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木偶戲古稱“傀儡戲”“傀儡子”,是由藝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種戲曲形式。
臨高人偶戲是海南獨有的稀有劇種。主要流行於海南島西北部的臨高縣及周邊的海口市、澄邁縣、儋州市等市縣中說臨高話的鄉鎮。
臨高人偶戲源於南宋末期。臨高先民求神拜佛逐鬼驅邪時,皆用人型杖頭木偶。據微坑盼光緒十七年續修的《臨高縣誌》云:“臨俗多信奉神道,不信藥醫。每於節例,端木塑於肩膀,男女巫唱答為戲。”後經過藝人改造,搬上舞台,至遲在清康熙年間已形成臨高人偶戲的舞台表演。臨高縣八旬老藝人陳和成先後於1979年獻出七代珍藏的10個老木偶,其中4個頭部刻有“康熙”年號的標誌。康熙年間就有吳四龍、曹大鑼、王香發、劉彩鳳等30棚人偶班社。
辛亥革命後,受瓊劇的影響,臨高人偶戲吸收了瓊劇的行當、唱腔、伴奏音樂和表演,並移植了大量的劇目,不斷豐富了人偶戲的題材和內容。臨高方言地區有戲諺曰:“上夜看戲,下夜聽戲。”即上半夜演武戲,以“打”為主,戲組恥重看;下半夜演文戲,以“唱”為主,重聽。
文化特徵
唱腔唱詞
臨高人偶戲唱腔有啊囉哈、朗嘆、快板、哩哩美、7字板、丑角板、小放牛、噯瞞哩、平板、月光光、白芙蓉、哭板等10多種。此外,還吸收瓊劇的程途、嘆板、苦板、江浪腔、教子腔等板腔。唱詞以4句為主,兼有6句、8句,甚至10多句。詞句以5字、6字、7字為多。唱詞不需押韻,但講究平仄。較有特色的是演員演唱每個唱段至最後一個字時有意不唱出來,由音樂過序代替,讓觀眾猜想。若觀眾猜對了演員就唱出這最後一個字。這樣的演唱使演員與觀眾在情感上有交流,台上台下情緒高漲,劇場氣氛熱烈。
道具特徵
20世紀70年代,臨高人偶戲在北京、廣東木偶專家的指導府祖格定下進行了革新。臨高縣專業劇團不再用木頭雕刻呆板的偶像,而是用紙在石膏製作的模具上糊成,後上色描繪,這樣的偶像,形象逼真清秀,且還能皺眉、閉眼、轉睛、張嘴、動鼻、動鬍鬚,木偶說愚境的雙手也能抓、拿、取、拾,其表演更加靈活,更加豐富。
音樂伴奏
臨高人偶戲的音樂伴奏比較簡單。早期的樂隊建制只有5至7人,只設竹笛、椰胡、三弦或秦琴、大小嗩吶和打擊樂。後期的樂隊建制增至12到15人左右,增設了笛子、月琴、二胡、揚琴以及黑管、大提琴等。打擊樂由原來的以中鼓為主轉以大小木魚為主,兼用板、鼓、鑼、鈸的擊樂建制。
代表劇目
臨高人偶戲代表劇目有:《孔明步八陣圖》《武王伐紂》《王昭君和番》《海花》《蓮花仙子》《鬧鐘爺爺》《鹿回頭》《張文秀》《狀元與乞丐》《秦香蓮》《花燈仙子》等100多出。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臨高人偶戲源自民間、源刪符祝主自生活,反映了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屑狼府,以一種貼近日常生活的形式和人民民眾保持了密切的聯繫。它承載了數百年來臨高地區人們的生活方式、思想文化、民俗民風,記錄著臨高的歷史變遷與發展,是海南鄉土文化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臨高人偶戲以其獨特的語言、人偶同台的表演特色體現出地方特色和民間藝術特點,具有歷史、文化和社會價值。
傳承狀況
受時尚的流行歌舞衝擊和娛樂多元化的影響,臨高人偶戲已經陷入後繼乏人的瀕危困境,急需搶救保護。
傳承人物
王春榮,男,1961年5月生。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木偶戲(臨高人偶戲)。海南省臨高縣申報。
陳少金,女,1960年8月生。第二批國家級非巴悼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木偶戲(臨高人偶戲)。海南省臨高縣申報。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臨高縣文化館獲得“木偶戲(臨高人偶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5年12月14日,“2015年海外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冬令營——海南營”暨“第十九屆世界海南青少年冬令營”活動中,華裔青少年向民間藝人學習了臨高人偶戲。
2020年9月25日,2020海南(臨高)豐收文化旅遊節開幕上,臨高人偶戲參演。
代表劇目
臨高人偶戲代表劇目有:《孔明步八陣圖》《武王伐紂》《王昭君和番》《海花》《蓮花仙子》《鬧鐘爺爺》《鹿回頭》《張文秀》《狀元與乞丐》《秦香蓮》《花燈仙子》等100多出。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臨高人偶戲源自民間、源自生活,反映了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以一種貼近日常生活的形式和人民民眾保持了密切的聯繫。它承載了數百年來臨高地區人們的生活方式、思想文化、民俗民風,記錄著臨高的歷史變遷與發展,是海南鄉土文化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臨高人偶戲以其獨特的語言、人偶同台的表演特色體現出地方特色和民間藝術特點,具有歷史、文化和社會價值。
傳承狀況
受時尚的流行歌舞衝擊和娛樂多元化的影響,臨高人偶戲已經陷入後繼乏人的瀕危困境,急需搶救保護。
傳承人物
王春榮,男,1961年5月生。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木偶戲(臨高人偶戲)。海南省臨高縣申報。
陳少金,女,1960年8月生。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木偶戲(臨高人偶戲)。海南省臨高縣申報。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臨高縣文化館獲得“木偶戲(臨高人偶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5年12月14日,“2015年海外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冬令營——海南營”暨“第十九屆世界海南青少年冬令營”活動中,華裔青少年向民間藝人學習了臨高人偶戲。
2020年9月25日,2020海南(臨高)豐收文化旅遊節開幕上,臨高人偶戲參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