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罕見的土方昭示著墓主人身份地位的不同尋常。發掘現場一位負責人透露,雖然還沒有正式進行開棺作業,但從墓葬的規模和附近已發掘墓葬及其出土的文物來判斷,墓主身份極有可能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一位低階王室成員,甚至可能為望山一帶昭氏家族中地位最高的。
現狀
1、在殘存封土中發現了縱剖面呈三角形的擋土牆;
2、墓坑開口處南北對應的“山”字形遺蹟;3、在一號墓北面發現了祭祀坑。
發掘進展
2015年1月7日,墓坑填土清理完畢,露出槨蓋板;
1月8日,考古人員揭開槨蓋,開始清理隨葬文物;
1月10日,抽水、清淤,清理隨葬文物,召開新聞發布會;
1月11日,為防止太陽照射致台階泥土太過乾燥而造成塌方,考古人員用塑膠膜將整個台階覆蓋。同時,開始起槨室內吊隔梁板及內槨蓋板,清理盜洞淤積土並對槨室內情況進行照相、攝像,對盜墓現狀進行三維掃描。
文物價值
荊州是楚國強盛時期都城所在地,是楚文化的核心區。然而,儘管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發掘了近7000座楚墓,但級別高、規模大的很少,熊家冢雖是目前所見等級最高的墓葬,但只是發掘了部分車馬坑、殉葬墓等附屬遺蹟,主冢尚未發掘。因此,楚國的輝煌面貌及其喪葬制度等神秘面紗始終無法揭曉。
有明確竹簡記載的荊州天星觀一號墓為邸陽君潘乘,包山二號墓為左尹邵(昭)力它,嚴倉獾子冢為大司馬悼滑,望山一號墓為邵固(級別雖低得多,但也是王族成員)。望山橋一號墓與棗陽九連墩一號墓、荊門嚴倉獾子冢,包山二號墓級別相當,作為望山一帶昭氏家族地位最高的望山橋一號墓,其地位和價值值得期待。
發掘現場,考古人員在台階兩側發現了細長的滑竿槽,直達墓道。由於棺槨規模太大太重,考古人員推測,當時下葬時,楚人利用兩根滑竿,然後鋪上木板,直接將棺槨運送到墓室下方。楚人如何掌握此項技能,有待探尋。
文物保護
這是自1978年發掘天星觀一號楚墓以來,荊州市發掘的楚墓中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墓葬,發掘望山橋楚墓,除了一號墓主身份地位顯赫、文物考古價值巨大以外,還因其地理位置與文化環境別居一格,具有獨特的效應。
獲得榮譽
2022年1月,入選“湖北百年百大考古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