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望謨板栗,堅果呈深褐色或紅褐色,果實成熟飽滿,肉質香糯、微甜。本地野生板栗單粒重4至9克,嫁接新品種單粒重7至16克。
產地環境
望謨板栗產自貴州省
望謨縣,望謨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具有明顯的春早、夏長、秋晚、冬短的特點。年平均氣溫為19℃,極端最低氣溫為零下4.8℃,極端最高氣溫41.8℃。年均降水量1222.5毫米,無霜期339天,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中部和南部地區農作物一年三熟,其它地區一年兩熟。
望謨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點為打易鎮跑馬坪,海拔1718.1米,最低點為昂武鄉打樂河口,海拔275米,境內山巒起伏,河流縱橫,沿河兩岸有大小不等的壩地,東西部岩溶地貌發育較典型,以石灰岩峰叢山地為主,西南為非岩溶地貌,呈立體狀展布。山地面積占76.8%,丘陵占20.4%,河谷盆地僅占2.8%,適宜種植板栗。
歷史淵源
清朝鹹豐四年(1854年),望謨始栽種板栗。
2016年,望謨縣成立板栗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
生產情況
截至2017年底,望謨板栗種植總面積達23萬畝,掛果7萬餘畝,板栗加工能力2萬噸,板栗經濟價值2.74億元。
產品榮譽
2018年3月1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望謨板栗”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質量技術要求
品種
本地野生板栗及嫁接的紅光油栗。
立地條件
產地應選海拔400米至1300米的丘陵山地,土質為沙質紅壤土、黃壤土和石灰土為主,pH值在4.5至8之間,土層厚度≥50厘米,土壤有機質含量≥1%,速效鉀含量≥60毫克/千克。
栽培管理
種苗繁育:利用產地範圍內種子培育苗或以高產的板栗為砧木的嫁接苗。
栽植:每年11月至1月為主要栽植季節。每667平方米(畝)栽植株數35至45株。
施肥管理:以有機肥為主,每年每667平方米(畝)施腐熟有機肥≥500千克。
修剪:採用短截、疏枝等方法修剪,培育開心形和主幹疏層形的樹冠,保證通風透光。
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
果實採收
採收期為8月下旬至10月上旬,栗苞呈棕黃色並自然開裂落地後,及時撿拾;栗樹約70%至75%刺苞轉色並自然開裂時,打落採收。宜在非雨天露水乾後采果。
專用標誌使用
望謨板栗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望謨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望謨板栗的檢測機構由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