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區

木蘭區

民間流傳的木蘭區即為現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因虞城縣撤縣建區言論在民間廣泛流傳,所以,百姓亦以木蘭區代指虞城縣。

基本介紹

區域介紹,歷史沿革,

區域介紹

位於河南省東部,和山東安徽二省相鄰,屬商丘市。面積1558平方千米,人口106.78萬。本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C,年降水量為726.5毫米,無霜期271天。區內已形成以腸衣、鋼捲尺、汽車配件、機械製造等為主體的工業生產體系;主要土特產有惠樓山藥、總統粉皮、賈寨豆腐乾、山羊板皮、安哥拉兔毛等。旅遊景點有木蘭祠、伊尹墓、商均墓、金樓白蓮教,以及漢字鼻祖倉頡墓等。
河南省虞城縣地處中華民族發祥地的中原腹地,建縣已有1400餘年。這裡自古人才輩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奴僕出身的宰相、最早發明湯藥的伊尹,號稱字聖的造字鼻祖倉頡,最早發明秫酒的造酒鼻祖杜康,巾幗英雄花木蘭等,都赫然寫在虞城的史冊上。虞城現有人口108萬,總面積1558平方公里。境內地勢平坦,氣候宜人,自然資源豐富,常年平均氣溫14℃,年日照率53%,年平均無霜期216天,是一片充滿希望和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熱土。
虞城區位優越,十縣通衢,投資環境優良。境內隴海鐵路、鄭徐高鐵、310國道,連霍高速公路、豫36公路、豫04公路橫穿東西,京九鐵路、商亳高速公路、 105國道、豫203公路縱貫南北。京九鐵路在虞城縣境內建有虞城、李新集、木蘭、伊尹四個火車站。西距商丘僅20公里、鄭州220公里,東距徐州120 公里,北到北京700公里,南到深圳1400公里,東南到南京400公里、到上海700公里,區位和交通優勢得天獨厚。國道、省道以上幹線公路200多公里,縣、鄉村公路1100多公里,已實現了行政村通油路。
縣內建有國家重點電力工程--莊周變電站一期500千伏,二期75萬千伏安主變壓器、2回550千伏出線、1個220千伏進線間隔。現主變壓器容量達到了150萬千伏安。縣內11萬伏變電站3座,3.5萬伏變電站12座,年供電能力6億千瓦時。程控電話裝機總容量已達9萬門,移動通信系統實現了無縫覆蓋,可通達世界各地。開通了網際網路、寬頻網,有線電視已進入鄉村。城區規劃面積15 平方公里,功能齊全,設施完善。工業園以其優越的區位吸引著廣大客商,2002年初被省政府命名為“河南省東西部合作示範區”。縣城區內文化、衛生、金融、保險、賓館、餐飲等各種服務設施齊全,因距商丘僅20公里,有4條交通幹線相連,還可方便利用商丘市的各種服務設施。

歷史沿革

公元前21世紀,夏禹帝舜商均於此,稱有虞氏,後稱虞國
虞城縣城西部三十五里的綸城夏朝中期的重要都城。
商湯滅夏後都(今虞城縣谷熟鎮西南),建立商朝
西周至戰國初,虞城屬宋國。戰國末期,屬魏國。
秦朝,設虞縣,屬碭郡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碭郡為梁國,虞縣屬梁國。王莽新朝時期稱陳定亭。三國、晉時屬魏地梁國。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虞城縣。唐分中國為15道,虞城初屬河南道宋州睢陽郡。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升虞城縣為東虞州。五代後梁時屬輝州。
後唐、晉、漢、周時屬歸德軍。宋時屬應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應天府改稱南京,虞城屬南京。
金宣宗興定元年(1217年)沒於黃水,縣廢。元憲宗二年(1252年)復立為縣,隸中書省,屬東平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復屬開封府歸德州。清代,虞城屬河南歸德府
1914年6月虞城屬開封道,1937-1945年日本侵華期間,屬日偽河南省豫東道,1945年日本投降後屬河南省第二行政區。
1949年,虞城屬河南省商丘專區
1958年商丘、開封二專區合併,屬開封專區。
1961年復置商丘專區(1969年改稱商丘地區),1997設商丘市,虞城屬商丘市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