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水文

西安市未央區水文是指西安未央區的河流統計和地下水等各方面的數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未央區水資源
河流
一、渭河
渭河古名渭水,是黃河最大的一級支流,它發源於甘肅省渭源縣的鳥鼠山,東流至潼關縣東北匯入黃河,全長818公里,流域面積13.43萬平方公里。渭河在六村堡的沙河灘村西北灃河入渭口處進入未央區境,繞草灘農場、華山分廠、市三奶廠,於賈家灘村東北的灞河入渭口出境,本區境內長度22.2公里,比降0.6‰。渭河在未央區境內有皂河、漕運明渠、幸福渠及灞河匯入。
渭河在本區段內無水文站,據鹹陽水文站資料,多年平均徑流量51.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最大流量2962立方米/秒。多年平均輸沙量1.69億噸/年。輸沙量隨洪水變化,6,7,8三個月的輸沙量約占年輸沙量的70%。渭河最大洪峰流量7220立方米/秒,發生在1954年8月18日;最小流量發生在1973年4月5日,僅3.4立方米/秒。2003年8月30日晚,渭河在鹹陽水文站出現5340立方米/秒的洪峰流量,是近30年來最大的一次洪水。
2008年10月29日,渭河綜合治理工程開工,首先實施渭河堤防加高培厚工程,截止2010年底,渭河未央區段堤防設計為300年一遇防洪標準,堤頂寬49米,設有雙向8車道,堤南有200米綠化帶。
二、灞河、
1.灞河古名滋水,春秋時,秦穆公稱霸西戎欲顯耀其武功,更名為霸水,後逐漸演變為今灞河。灞河是所謂的“八水繞長安”八水之一,全長92.6公里,流域面積2577平方公里,比降為12.3‰,主要支流有清河、輞峪河、滻河。其發源於藍田縣東北箭峪嶺北麓九道溝,經藍田縣藍關鎮、灞橋區灞橋鎮,在灞河鐵路橋西北約2.8公里處進入未央區境內,北流至賈家灘東北注入渭河。區內長度13.15公里,在譚家街道趙村東面有支流匯入滻河。灞河在未央區境內還接納本區北二環以北,太華路以東區域約20.0平方公裡面積的排水(主要通過“618”渠系統排入)。
灞河在未央區段內無水文站,據上游的馬渡王水文站資料,多年平均徑流量5.32億立方米,納入滻河後為7.4億立方米。調查歷史最大洪水,馬渡王站洪峰流量2900立方米/秒,發生在1935年。灞河平均含沙量約為5公斤/立方米。
2.滻河 古名狗枷川和長水,史記中始稱滻水,發源於藍田縣秦嶺北側,上游有三條大小相近的小河(東為岱峪,中為湯峪,西為庫峪),以湯峪為正源,湯岱匯流後叫滻河。總長63.5公里。滻河流至長安鳴犢與庫峪河交匯,北流進入西安市區,有鯨魚溝、灞橋熱電廠一帶的排水渠(新河)、東北郊排水明渠匯入。滻河在新房村南進入未央境內,至譚家街道趙村東匯入灞河,區境內長度4.21公里。滻河上沒有水文站,相當於20年一遇洪水發生在1953年6月3日,實測洪峰流量630立方米/秒。
未央區境內滻、灞河在2006年完成綜合治理,治理後的滻灞河堤防設計防洪標準為100年一遇洪水,堤頂道路進行了硬化,灞河河道內建有橡膠壩3座,滻河上建有橡膠壩2座。
三、皂河
皂河古時就是一條人工河道,《水經注》中就有引潏注渭的記載,《漢書》中也有穿漕通渭的表述,氵皂 由漕衍化而來。皂河在唐代是市漕渠和明代通濟渠之源,民國後稱官河。今
氵皂 河發源於長安區水寨村,自南向北流經長安區、雁塔區,於北石橋村進入未央境內,再經東凹里、沈家寨、三橋街、五一村、周河灣、皂河灣、農場西站匯入渭河,全長34.4公里。未央區內長度17.6公里,屬皂 河中下游。1955年修建大環河時,將西部工業區的團結西路、大興路西段、西斜七路的雨水灌渠相繼納入皂河,因北石橋以下河道容量不足,故將大環河入口以下皂河加寬、加深,修建跌水、橋樑並將出口由皂河灣村改向北流,至草灘農場西站北注入渭河。改造長度13.1公里,最大泄洪量為25立方米/秒。 1965年市水電局為解決西北部排洪問題,再次改造,將雁秋門至農場西站段的渠底下降,排洪量增至25立方米/秒。2003年西安市水務局對皂 河中下游進行拓寬改造,2005年完工,排洪能力達到了162.2立方米/秒。
