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未兩優1號
- 審定編號:國審稻20170038
- 選育單位:安徽未來種業有限公司
- 作物名稱:水稻
- 親本來源:W105S×長恢1號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要點,
選育過程
為選育生育期適中、米質優、耐肥抗倒和產量潛力大的新組合,安徽未來種業有限公司以廣適性光溫敏不育系W105S為母本,以長恢1號為父本雜交配組而成未兩優1號。母本W105S為安徽未來種業有限公司選育的優質、多抗、超低溫大穗型兩系不育系,父本長恢1號是引進的優質、多抗、重穗型恢復系。
2009年冬,在海南用W105S與長恢1號測交,獲取少量種子;2010年春,在合肥正季株行種植,發現株高適中、株葉清秀、穗大粒多、結實率高、抗肥耐倒,在株行圃中表現優異。2010年冬,在海南繼續測交,擴大測交量,測交種子3000粒。同年,參加合肥正季小區品比試驗並小面積試製種子,在當年參加小區品比的25個組合中,產量位居第1位,正式定名為未兩優1號。2017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徵特性
生物學特性: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40.0天,比對照豐兩優四號長0.5天。株高123.5厘米,穗長24.8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5.2萬穗,每穗總粒數198.8粒,結實率84.4%,千粒重27.0克。
米質特點:整精米率60.0%,長寬比3.1,堊白粒率10%,堊白度1.6%,膠稠度75毫米,直鏈澱粉含量15.7%,達到國家《優質稻穀》標準3級。
抗性特點:稻瘟病綜合指數兩年分別為5.0、4.6,穗瘟損失率最高級9級;水稻白葉枯病5級;褐飛虱7級;高感稻瘟病,中感水稻白葉枯病,感褐飛虱。
產量表現
2011年在安徽合肥、蕪湖、滁州3點品比試驗,平均產量10087.5千克/公頃,比對照Ⅱ優838增產9.7%;2012年繼續在合肥、蕪湖、滁州3點品比試驗,平均產量為9754.5千克/公頃,比對照Ⅱ優838增產7.5%;在安徽、湖北大田小面積布點示範,產量都在9750千克/公頃以上。2011-2012年連續在全國多點參加品比試驗,同時在各生態區布點示範,平均產量8046-10422千克/公頃,比對照增產5.3%-15.7%。
2014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秈遲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22.0千克,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5.7%;2015年續試,平均畝產672.9千克,比豐兩優四號增產7.8%;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47.5千克,比豐兩優四號增產6.8%。201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00.5千克,比豐兩優四號增產7.8%。
適種區域
未兩優1號適宜在中國湖北省(武陵山區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區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的長江流域稻區以及浙江省中稻區、福建省北部稻區、河南省南部稻區作一季中稻種植,稻瘟病重發區不宜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