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 地
主產於江蘇、湖南、湖北。
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藤莖。
性 味
味苦,性寒。
歸 經
歸心、小腸、膀胱經。
功 能
有利尿通淋,清心除煩,通經下乳的功效。
主 治
用於淋證,水腫,心煩尿赤,口舌生瘡,經閉乳少,濕熱痹痛。
相關配伍
1、《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與車前子、滑石等配伍,如八正散治療膀胱濕熱,小便短赤,淋瀝澀痛。
2、《小兒藥證直訣》:與生地黃、甘草、竹葉等配伍,如導赤散用治療心火上炎,口舌生瘡,或心火下移於小腸而致的心煩尿赤。
3、《楊氏家藏方》:桃膠(炒)、木通、石膏各一錢,水一盞,煎七分,食後服。用於血淋作痛。
用法用量
3~6g。
禁 忌
孕婦慎用。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用水浸泡,泡透後撈出,切片,乾燥。
生理特性
本品呈圓柱形,常稍扭曲,長30~1750px,直徑0.5~50px。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外皮粗糙而有許多不規則的裂紋或縱溝紋,具突起的皮孔。節部膨大或不明顯,具側枝斷痕。體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不整齊,皮部較厚,黃棕色,可見淡黃色顆粒狀小點,木部黃白色,射線呈放射狀排列,髓小或有時中空,黃白色或黃棕色。氣微,味微苦而澀。
產 地
主產於江蘇、湖南、湖北。
相關論述
1、《別錄》:療脾疸常欲眠,心煩噦,出音聲,療耳聾,散癰腫諸結不消,及金瘡、惡瘡、鼠痿、踒折、齆鼻息肉,墮胎,去三蟲。
2、《藥性論》:主治五淋,利小便,開關格,治人多睡,主水腫浮大,除煩熱。
3、《食療本草》:煮飲之,通婦人血氣,又除寒熱不通之氣,消鼠痿、金瘡、踒折,煮汁釀酒妙。
4、《本草拾遺》:利大小便,令人心寬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