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優子

望月優子

望月優子(1917年1月28日-1977年12月1日),生於東京,日本電影女演員。

參演作品100部左右,以塑造了許多善良淳樸的勞動婦女形象,被評為擅長扮演日本貧民母親的第一人,1971年作為日本社會黨成員當選參議員議員。著有《作為母親·作為女人》等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望月優子
  • 別名:鈴木美枝子
  • 國籍:日本
  • 出生地:東京
  • 出生日期:1917年1月28日
  • 逝世日期:1977年12月1日
  • 職業:演員
早年經歷,演藝經歷,主要作品,

早年經歷

望月優子生於東京﹐為私生子,3歲時寄養在一個商人之家。國小畢業後不久開始參加舞蹈和話劇演出﹐12歲時起用藝名望月美惠子。此後10年一直在一些輕喜劇中演出,1940年開始參加新派戲劇演出。次年經川端康成介紹與在出版部門工作的鈴木康之結婚。

演藝經歷

1941年﹐在新興電影製片社森一生導演的《夫婦大鼓》中擔任配角﹐初登銀幕。此後參加演出了許多話劇。
『日本の悲劇』望月優子、田浦『日本の悲劇』望月優子、田浦
1948年進入松竹公司,藝術創作從舞台轉向電影銀幕﹐初期主要擔任配角。1951年將用了20年的藝名美惠子改名為望月優子。1953年她第一次任主角的影片是木下惠介導演的《日本的悲劇》﹐由於長期的藝術實踐﹐她積累了一定的人物塑造經驗﹐分寸適度地扮演了一個深受戰爭及兒女薄情之害的勞動婦女﹐獲《每日電影》女主角獎。1954年因在成瀨巳喜男導演的《晚菊》中的出色表演獲當年“藍綬帶獎”的最佳女配角獎。此後﹐她又主演了《米》(1957)和《板車之歌》(1959)﹐兩部影片中的女主角都是農婦﹐望月優子的表演惟妙惟肖﹐給影片增添了色彩。《板車之歌》在第3屆亞非電影節獲優秀影片獎﹐她本人則在該電影節上被選為優秀女主角。在50年代,她塑造了許多典型的日本勞動婦女形象,被譽為“擅演日本貧民母親的第一人”。晚年﹐望月優子除了拍電影外﹐還積極參加社會活動﹐1971年當選為日本參議院議員。1977年因肺癌逝世。她的其它作品還有﹕《晚菊》(1954)﹑《楢山節考》(1958)﹑《愛與希望的街》(1960)等。

主要作品

1941年:《夫婦大鼓》;
望月優子
1948年:《第四個淑女》;
1950年:《初戀問答》;
1951年:《卡門回故鄉》、《男人的哀愁》、《出走的小少爺》;
1952年:《此春初戀》、《現代人》、《美女與盜賊》、《粗茶淡飯之味》、《卡門的純情》、《那隻手、這隻手》;
1953年:《新東京進行曲》、《姐妹》、《日本的悲劇》、《悲哀的眼睛》、《小少爺的婚事》、《請教芳名·第一部》、《請教芳名·第二部》;
1954年:《女人花園》、《狂宴》、《請教芳名·第三部》、《晚菊》;
望月優子
1955年:《次郎物語》、《不良少年之母》;
1956年:《白色的橋》、《母親的黑板》、《紅與綠》;
1957年:《正義派》、《米》、《目白三平物語》;
1958年:《楢山節考》、《悲哀的只是女人》、《白晝的慘劇》;
1959年:《板車之歌》、《愛與希望之街》;
1960年:《工薪階層目白三平·妻子的面目》、《工薪階層目白三平·丈夫的嘆息》、《母櫻》;
1961年:《割草的姑娘》、《兩個兒子》;
望月優子
1962年:《總是悲哀的母親》;
1964年:《喜劇·快活的未亡人》、《潮聲》;
1966年:《廣島1966年》;
1967年:《閃電》;
1968年:《廣島的證人》;
1969年《紅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