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文化特徵,基本特徵,構圖特徵,人物造型,色彩特徵,線條特點,製作工序,製作工具,製作程式,題材作品,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滑縣木版年畫創始於明朝武宗年間,年畫藝人韓朝英把滑縣當地的風俗習慣和人民對生活的美好願望融入木版年畫的製作中,開創了具有特色的滑縣木版畫和木版年畫。此後,滑縣木版年畫的製作技藝在韓氏家族中代代相傳,生產規模和影響不斷擴大。
清朝乾隆年間為滑縣木版年畫發展的鼎盛時期,滑縣出現了以韓鳳岐、韓風儀、韓風祥為代表的“興隆號”“興義號”和“興盛號”三家作坊,它們生產的年畫在河南省內和省外銷售,甚至有來自外省的經紀人常住滑縣,等候畫品,然後批發買賣。
清朝嘉慶年間,滑縣當地生產年畫的作坊眾多,分布廣泛,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老字號”得到了發展和壯大。當時僅一個“同盛合”作坊,年畫的年銷售就達到了百萬張,作品銷售至華北、西北與東北諸省。
民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期間,由於戰火不斷,經濟蕭條,民不聊生,滑縣木版年畫生產受到衝擊,生產作坊屈指可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初期,滑縣木版年畫市場開始復甦。當時,前二村、馬蘭集兩村就有年畫作坊80多家,300多人製作幾百萬張不打裱的年畫,仍供不應求。
“文化大革命”期間,滑縣木版年畫遭受重創,一大批珍貴版面被銷毀。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後,一些年畫傳人又重操舊業,滑縣木版年畫得以重新發展。
文化特徵
基本特徵
經過藝人的不斷完善、創新和發展,滑縣木版年畫已由初期的簡單木刻成為一種工藝品,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風格樣式特徵:滑縣木版年畫從明武宗年間創立,歷經二十七代藝人的傳承、發展,技藝水平不斷提高,逐步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滑縣木版年畫先用線版墨印,之後著色,是祖傳絕技;沒有固定表現模式,創作內容隨意、豐富;滑縣木版年畫基本上不見戲曲故事與民俗生活,以神像與族譜(祖宗軸)為主,神像包括道、佛、儒與民間諸神等多神信仰,族譜則是自家祖先排列有序的神位畫軸;滑縣木版年畫畫幅碩大,多為捲軸中堂,小畫幅不多。
工藝特徵:滑縣木版年畫用料講究,選取上等梨木板材和宣紙,採用陰陽刀法雕刻,不同圖案需用不同色調和畫法繪製。人物造型粗獷豪放,誇張而富有美感。線條剛勁有力、飽滿勻稱。構圖講求對稱均衡。顏色艷麗,多採用陰陽色,以大黃、大紅、大綠、朱紅為主,並使用涮色、工筆、水墨等技法,工序繁雜。
民俗文化特徵:作品題材與過年時的精神崇拜和祖先祭祀緊密相關。版面主要以人物、神話、典故、吉祥、福祿、財、喜、壽等為主要內容,以族譜中堂、對聯等為表現形式。神圖大多在下方配有聚寶盆、蝙蝠圖雲、圖案等,體現了人民民眾祈求財富、期盼好運的美好願景,表現出黃河流域民俗文化特徵。
構圖特徵
滑縣木版年畫構圖形式多採用長幅立式,左右對稱,上下層次分明,人物和畫面框線保持一定距離,人物與人物之間互不遮擋,圓面中空白較多,加上淡色渲染,畫面整體呈現出疏朗清新的特點。在整幅畫的構圖中,滑縣木版年畫常在畫幅兩側配置對聯,上置橫批,構成完整的中堂形式。此種形式為滑縣木板年畫所獨有,為滑縣當地年畫的主要特徵之一。
人物造型
滑縣木版年畫人物造型可歸納為四個字——鮮明、生動,尤其是其戲曲神話故事的題材,多截取故事情節發展中較精彩、富有代表性的一個場面或一個瞬間,因而具有較強的動感和藝術感染力。滑縣木板年畫中人物形象較為寫實,頭與身體的比例為1:5,基本接近人體的正常比例,其人物面部也較為寫實,臉型橢圓,五官勻稱,無誇張變形現象。眼睛呈長圓形,無折角,目光祥和安寧,雙眼皮在下眼皮處,眉毛為長弧線型,無粗細變化,鼻子形狀寫實,鼻頭和鼻翼的結構明確,口形狀呈橢圓形,口中線為上翹弧線形,嘴角上翹,面部表情呈微笑狀。
色彩特徵
滑縣木板年畫常用黑、紅、黃、綠、藍五種顏色,顏料一般採用市面上出售的成品顏料,使用時將色彩用水稀釋呈半透明狀,用毛筆繪製,常採用先著色,後用清水筆往外暈染的方法,以求表現一定的體積感和厚度,賦色技法和中國畫工筆技法有頗多相似之處,多採用複色,少用原色,對比較弱,但雅致而恬靜,自成特色,畫面也更多地呈現出文人畫的意蘊,具有中國畫的藝術特質。
線條特點
滑縣木板年畫的線條既精細又簡練,“精細”是說線條本身的外部特徵,顯得飄逸、瀟灑;“簡練”是說形象的概括所襯托出線條的簡潔,例如在戲曲故事中,很多人物簡潔到連嘴都不用畫出來,眼睛也只是一條縫。刀味兒濃烈是滑縣木板年畫線條的又一特徵,其線條遒勁朗力,顯示了淳樸原始的刀刻味道,增加了畫面的“骨氣”。滑縣木板年畫的線條還有富於變化的特點,從微觀上看,刀味濃烈的線條有粗細、頓挫、方圓的變化,從巨觀上看,根據形象的需要,線條同樣有粗細、陰陽之不同,這些變化使畫面產生一定的時間流動感,進而增加了畫面藝術感染力。
製作工序
製作工具
滑縣木版年畫的製作工具主要有雕版時用的銼刀、鏘刀、尖刀、斜刀,印刷用的鏜子、刷子,繪畫用的碗、碟、毛筆等。
製作程式
滑縣木版年畫多以大幅四尺、六尺出現,其製作精細,主要通過繪稿、刻版、印製和繪畫四個環節來完成。
