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木岸狹河
- 套用時間:1015
- 套用實例:隋唐大運河
- 性質:治理河流的方法
簡介,名稱由來,歷史,
簡介
隋煬帝開鑿的隋唐大運河,通達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海河五大水系,全長2700公里,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航程最長、最雄偉的人工運河,也是隋、唐、宋三代運輸的大動脈,它是任何一個國家都比不上的人工運河工程,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2012年3月隋唐大運河淮北柳孜段二次發掘,沉睡上千年的數千件文物重見天日,古代治理河道的“木岸狹河”技藝在此次考古中得到印證。
名稱由來
隋唐大運河的水源主要來自黃河,黃河自古以來泥沙較大,因為水流緩和,年長日久,寬闊的河道被泥沙淤塞。為解決這種狀況,從宋代開始,“水利專家”就對河道進行治理,方法是將寬闊的河道變窄,讓水流變急。同時為保護河堤,會用成排的木樁護岸,這就是古代“木岸狹河”的由來。
歷史
汴河是中國古代運輸大動脈。
嘉祜六年(1061)都水監建議,將應天府(今河南商丘)西至汴河入黃河口的一段河道,“宜限以六十步。闊於此則為木岸狹河,扼束水勢,令深駛”。即將汴河超過30丈的地方,用木料做成木岸,使河床束窄,水深加大,以改善航運狀況。
對這項建議也有反對的意見,但由於汴河航運地位特別重要,也不能不立即實行。治平三年(1066)木岸狹河工程完工。結果“舊曲灘漫流,多稽留覆溺處,悉為駛直平夷。操舟往來便之”。
木岸狹河是人工運河渠化的一個成功的例子。元豐三年(1080)又再次修整河木岸狹,並將木岸一直延伸到泗州的汴河入淮河口處。在河道通過相同流量的條件下,斷面寬度縮窄後,水深必然加大,對改善航道是有益的,對減輕淤積也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