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五嶽

朝鮮五嶽

朝鮮五嶽,指的是朝鮮半島( 朝鮮語:조선반도)的五座名山,其命名是受到了中國五嶽文化的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朝鮮五嶽
  • :五座名山
  • 源於新羅(신라)時代
  • 採用:採用了中國的體例
朝鮮五嶽源於新羅신라)時代,當時,新羅統一朝鮮半島之後,新羅王採取了中國化的政策,在地名上全面採用了中國的體例,也設定了五嶽。其中以吐含山(토함산 ,土含山)為東嶽、雞龍山계룡산,界龍山)為西嶽,地理山(지리산智異山)為南嶽、太伯山태백산(今妙香山,但並不在新羅境內)為北嶽、八公山(팔공산,父岳)為中嶽。其中,八公山位於大邱대구)附近,作為中嶽受到崇拜,可以看出大邱的重要程度。
後來,李氏朝鮮이씨조선)的五嶽演變成了白頭山백두산)、妙香山묘향산)、金剛山금강산)、三角山삼각산(現在的北漢山북한산)、智異山지리산),,其中三角山為中嶽,位於首爾城北區,現在的韓國國立公園。
朝鮮國李朝的地理著作,數量頗為可觀,著名的有梁誠之《高麗史·地理志》、尹淮等《世宗實錄·地理志》、《八道地理志》、《大東地誌》、《朝鮮各道邑志》等,其中內容最為豐富、門類最齊全的要數由盧思慎、徐居正等47人於成宗十二年(1481年)修成、中宗二十五年(1530年)由李荇、洪彥弼等20人增修的《新增東國輿地勝覽》。《新增東國輿地勝覽》55卷,系仿中國南宋祝穆編《方輿勝覽》、明天順五年(1461年)官修《大明一統志》而撰成,因而體例上多有因襲、雷同之處。中國的地理志書,具有豐富的地名淵源解釋內容,由此構成了中國傳統地名學的主體;無獨有偶,這部《新增東國輿地勝覽》也多處揭載地名淵源解釋,總計有165處。
以下是朝鮮李朝《新增東國輿地勝覽》的記載:
女真語地名 4 伊板嶺(49/883下)
豆滿江(50/902下)
長白山(50/907下)
護府[山川]豆滿江:“女真語謂萬為豆滿,以眾水至此合流,故名”。長白山:“女真語謂善顏阿林,以白色的山峰,故名,胡(女真)人奉之為神山。”可見,在朝鮮李朝時代,那時候的朝鮮人尚且對長白山沒有任何感情,只是把它當做“胡人(女真人)的山。”
駁“長白山是韓發祥地”,朝鮮《李朝實錄肅宗卷》記載:長白山或白頭山的發明權屬於胡人(滿族
據朝鮮《李朝肅宗實錄》記載:十七年十一月丙寅:“長白山,胡人(滿族人)或稱白頭山,以長白故也” 。可見,“白頭山”稱謂的發明權屬於中國,屬於滿族,朝韓是沿用了滿族對長白山的稱謂。那么,《李朝肅宗實錄》中所用的“長白山”這個名詞的發明權屬於誰呢?屬於朝鮮(韓國)么?也不是。金女真人定其名為“長白山”,傳至今日,已有八百多年。據《金史·世紀》記載,“長白山”一詞,最早是由金世宗完顏雍最早使用的。即為後世滿語稱“果勒敏珊延阿林”。
綜上可知,無論“長白山”還是“白頭山”,都是中國滿族及其先民的發明 ,與朝鮮半島上的韓民族並沒有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