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京門

望京門

唐時所建,明州城西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望京門
  • 建造時期:唐朝
歷史沿革,近況,

歷史沿革

望京門歷史可追溯到唐代
望京門是寧波古城的西門,位於現在的望京路和中山西路交叉處。
根據文獻記載,唐乾寧五年(公元898年),明州刺史黃晟築起羅城,設和義門、長春門、靈橋門、永豐門、望京門、東渡門、達信門、魚浦門、來安門、鄞江門等10座城門。
在民間,望京門也被稱為西門,正因為如此,此處至今仍被稱為西門口。望京門設有水關,使月湖與西塘河連通。
歷史上,有許多官員包括從京城來的官船,都是經由西塘河從西門入城,此處也是寧波學子赴京趕考的必經之路。而且寧波地處東南沿海,此門朝著西北的京都方向,所以被稱為望京門。
宋明州辟十城門:西望京門,舊名朝京門,有水門,通漕運。南宋末,廢鄞江門、來安門、漁浦門、達信門四門,僅餘西面的望京門,東面的靈橋門、東渡門,南面的甬水門,東南的鄞江門,北面的鹽倉門,共六門。

近況

搶救性發掘,發現望京門段城牆遺址
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為配合中山路綜合整治9#地塊建設,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在當時的市市政前期辦(現為市城建中心)大力支持和相關職能部門的通力協作下,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廈門大學歷史系對該地塊開展搶救性考古勘探與發掘。
據望京門考古項目領隊、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林國聰介紹,此次考古發現了晚唐五代至民國時期的明州羅城(望京門段)城牆遺址,距地表約0.5米,長79米,面寬約9.6米~11米,底寬約13.7米~24米,殘高約0.8米~1.15米, 由夯土牆、包磚牆、包石牆等主體部分以及鋪墊層、護坡、水溝等附屬部分組成,築城方法與宋代《營造法式》記載相符。
“還清理出三國兩晉至晚清民國時期水井7口、建築基址8座、墓葬10座、灰坑35個、灰溝8條、水池3口。出土文物標本數千件(套),其中完整及可復原器物1900餘件(套),主要為越窯、龍泉窯、景德鎮窯、閩清義窯、福清東張窯等全國各地著名窯口的精美瓷器及其他遺物。”林國聰說。
它的重要價值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城牆遺址規模宏大、結構清晰、築法規範、沿革明確,集中而真實地再現了寧波自唐末始建羅城以來1000多年的城市發展脈絡與興廢更替。二是城牆遺址為“海上絲綢之路”之“活化石”與“中國大運河”之“南連線埠”的港城寧波,提供了極其稀有、不可再生、生動有力的考古例證。三是城牆遺址為寧波乃至我國東南沿海州府城牆建築史、城市發展史研究提供了寶貴案例,是近年來浙江乃至全國不可多得的重要考古新發現。
2016年12月,明州羅城(望京門段)城牆遺址被評為2016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