的空襲。然後在26日退出戰鬥,3月1日在琉球向沖繩機場派遣飛機。本寧頓號和其同行航母乘第三次回到烏利西環礁,在錨地休息和放鬆了8天。
3月14日,本寧頓號返回大海。經過幾天的訓練演習,本寧頓號和第58特遣部隊的其他航母的船頭指向九州(日本主要島嶼的最南端),攻擊那裡的機場,為預計中的入侵沖繩做準備。這些襲擊於3月18日進行;第二天,本寧頓號飛機襲擊了本州吳市、廣島地區的設施。20日,飛行員返回九州,再次對那裡的機場進行轟炸。同一天,本寧頓號和第58特遣部隊的其他部隊開始從日本海域向沖繩撤退,開始直接支援登入。3月23日,開始對沖繩及其周圍島嶼發動突襲。空襲主要集中在一個位於沖繩南部正西方的小島群,慶良間諸島。這是入侵部隊的首要目標。第二天晚些時候,作為艦隊錨地和前方維修基地所需的那一小群島嶼陷落,快速航母將注意力轉移到安撫主要目標上。
這一階段的行動一直持續到4月1日(登入日)清晨。突擊隊上岸後,本寧頓號和其他快速航母開始在沖繩和周邊島嶼的直接支援和對日本本土島嶼(主要是九州島)的遠程支援之間分配時間。4月7日,本寧頓號的飛機幫助扼殺了日本艦隊的最後一口氣。大和號戰列艦在矢矧號輕型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的護航下,從日本出海,絕望地試圖破壞沖繩登入。這支完全沒有空中掩護的部隊6日被美國潛艇發現;7日被美國巡邏機發現。當第58特遣部隊在7日發現這支艦隊時,結果已成定局。儘管英勇戰鬥到最後,但大和號、矢矧號和四艘驅逐艦還是沉到了海底。逃脫的四艘驅逐艦也遭受了損失,但成功抵達了佐世保。本寧頓號的飛行員聲稱,至少有兩發魚雷擊中了強大的戰列艦,而所在的飛行中隊只損失了一架飛機。
本寧頓號航空母艦繼續支持沖繩行動,進行空中巡邏,攔截敵人的空襲,並轟炸空襲的起點機場。4月28日,本寧頓號和第58特遣部隊的其餘艦船離開沖繩附近,在烏利希環礁休息和放鬆。4月30日至5月9日,一直呆在龐大的艦隊錨地。第二天從烏利希站出來,在該地區演習後,於10日返回沖繩。這艘航空母艦於5月12日恢復沖繩戰役支援任務。再次將作戰時間分為直接支援在島上作戰的部隊和掃蕩九州機場。小威廉·哈爾西於5月27日解除斯普魯恩斯的職務,艦隊、任務部隊和任務組改變了任務。6月初第38特遣部隊經歷了另一場颱風的影響,本寧頓號遭受了損失。6月9日,本寧頓號為設定了去雷伊泰灣的航線。11日抵達目的地,並進行了維修直到27日。7月1日,與38特遣部隊的其他成員一道在聖佩德羅灣清理了基地。
在戰爭的剩餘時間裡,本寧頓號和其他快速航母只集中在日本本土島嶼和周邊海域。其飛機從北部的北海道到南部的九州島,在整個島鏈上飛行,經常短暫拜訪本州。目標包括工業綜合體、軍事和海軍設施以及船舶。本寧頓號飛機在日本上空幾乎不受懲罰地飛行,協助促使日本的工業和軍事行動接近停滯。8月15日,日本投降的訊息傳出時,本寧頓號仍在本州附近進行空襲。
敵對行動結束後,本寧頓號繼續在日本本土島嶼開展行動,支持占領軍。其飛行員進行例行巡邏,並搜尋包含盟軍戰俘的營地。這項任務一直持續到9月10日進入東京灣。這艘航空母艦一直留在遠東地區,直到10月中旬確定了返回美國的航線。一路上,在塞班島停留並卸下了其飛行中隊,又在11月7日停靠珍珠港,最後進入舊金山灣。一直呆在那裡,直到1946年1月的第一個星期。回到海上,前往夏威夷運送一批飛機和一批士兵。航母在夏威夷群島進行了一些訓練行動後,於3月30日返回舊金山。4月初,這艘軍艦啟程前往東海岸。本寧頓號於本月中旬過境巴拿馬運河,並於22日抵達維吉尼亞州諾福克,並一直呆在那裡,直到11月8日才除役,並與大西洋後備艦隊一起停泊。
戰後改造升級
本寧頓號保留了將近四年。1950年10月29日,移到紐約海軍造船廠進行現代化改造,準備再次服役。在接下來的兩年里,經歷了一次改變,增加了排水量,長度和橫樑。飛行甲板被加固和加寬以容納噴氣式飛機。為了達到同樣的目的,還接受了許多其他設備的改裝,如彈射器和電梯。10月,在完成這些改造的同時,被重新設計為一艘攻擊型航空母艦,改舷號為CVA-20。最終於1952年11月13日重新服役,由戴維·B·楊(David B. Young)上校指揮。
