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呷獅舞

木呷獅舞分布在清遠市英德石牯塘、沙口、東華等鎮,其中以石牯塘鎮濱江村的木呷獅舞最具有代表性。表演時,1人舞獅頭,4人舞小丑,4人打樂器,在“十點梅花”鑼鼓樂的伴奏下舞動不同的動作。

木呷獅舞是當地客家人祖輩從中原帶來的傳統文化。與其它舞獅不同,木呷獅外形似公雞,面如獅虎,動作活、彈跳高、搖擺密,舞獅、武術、樂器三者缺一不可,既是客家文化藝術的傳承,又是農家新年必不可少的儀式。

木呷獅舞多在春節及重大節日期間在祠堂、廣場等地點表演,是英德最為普遍的一種民間舞獅活動,沉澱著英德客家人的文化生活與習俗,同時也見證了英德客家人的傳統文化精髓。

2022年1月7日,木呷獅舞入選第八批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木呷獅舞
  • 簡介:第八批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表演,價值,

表演

木呷獅舞是清遠英德市獨具特色的傳統舞蹈,表演時1人舞獅頭,4人舞小丑,4人打樂器,在“十點梅花”鑼鼓樂的伴奏下舞動不同的動作。表達人們對平安、健康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木呷獅舞多在春節及重大節日期間在祠堂、廣場等地點表演,表演前行請木呷獅禮儀。木呷獅舞動時,獅頭在高腳鼓、大鑔、銅鑼、小鐺子等樂器伴奏下進行走、跑、拜、跳、舔、撲、咬等動作,時而發出“呷呷”聲音。通過互相之間的戲弄和打鬧,滑稽詼諧,逗觀眾開心快樂,很受當地民眾的歡迎。

價值

木呷獅舞是英德最為普遍的一種民間舞獅活動,具有一定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沉澱著英德客家人的文化生活與習俗,同時也見證了英德客家人的傳統文化精髓。木呷獅舞表演大多聚集在節假日期間,有利於團結民眾、和諧社會,同時豐富了人民民眾精神文化生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