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湖燕園建築

未名湖燕園建築

未名湖燕園建築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北京大學校園內,是近代學府燕京大學原址,包括以未名湖為中心的原燕京大學教學、宿舍區。燕京大學以明代名園“勺園”故址為中心興建校舍,於1920年開工,1926年建成,是近代仿古建築的作品。1952年燕京大學併入北京大學,燕園建築作為北京大學校園一部分使用至今。

未名湖燕園建築主要有西校門、辦公樓、圖書館、科學實驗樓、體育館(一館、二館)、南北閣、水塔和以德、才、均、備齋為名稱的男女生宿舍等,全部為清宮式建築風格。燕園建築主軸線為東西向,主體院落坐東朝西,西面為大門、辦公樓和教學區,後部為體育場館,北為學生宿舍。建築物多為二、三層,主要建築用灰瓦紅柱,石造台階,淺色牆面,檐下有斗拱梁枋,施以彩畫;次要建築取民居園林形式,湖邊水塔為八角密檐式。園內尚留一些明清舊園遺物,也有從圓明園遺址搬來的石刻小品。現未名湖區仍保持初建時的原貌。

1990年,原燕京大學未名湖區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未名湖燕園建築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9月,未名湖燕園建築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未名湖燕園建築
  • 地理位置:北京市海淀區 
  • 所處時代:近代 
  • 保護級別: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始建時間:1920年
  • 投用時間:1926年
  • 編號:v-475 
  • 批准單位:國務院
歷史沿革,建築特點,主要建築,西校門,辦公樓,博雅塔,魯斯亭,南北閣,第一體育館,第二體育館,價值意義,保護措施,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未名湖區為清高宗乾隆帝的寵臣和珅淑春園遺址的中心部分。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同時被毀。
未名湖燕園建築
未名湖畔舊照
民國初年,為陝西督軍陳樹藩創建的“肄勤農園”。1920年,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將其買下,在此選址建校。1921年開始動工興建,1926年基本建成。
1937年至1941年,時值抗日戰爭期間,北平眾多高校遷入內地,燕大校園一時被視為北平教育的“孤島綠洲”。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燕大被迫停辦,司徒雷登被幽禁,數名師生被捕,日軍接管燕大校園。
1942年至1946年,部分燕大師生在成都復校上課。1946年,成都分校回到北平燕園。直至1952年院系調整,燕園由北京大學接管。

建築特點

該建築群以未名湖為中心,呈四周分布。
主要建築有西校門、辦公樓、圖書館、外文樓、體育館、南北閣1-6院、島亭、水塔和男女生宿舍等,全部為仿古建築風格。建築大分散,小集中,主軸線為東西向。
各群組大都為三合院式,總體布局合理,局部尺度適宜,與自然地形地貌結合緊湊。建築物多為二、三層,主要建築用灰瓦紅柱,石造台階,淺色牆面,檐下有斗拱梁枋,施以彩畫;次要建築取民居園林形式,湖邊水塔為八角密檐式。園內尚留一些明清舊園遺物,也有從圓明園遺址搬來的石刻小品。現未名湖區仍保持初建時的原貌。
未名湖燕園建築
燕京大學主要建築軸線分析圖

主要建築

西校門

西校門為北京大學的正門,坐西朝東,為古典三開朱漆宮門建築,高不超過八米。西校門的門牌號是婁斗(兜)橋一號,處於北京大學的主軸線起點位置,門內是一座雕鏤的石橋,由校友所捐。正對西門的是校園的主要建築,即辦公樓,其間空地上有從圓明園遷來的兩隻華表。西校門在燕京大學時期是燕園唯一的正門,當時門正中懸掛著由蔡元培先生手書寫的“燕京大學”四字匾額。1952年,北京大學遷入燕園以後,門正中換上了北京大學四字匾額。
未名湖燕園建築
西校門

辦公樓

辦公樓體量高大,是歇山式加廡殿的屋頂式樣,是主題突出的對稱建築布局,灰色筒瓦的大屋頂,紅色柱子,白色粉牆,藍綠色調為主的斗拱彩畫。辦公樓前有石麒麟、華表。1931年6月燕京大學校樓命名委員會曾定此樓名為“貝公樓”。樓內還保存著當代書法家沈尹默書寫的“貝公樓”三個字,由1931年燕大畢業生所贈。
未名湖燕園建築
辦公樓

