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木棉以前
- 作者:(日)柳田國男
- 譯者:彭偉文
-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303232956
- 定價:59 元
《木棉以前》是一部由[日]柳田國男所著的書籍,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內容簡介《木棉以前》一書,靈活運用此前不受學者們重視的俳諧歌仙等文學素材,從人們的感受的角度,論述日本人的衣食住等生活的變遷。同名論文論述了棉花進...
木棉村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太平鎮,相傳由宋代謝氏建村。村中的五嶽殿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據《從化文物志》記載,其建築為宋朝風格,約一千年歷史,其梁架、斗拱、柱式、出挑、開間等早期建築構件和風格做法尚存。村中另有宋清時古建築約六七百間,皆保留原貌,可惜年久失修,多成殘垣。村中有古碼頭一個...
民俗學研究所。他是日本從事民俗學田野調查的人,他認為妖怪故事的傳承和民眾的心理、信仰有著密切的關係,將妖怪研究視為理解日本歷史和民族性格的方法之一。1951年榮獲日本文化勳章。主要著作有《海上之路》《桃太郎的誕生》《民間傳承論》《關於先祖》《木棉以前》等,後人整理成《柳田國男全集》全36卷。
指導了系統的民俗調查和全國規模的組織活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大力推動有關日本人自我認識的研究,晚年致力於日本人起源的探究。其研究涉獵廣泛,在諸多領域都有獨到貢獻,民俗學因他而成為研究日本文化的綜合學問。彭偉文,浙江師範大學副教授,日本神奈川大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組織民俗,譯有《木棉以前》。
宋以前中原人沒有看到過草棉、樹棉的原物,以為就是用中國南方喬木攀枝花的纖維組成的。 所以對草棉、 樹棉、木棉不能區別,統稱之為“木綿樹”。古文獻中還有梧桐木、桐木、橦木、古終藤、娑羅木等名稱,或指樹棉、或指草棉不一。另外還有吉貝、古貝、織貝、劫貝、白疊等名稱,據云都是梵語栽培棉或棉布...
惟唐以前不知有草棉,將棉布誤認為木棉所織。宋方勺《泊宅編》卷三:“閩廣多種木綿,樹高七八尺,葉如柞,結實如大菱而色青。秋深即開,露白綿茸然。土人摘取去殼,以鐵杖桿盡黑子,徐以小弓彈令紛起,然後紡績為布,名曰吉貝。今所貨十花,此最上品。海南蠻人織為巾,上出細字,雜花卉,尤工巧,...
南海神廟倖存的古樹名木有木棉、紅豆、山牡荊、烏臼、樟樹、波羅樹、龍眼、水翁等,其中以木棉、紅豆、山牡荊最為著名,廣州第一批名木古樹的編號從南海神廟開始,而且1~8號的古樹名木都在南海神廟。波羅樹 波羅樹是常綠高大喬木,相傳唐朝時候,古印度的波羅國有一位朝貢使叫達奚,到京朝貢後,來到南海神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