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社科·大學經典:江村經濟》是從社區研究轉入社會結構分析的一種嘗試,對中國社會學而言,極具示範性和開創性。精選中外社會科學經典名著,尤其是具有學科元典意義的社科名著,或重譯或重編,增加名師點評和插圖,致力於為我國讀者打造易讀宜藏的經典精粹。
基本介紹
- 書名:未名社科•大學經典:江村經濟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1174814, 7301174810
- 作者:費孝通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頁數:265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名人推薦,
內容簡介
《未名社科·大學經典:江村經濟》編輯推薦:學術泰斗費孝通里程碑之作!社會人類學愛好者必讀之書!最新譯版,讀得懂、看得透
作者簡介
費孝通(1910-2005),1910年11月2日生於江蘇吳江市。1933年畢業於燕京大學,獲社會學學士學位;193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研究生院;1938年獲英國倫敦大學哲學博士。曾任雲南大學燕京社會學研究室主任、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授、中央民族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學學會會長、中國民主同盟會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1980年獲國際套用人類學會該年度馬林諾夫斯基(Malinowski)榮譽獎,並成為該會會員。1981年接受英國皇家人類學會頒發的該年度的赫胥黎(Huxley)獎章。1988年在美國紐約獲不列顛百科全書獎。1993年在日本福岡獲該年度亞洲文化大獎。主要作品有《江村經濟》、《祿村農田》、《鄉土中國》、《民族與社會》、《從事社會學五十年》、《邊區開發與社會調查》、《行行重行行》等,著作等身,影響深遠
圖書目錄
序(布·馬林諾夫斯基)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調查區域
第三章家
第四章財產與繼承
第五章親屬關係的擴展
第六章戶與村
第七章生活
第八章職業分化
第九章勞作日程
第十章農業
第十一章土地的占有
第十二章蠶絲業
第十三章養羊與販賣
第十四章貿易
第十五章資金
第十六章中國的土地問題
附錄
譯者說明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調查區域
第三章家
第四章財產與繼承
第五章親屬關係的擴展
第六章戶與村
第七章生活
第八章職業分化
第九章勞作日程
第十章農業
第十一章土地的占有
第十二章蠶絲業
第十三章養羊與販賣
第十四章貿易
第十五章資金
第十六章中國的土地問題
附錄
譯者說明
名人推薦
我敢於預言費孝通博士的本書一書將被認為是人類學實地調查和理論工作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此書有一些傑出的優點,每一點都標誌著一個新的發展。本書讓我們注意的並不是一個小小的微不足道的部落,而是世界上一個最偉大的國家。作者並不是一個外來人,在異國的土地上獵奇而寫作的;本書的內容包含著一個公民對自己的人民進行觀察的結果。這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人在本鄉人民中間進行工作的成果。如果說人貴有自知之明的話,那么,一個民族研究自己民族的人類學當然是最艱巨的,同樣,這也是一個實地調查工作者的最珍貴的成就。
--馬林諾夫斯基(英國社會人類學家)
本書作為社會人類學的著作,對該學科傳統的突破主要在於,(一)它沒有拘泥於異民族,而是用社會人類學來研究自己熟悉的本民族,並把功能方法從原始社會推廣到文明社會,如果說馬林諾夫斯基提出了人類學必須“離開對所謂未開化狀態的研究,而應該進入對世界上為數眾多的、在經濟和政治上占重要地位的民族的較先進文化的研究”,那么《江村經濟》則是非常出色地實踐了這一要求。(二)它改變了社會人類學者以往那種好古、獵奇和不切實際的單純研究者的學究面貌,而樹立了一種力圖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社會改革的愛國主義變革者的新形象。
--鄭杭生(中國人民大學) 《費孝通對中國社會學的巨大貢獻》
本書一書以小見大,以中國江南一個村莊農民的“消費、生產、分配和交換”等實際生產和生活過程來探討中國基層社區的社會結構和社會變遷過程,並試圖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把握中國社會在當代條件下的巨觀社會變遷過程以及可能的應付之道。
--甘陽(中山大學) 《再認識》
70年前,費孝通教授對江蘇省吳江縣開弦弓村進行了深入的實地研究,並在兩年後寫出了著名的《江村經濟》這一被國際上譽為人類學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奠定了他在人類學史上不可動搖的地位。同時,《江村經濟》也成為當代學者研究20世紀初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可不讀的重要文獻。
--丁元竹(國家行政學院) 《〈江村經濟〉給我們的三個啟迪》
在人類學的歷史上,《江村經濟》被譽為人類學中國學派的代表作,它把人類學的研究對象從“異域”轉向了“本土”,從“原始文化”轉向了“經濟生活”,為人類學的發展開闢了一個嶄新的、廣闊的領域。
--邱澤奇(北京大學) 《費孝通與江村》
--馬林諾夫斯基(英國社會人類學家)
本書作為社會人類學的著作,對該學科傳統的突破主要在於,(一)它沒有拘泥於異民族,而是用社會人類學來研究自己熟悉的本民族,並把功能方法從原始社會推廣到文明社會,如果說馬林諾夫斯基提出了人類學必須“離開對所謂未開化狀態的研究,而應該進入對世界上為數眾多的、在經濟和政治上占重要地位的民族的較先進文化的研究”,那么《江村經濟》則是非常出色地實踐了這一要求。(二)它改變了社會人類學者以往那種好古、獵奇和不切實際的單純研究者的學究面貌,而樹立了一種力圖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社會改革的愛國主義變革者的新形象。
--鄭杭生(中國人民大學) 《費孝通對中國社會學的巨大貢獻》
本書一書以小見大,以中國江南一個村莊農民的“消費、生產、分配和交換”等實際生產和生活過程來探討中國基層社區的社會結構和社會變遷過程,並試圖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把握中國社會在當代條件下的巨觀社會變遷過程以及可能的應付之道。
--甘陽(中山大學) 《再認識》
70年前,費孝通教授對江蘇省吳江縣開弦弓村進行了深入的實地研究,並在兩年後寫出了著名的《江村經濟》這一被國際上譽為人類學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奠定了他在人類學史上不可動搖的地位。同時,《江村經濟》也成為當代學者研究20世紀初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可不讀的重要文獻。
--丁元竹(國家行政學院) 《〈江村經濟〉給我們的三個啟迪》
在人類學的歷史上,《江村經濟》被譽為人類學中國學派的代表作,它把人類學的研究對象從“異域”轉向了“本土”,從“原始文化”轉向了“經濟生活”,為人類學的發展開闢了一個嶄新的、廣闊的領域。
--邱澤奇(北京大學) 《費孝通與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