四、太平河
太平河屬皂 河的一條主要支流,起源於長安區,流經長安、未央、鹹陽三個地區,全長19.6公里,其中未央段全長12.2公里。經三橋街道後圍寨村、新店村,六村堡街道西賀村、鄭家村、沙河灘、西坡、泥河、二府營,從八興灘村北、農場西站匯入皂河,是未央區與長安、鹹陽的一條界河。上世紀80年代,隨著鄉鎮企業的迅猛發展,河道兩岸先後興起30多家化工、造紙類污染嚴重企業,使原本清澈見底的太平河水質變黃髮濁、垃圾堆積如山、臭氣熏天、河道淤積、堤防受損。1958年、1964年和1977年未央區花費大量資金對太平河進行了三次較大規模清淤和堤防加固。2008年初市水務局實施太平河綜合治理工程,治理後的太平河入皂口流量達到92立方米/秒。
五、漆渠河
漆渠河屬於未央區與長安區鹹陽市的一條界河,源於斗門、黃堆和太平河三條支流,系攔截灃河滲流與長安細柳原區徑流而成。三河在未央區與長安、鹹陽三地交界處匯流後,為太平河。
地下水:
根據地貌、地下水埋深以及水層組合的水力條件等,將深度300米以上的地下水劃分為潛水和承壓水兩大含水岩組。
1.潛水含水岩組:
廣泛埋藏在第四紀全新統、上新統沖積、衝風積、洪積和中更新統洪積層中。按單位湧水量大小分為以下4個水區。
強富水區 分布在主支流漫灘區。水位埋深0.5—4.0米,岩層上部為小於0.5米的沙土或亞沙土,下部多為粉細沙(滻灞河漫灘為中粗沙)和砂礫石層,多淤泥質夾層,含水層厚度40一60米,年變幅小於3.0米,單位湧水量大於30噸/(時·米)。
富水區 分布在渭河一級階地。水位埋深3一8米,岩層上部為亞沙土,厚度3—5米,下部多砂礫卵石與薄層砂質粘土互層,砂質粘土多呈現透鏡體狀, 60米以內含水層3一5層,厚度30一50米,年水位變幅為3一6米,單位湧水量為15—30噸/(時·米)。
中等富水區 分布在渭河二級階地,水位埋深7一17米,上部覆蓋10-20米厚的風積黃土狀土或沙質粘土,下部為中粗砂及礫卵石與淤泥質粘土、亞粘土互層,70米以內含水層5—9層,厚度20一40米,年變幅4—7米,單位湧水量5一15噸/(時·米)。
弱富水區 分布於三級階地,水位埋深10-22米,上部為20一30米風積黃土狀土,下部為薄層中粗沙、礫卵石或膠結粗沙與含結核的粘土淤泥互層,80米以內含水層5一7層,厚度6一15米,由於潛水上部屬黃土狀的孔隙水,年變幅明顯,一般在7一10米,單位湧水量小於1噸/(時·米)。
2.承壓含水岩組 按單位湧水量大小分為以下3個水區。
強富水區 分布於河漫灘及一級階地前沿,含水層頂板埋深60—80米,含水層主要是厚層的砂礫卵石層夾薄層淤泥質亞粘土,300米深度內含水層5一7層,厚度30一120米,單位湧水量大於20噸/(時·米)。
富水區 分布在一級階地及二級階地中西部,含水層頂板埋深40—100米,300米深度以內含水層6一9層,含水層主要是中粗沙及砂礫卵石,二級階地亞粘土夾層增多,厚度50一100米,單位湧水量在10一20噸/(時·米)。
中等富水區 分布在三級階地及二級階地東南部,含水層頂板埋深50—120米,含水層主要是中粗砂及膠結砂礫石,300米深度以內含水層9—15層,厚度40一80米,單位湧水量1一16噸/(時· 米)。
地下水補給量
本區地下水的補給源有降水入滲、河流側滲、灌溉水滲漏、井灌回歸、庫塘水滲漏和上游流入的地下徑流補給等。根據水均衡原理,各項補給量可利用入滲係數法與達爾西滲流理論公式進行計算。對深度300米以內的潛水及淺、深部承壓水計算得出本區地下水多年平均補給量為28223萬立方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