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崦嵫而勿迫恐鵜鴂之先鳴

望崦嵫而勿迫 恐鵜鴂之先鳴

此聯為集句聯魯迅喬大壯書寫,懸於北京“老虎尾巴”書屋以自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望崦嵫而勿迫恐鵜鴂之先鳴
  • 出處:《離騷》
  • 作者:喬大壯書寫
  • 相關人物:魯迅
上聯出自屈原離騷》:“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yānzī)而勿迫”。“羲和”,神話中的人物,相傳是給太陽駕車的神。“弭節”,抑制調節行車的速度。“崦嵫”,神話中的山名,相傳是日落的地方。原詩句意為:我叫駕太陽車的羲和,調節行車的速度,希望太陽不要馬上向日落的地方迫近。
下聯同出自《離騷》:“恐鵜鴂(tíjué)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鵜鴂”,即杜鵑鳥,愛在春末夏初鳴叫,所以杜鵑一叫,百花就凋謝了。原詩句意為:趁時光尚早,還來得及有所作為,怕的是鵜鴂提前鳴叫,使許多花草芳盡香消。
魯迅各取原文半句,巧妙地組織成聯。上聯說,希望時間流逝得慢一點,以便做更多的工作。下聯說,光陰有限,惟恐歲月易逝,要做的工作不能完成。永恆的自然與短暫的人生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激起有識之士對時間的緊迫感和對社會的使命感。在魯迅看來,時間高於一切。他曾說過:“節省時間,也就是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於延長了人的生命。”(《禁用和自造》)他特別反對浪費時間,說:“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門外文談》)這副集句聯集中體現了魯迅先生分秒必爭、勤奮工作,為人類造福的可貴精神。魯迅關於“時間就是性命”的時間觀,對於我們更好的珍惜時間,提高生命質量,實現人生價值,不無啟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