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塔雞公調

木塔雞公調

雞公調是一種特色語調錶達戲曲內容的傳統文藝方式。唱聲高亢,響亮,節奏快並帶有濃厚的尾音。演唱高腔時句間或句尾出現啊呃的襯字和變音。常用舌根翻高八度,俗稱邊音,聲如雄雞報曉。每年臘月開始至來年農曆二月初二結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木塔雞公調
  • 分類:曲藝
  • 地區:安徽省木塔鄉
木塔雞公調,簡介,特色,文化技藝,製作工藝,藝術形式,

木塔雞公調

簡介

東至縣木塔鄉是安徽省東南大門,自古以來是皖贛交界的邊貿重鎮,亦是皖南山區經濟、文化、信息中心。商賈往來,商貿發達,為木塔帶來徽州文化和浮瑤文化的交融與積澱,形成獨具特色的皖贛邊界文化,底蘊深厚,璀璨奪目。 木塔“雞公調”-安徽省東至縣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於清末民初傳入,是饒河戲腔與本地土語方言的孳生物,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其唱腔高亢、響亮,節奏快並帶有濃厚的尾音。現流行於木塔鄭村及周邊江西浮梁地區,主要是節慶之日,出譜及宗祠完工時的演出活動。“雞公調”表演豐富多彩,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內容涉及到舞蹈、唱聲、音樂、手工技藝、服飾美術等。它是以劇團為載體,以劇本為依託,以輕便自由為形式,蘊含著諸多要素的傳統民俗文化。演出時男女老幼演員根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進行表演。時唱時舞,伴有獨白,舞唱結合。演出時分角色著裝,並繪畫各式臉譜,主色調為紅、白、黑。演出時鼓、琴、胡、鑼、梆、吶從旁托唱與幫腔,增入了柔和優美的旋律。通過雞公調的表演,人們即欣賞到精湛的民間藝術與舞姿,聆聽到悅耳動人的唱聲,也增加了友情與團結,構建了社會和諧
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特色

“雞公調”是一種特色語調錶達戲曲內容的文藝方式。唱聲高亢,響亮,節奏快並帶有濃厚的尾音。演唱高腔時句間或句尾出現啊呃的襯字和變音。常用舌根翻高八度,俗稱邊音,聲如雄雞報曉。每年臘月開始至來年農曆二月初二結束。雞公調的演出有半專業劇團,劇團人數40人左右,其中唱角(演員)30餘人,後勤雜務4人左右,鼓、琴、鑼、胡各司8人左右。演出不收費用,應邀演出,常見於節慶之日,家族出譜及宗祠完工的時候。邀請方雖不出費用,但要置辦飲食及禮品,並安排住宿等。演出地點為各村祠堂或村間空地搭台。演出時演員根據不同角色進行著裝,並繪畫臉譜。時唱時舞,舞唱結合。演出戲本由邀請方指定或由劇團自定,但一般要演三出,即一場大戲二場折子戲。

文化技藝

製作工藝

“雞公調”的製作工藝主要集中表現在各類服飾上。演員所穿的服飾均為絲綢面料,上刺繡各種圖案花紋,有龍騰虎躍,有鳥語花香,有高山流水,有澣海平波。圖案花紋線條清晰,層次分明,色彩艷麗,栩栩如生,件件是刺繡佳品,具有非常高的手工藝價值。

藝術形式

演出時,演員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有不同的動作表現,臉部喜、怒、哀、樂;腿部蹬、踢、跳、抬;手部攬、抱、托、扶、劈、打;腰部扭、轉、彎等。一般情況是演員先演唱或獨白,後伴有動作。此時旁台鼓、琴、鑼、胡幫襯,演姿微妙微肖,形象逼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