經過一系列的測試和試驗,本寧頓號於1953年2月19日離開紐約,前往西印度群島進行了一次試航。加上幾次訪問古巴關塔那摩灣,巡行持續了三個多月。在訓練巡行期間,4月27日,本寧頓號的1號消防室發生爆炸。爆炸使其下層甲板搖晃,奪去了11個人的生命。損傷控制小組迅速採取行動,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人員和材料的破壞。本寧頓號29日進入關塔那摩灣,一周內完成維修,並返回海上繼續試航訓練。5月7日,結束訓練行動,啟程回紐約。在諾福克港停泊後,讓本寧頓號的飛行中隊下船之後,該航空母艦於5月25日重新進入紐約海軍造船廠,開始進行後期調試。
當年夏天,本寧頓號和大西洋艦隊開始了正常的行動,離開了本寧頓號的家鄉羅得島港口。這項任務持續到9月中旬,那時本寧頓號出海參加了北約的一次大規模演習,即“水手”行動。這次行動於10月4日結束,本寧頓號乘船通過直布羅陀海峽開始了本寧頓號的第一次行動,跟隨第六艦隊在地中海部署。這項任務一直持續到1954年2月16日本寧頓號踏上返鄉之旅。本寧頓號於21日抵達昆錫點海軍基地,卸下飛機。3月1日,本寧頓號移到紐約,以占用造船廠的可用時段和部署後的停工期。4月初,本寧頓號返回海上,在佛羅里達州梅波特海軍基地附近進行航母資格認證。
本寧頓號完成了這項任務,並於29日返回昆錫點海軍基地。5月下旬,本寧頓號南下到諾福克港,於5月22日載上第181號飛行中隊,並在納拉甘西特灣地區出海申請航母資格。26日6時,本寧頓號開始為獲得資格而派遣飛機。11分鐘後,左舷彈射器蓄能裝置爆炸,釋放出汽化的潤滑油,潤滑油被不明熱源引爆,一系列爆炸震動了船舶。儘管在內部受到嚴重破壞,軍艦還是成功地將整個飛行中隊起飛升空,並將其送入昆錫點海軍基地。本寧頓號繼續前行,並返回了起點,而損失控制方面,消防和救援隊狂熱地工作,以控制火災,營救受傷人員,並收回死屍。這場悲劇造成本寧頓號103名官兵死亡,200多人受傷,其中大部分嚴重燒傷。傷勢最嚴重的人被一架大型直升飛機抬到了昆錫點海軍基地,本寧頓號把剩下的人留在基地,然後前往紐約進行大規模維修。本寧頓號於6月12日抵達紐約海軍造船廠。除了修復受損區域外,造船廠還進行了稍後原定日期進行的重大修改。兩個最顯著的變化是增加了一個封閉的颶風弓,以減少在惡劣天氣中造成損害的可能性,並增加了一個傾斜的飛行甲板,以提高空中作業的效率。
本寧頓號在1955年3月11日前完成了修理和改裝工作,4月25日航母返回海上,在梅波特海軍基地附近進行航母資格鑑定,並在關塔那摩灣進行大修後的試航訓練。在接下來的四個月里,本寧頓號在東海岸和西印度群島進行了正常行動。9月8日,航母開始前往新的母港和新的艦隊。10月20日,本寧頓號繞過合恩角抵達加州聖迭戈,加入了太平洋艦隊。
在接下來的九年里,也就是美國全面介入越南戰爭之前,本寧頓將時間分配在遠東水域的第七艦隊和加利福尼亞海岸的正常巡邏之間。在那段時間裡,本寧頓在東亞進行了五次部署。前兩期分別在1955年、1956年、1957年冬季和1958年冬季進行,結果證明是例行性的,結合了訓練演變和對亞洲各港口的友好訪問。第三次部署在1958年8月至1959年1月,是針對中國大陸對國民黨控制的近海島嶼金門島和馬祖島進行炮擊(金門炮戰)而發出的緊急任務。該航母在危機期間與台灣海峽巡邏隊一起服役,為其贏得了武裝部隊遠征勳章。在1959年1月回到西海岸正常任務後,海軍決定使用該航母專門用於反潛戰。1959年6月30日,更改舷號為CVS-20。在1960年10月至1961年5月期間,本寧頓的第四次遠東任務在寮國危機期間突出展示了美國的武力,而又一次獲得了武裝部隊遠征勳章。這一期間的最後部署的特點是恢復更正常的任務、訓練和港口停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