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部·椿樗

《木部·椿樗》是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創作的《本草綱目》中的條目。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木部·椿樗
  • 出處:本草綱目
  • 作者:李時珍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條目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釋名
香者名椿,臭者名樗。山樗名栲、虎目樹、大眼桐。
氣味
(白皮及根皮)苦、溫、無毒。
主治
小兒疳疾。用椿白皮曬乾,取二兩研末,另以粟米淘淨,研成濃汁,和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十歲小兒可服三、四丸,米湯送下。其他年齡的小兒酌量加減。另外,還以丸納竹筒中,吹入鼻內。
休息痢(日夜瀉痢,腥臭不可近,臍腹疼痛)。用椿根白皮訶黎勒各半兩,丁香三十個,共研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送下。又方:用椿根白皮,水漂三日,去黃皮,焙為末。每一兩,加木香二錢,以粳米飯調藥成丸。每服一錢二分,空心服,米湯送下。
秋痢兼腰痛,取樗根一大兩,搗碎,篩過,以好面調皂角了孤小團,加水煮熟。每日空心十枚。不須禁忌,有特效。
赤白簡。用香椿洗過,刮取皮,曬乾為末,水送服一錢,立效。
長年屙血。用樗根二錢,加水一碗煎至七成,再加半碗酒服下。或作丸服亦可。
白帶。用椿根白皮、滑石,等分為末,加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開不送下,又方;椿根白皮一兩半,乾薑(炒黑)、白芍藥(炒黑)、黃櫱(炒黑)各二錢,共研為末,加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開水送下。
白濁。治方同上。
附方
鳳眼草,即樗的果實,亦治腸風瀉血等症;燒灰洗頭,有明目的作用。

作者簡介

李時珍(約1518~1593),明代傑出醫藥學家。字東璧,晚號瀕湖山人。蘄州(今湖北蘄春)人。世業醫,父言聞,有醫名。念本草一書歷代註解者謬誤亦多,遂考古證今,辨疑訂誤,廣采博收群書,奮發編修。自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萬曆六年(1578年),歷時二十七載,三易其稿,著成《本草綱目》五十二卷,初刊於金陵。此書歸納脈象為二十七種,各撰體狀詩、相類詩、主病詩。另著有《奇經八脈考》,於奇經循行路線及證治規律闡發尤多。已佚醫著有《三焦客難》《命門考》《五臟圖論》《瀕湖醫案》《瀕湖集簡方》等。次子建元,從父業醫,有醫名。父卒,獻《本草綱目》於朝廷。四子建方,精醫,中年入選太醫院醫士。弟子龐鹿門,傳其醫學;瞿九思,傳其儒學。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