博雅塔

博雅塔位於未名湖東南隅山地上,採用遼代密檐磚塔外形。博雅塔原本是作為水塔使用,供應校內師生的生活用水,在設計建造的時候採用中國傳統的密檐式佛塔的形制,既具備獨特的審美觀又有極強的審美價值,是實用與審美結合的完美產物,也是近代中國仿古建築的優秀實例。
未名湖燕園建築
博雅塔

魯斯亭

魯斯亭位於未名湖中心的湖心島上,俗稱島亭,是一座木質結構的八角亭,亭頂為寶塔狀,底座為高一米有餘的八角形石台,亭下建有地下室,亭外有迴廊,亭內據說有地道,以備戰爭時期緊急情況。魯斯亭是1929年亨利·魯斯為紀念其父——曾於1919年任燕京大學副校長的魯斯義而捐資建成,故又名斯義亭。1998年北京大學百年校慶時,魯斯基金會捐資重修島亭並將其重新命名為魯斯亭。魯斯亭修建之初為師生團體聚會場所,1966年前北京大學工會曾在此開設圖書館。現在魯斯亭作為會議室使用。
未名湖燕園建築
魯斯亭

南北閣

南北閣的造型、體量、色彩完全一樣,所以又稱姐妹閣。兩座閣樓相依而立,與俄文樓一起構成了一個品字形的獨立單元。北閣建成後,為紀念燕大女部首任女部主任麥美德女士被命名為“麥風閣”。南閣當時作為女部的辦公樓使用, 被命名為“甘德閣”。北邊的麥風閣為音樂教室和男女學生活動室,當時一樓是學生活動中心,現為北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南閣現為北大國際合作部。

第一體育館

第一體育館在燕京大學時期是燕大男生體育館,現為北京大學第一體育館。一體館內設施齊全,有室內籃球場、桌球場、跆拳道場等等,室外還有一個標準足球場及各種體育鍛鍊器械。體育館旁的攀岩壁是北大學生社團山鷹社的訓練地。

第二體育館

第二體育館南依燕南園,北有靜園,毗鄰圖書館。二體室內場館有籃球館、形體房、力量訓練房、體質健康測試室。體育館東側有4片籃球場,西側有5個新修建的網球場,南側有一個簡易的室外健身場地。女子體育館系米蘭"鮑埃的父母威廉·鮑埃夫婦於1927年捐獻的9萬美元所建成。

價值意義

燕園很多建築具有對重要人物的紀念性質,臨湖軒是校長住宅,位於校園中心。臨湖軒是費城喬治·柯里夫婦給司徒雷登的贈禮,他們堅持建造一幢校長住宅,且規定要按中國樣式建造,位置靠近湖邊,居於校園中心。當時司徒雷登的妻子已經去世,他決定自己只留一個小套間,客廳、飯廳、兩三間臥室為大學公用。臨湖軒的建設不是為紀念司徒雷登,而是讓他居住其中。司徒對中國傳統文化充滿敬意,雖然本人無力命名,但對於冰心女士在臨湖軒聚會中偶得此名,頗能欣賞,故而採納。
相對於臨湖軒與周邊環境較為切合的命名,燕大其他建築命名多以紀念人物為主,如主樓貝公樓,是紀念詹姆斯·懷特·貝施德為教會學校聯合化辦學所作的貢獻,最初建築用名為施德樓,名字和貢獻都寓於“施德”二字中,且有儒家道德馴化的意思。後來錢穆與眾人為建築重新擬名時,改為“貝公”二字,僅表示對貝老的尊敬即可。湖心島中亭子建築是為紀念亨利·溫特斯·魯斯為燕大籌款建設校園而建,建築名稱曾用魯斯亭、思義亭,但在人們的口傳與回憶中,多稱作島亭或湖心亭。

保護措施

2001年,未名湖燕園建築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9月,未名湖燕園建築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作為文化遺產的權利主體,北京大學享有對未名湖燕園建築的享用(接觸、欣賞、占有、使用、有限處分)、傳承(學習、研究、傳播)與發展(演繹、創新、改造)的權利。
未名湖燕園建築
如今的北京大學未名湖周邊建築

旅遊信息

未名湖燕園建築位於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北京大學校園內。
未名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