繪稿:先用供香的香頭或粗鉛筆在紙上繪製配景(過去用蠟紙,後來多採用宣紙)。
刻版:首先將繪製的素稿翻貼於事先準備好的梨木板上,貼上好。雕時分別使用陰陽兩種刀法刻制。陰刀刻法,即刻去貼在版面上的圖案墨線;陽刀刻法,即刻去圖案墨線以外的多餘部分,兩者都在雕刻後起到一個共同目的,那就是使人物、配景清晰,不同的是,一種墨線突出(陽刀),一種墨線凹陷(陰刀)。
印製:由於雕法上存在兩種技巧,在印製上也就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效果。陽刀版面印製後墨線突出,陰刀版面印製後墨線凹陷明顯。印製時,先將版面塗灑些清水,稍時塗刷上墨,然後在第一張或第二張試印後,開始大量印製。印製時要將印墨或印色塗刷均勻,這樣印製出來的版面才能清晰乾淨。
繪畫:在板面上印製好圖稿之後,便可以直接繪製。陽刀版面突出的人物、山水、花鳥配景都需用不同的畫法,不同的色調進行繪製。繪時工序繁多,手法豐富,色彩以大黃、大紅、大綠、朱紅為主,五官採取古老手法使用涮色,精細部分以工筆、水墨為主,通過兩種不同的印製和繪畫,使版畫人物、花鳥、配景更加生動。陰刀版面一般不用繪製。
題材作品
滑縣木版年畫內容豐富,主要有三大類:一是神像類,二是族譜類,三是生活類。
滑縣木版年畫神像類的品種較多,有全神圖、五像、四像、三像、獨坐天、田祖、灶君、魯班、藥王、張天師、八仙對等;族譜也是中堂形式,其從形式上可以分為“崗叉樓”“絨花樹”“十名義”“八名義”。族譜上每個先人的位置非常講究,習俗為“兄東弟西、攜子抱孫”,即兄在東,弟在西,子在左,孫在右,體現了對家族昌盛、和睦的美好祝願;生活類主要包括戲曲故事、民間傳說(主要印在紙扇上)、水滸紙牌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歷史價值:滑縣與開封朱仙鎮相距僅100公里,其風格、題材、製作技藝等卻與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迥然不同。研究滑縣木版年畫對於研究中國年畫手工藝的形成、發展、傳播、歷史沿革等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
學術研究價值:滑縣木版年畫以其獨特的表現力和漫長的傳承史,為中國木版年畫的起源與形成提供了實物佐證。同時,滑縣木版年畫內容隨意廣泛,體現了地域文化中的多神信仰,在中國各地區的木版年畫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對研究區域性民俗文化、精神信仰、祭祀習俗等內容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
藝術價值:滑縣木版年畫歷史悠久,特色鮮明,是中國木版年畫史上不可或缺的藝術珍品。滑縣木版年畫題材豐富,既有對神佛的精神信仰,又有對先人的祭祀朝拜。其作品幅面寬大,構圖對稱均衡,內容豐富,造型飽滿勻稱,線條剛勁有力,顏色細緻艷麗,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傳承狀況
受信仰觀念和市場經濟等因素的影響,滑縣木版年畫面臨著較大的挑戰。
(一)內容單一,印製水平差。滑縣木版年畫畫樣是祖先留下來的,很少改動,一塊畫版都不知翻刻了多少代,受現代印刷技術的衝擊和審美情趣轉移的影響,著色簡單,印製粗糙,停留在原始狀態的滑縣木版年畫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備受冷落。
(二)經濟效益不佳,從業人員減少。受多種因素影響,木版年畫在農村的銷售逐漸減少。同時,滑縣木版年畫的成本上升,利潤降低,除了春節之外,其他時間都處在停產狀態。從事木版年畫製作的人寥寥無幾,出現了後繼乏人的局面。
(三)古版流失、毀壞嚴重。滑縣木版年畫的畫版採用梨木雕刻而成,當一塊版印得太多太久,版面變得平淺,線條模糊不清時,畫版就要重新翻刻,舊版隨之廢棄,故而古版存世較少,20世紀90年代,滑縣木版年畫的古版被外地古董商人大量買走,流失比較嚴重。
傳承人物
韓建峰,男,漢族,1968年7月出生,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木版年畫(滑縣木版年畫),河南省滑縣申報。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滑縣人民文化館獲得“木版年畫(滑縣木版年畫)”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木版年畫(滑縣木版年畫)項目保護單位滑縣人民文化館(滑縣民俗博物院)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09年7月,滑縣木版年畫在天津大學召開的中日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法論壇中展出。
2013年2月5日,“滑縣木版年畫展”在河南博物院開幕。
2015年3月20日,滑縣木版年畫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年畫精品展”中展出。
2018年11月21日,“木色畫韻——朱仙鎮、滑縣木版年畫展”在河南博物院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