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朗賽嶺莊園
- 位於:扎囊縣境內
- 始建於:吐蕃王朝晚期
- 特色:半土半石的建築等
基本信息,建築奇觀,
基本信息
朗賽嶺莊園位於扎囊縣境內,是西藏歷史上最早的莊園。該莊園始建於吐蕃王朝晚期,並於帕竹王朝時期形成這樣的規模。整個莊園建築除七層主樓外,有附樓、望樓、碉樓、花園、壕溝及林卡,以及農田、牧場、手工業作坊等附屬建築。該莊園用石砌土夯的特殊建築工藝和土石承壓比例協調的古代高層建築構思在西藏歷史上是十分罕見的。
朗賽嶺莊園是西藏最早的高層建築之一,也是西藏封建農奴社會的一個歷史見證。
朗賽嶺莊園被譽為“西藏農奴社會的縮影”。它聚舊西藏王侯的奢華與農奴的悲慘為一體,監獄、窩棚、馬廄、糧倉、客廳、佛堂、林卡、暗道、防禦牆、護城河等等一應俱全,設計之巧妙,技藝之精湛,讓人瞠目結舌。一幅喇嘛王國的全景圖,一段地方政權的紛爭史,活脫脫就在眼前,滿目奢靡的天堂與痛苦的地獄,強烈地衝擊人們的心靈。
建築奇觀
朗賽嶺莊園,興建於西藏帕竹政權時期,距今大約六七百年,莊園主體為7層,是當時西藏最高的民間建築,修建時間前後共用了26年。
朗賽嶺莊園主曾為帕竹政權的建立立下過汗馬功勞,被加官進爵,賜良田十萬,農奴上千,也開始修建自己的莊園。
朗賽嶺莊園外有2層圍牆,主樓坐北朝南,整座建築牆壁都用石砌土夯的辦法築成,總高22米,是西藏最早的高層建築,下部有7米多高的石牆基,其餘上部全為土夯牆,隔層夾有石板,牆厚約1.4米。主樓東半部從底層到頂部全為石砌牆壁,石牆上全刻有八寶圖案,而且在最東端增加了寬4.3米的附屬建築,石縫銜接痕跡十分清楚,這些是後期加修的。主樓大門前有一長方形高台,台前和台左各有台階可登台上,台前階梯寬大,級差小,左邊台階窄小而級差大。朗賽嶺莊園這種用石砌土夯的特殊建築方法和協調土石承壓比例進行建築的構思,在西藏歷史上是十分罕見的。
此外,主樓四周還巧妙地設計了射箭孔,敵人一旦衝破防禦牆和護城河兩道防線,莊園內的衛兵便可居高臨下,從射箭孔中射殺敵人。在冷兵器時代,這樣的設計起到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作用。
舊西藏地方政權最大特點在於“政教合一”,政治、權力與宗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滲透社會生活的每一個環節。朗賽嶺家族出現了三世活佛。大紅的白瑪草女兒牆(在西藏只有出現活佛的家族修房時才可以建白瑪草女兒牆)迅速成為其家族顯赫地位的象徵。此外,莊園主還在主體外牆上鑲嵌了六字真言、輪迴大悲咒等宗教紋飾。
最底層的苦難
在舊西藏封建農奴制下,幾乎所有的貴族莊園中都有專為懲罰農奴而設定的刑房和監牢。朗賽嶺莊園的最底層便是牢房。
牢房入口被一扇厚達7公分的核桃木大門緊緊把守。打開牢門,進入監獄內部,空氣中漂浮著潮濕腐敗的味道,令人不寒而慄,四個牆角不足10公分寬的四個射箭孔是全部的採光和通風設施。即使外面烈日炎炎,地牢里卻仍冰凍如窟,使人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氣。
整個監牢環繞莊園一周,很大,雖然高達5米多,但由於通風和採光設施有限,依然讓人感覺極壓抑。當年三五個“犯人”一起被同一個枷鎖鎖好後,投到監牢之中,坐不能坐,躺不能躺,與潮濕、冰冷、飢餓、惡臭、毒蟲相伴,白天被強迫勞動,晚上則關進地牢,是何等的生不如死。此外,這一層還是圈養牲畜的地方。
無底穀倉與存金寶地
朗賽嶺莊園的台階很高,順著台階往上,便是大樓正門,精緻雕花的門柱,鏤雕精美的大門,盡顯貴族雍容華貴之氣。門上雕刻的“財神牽象”“蒙人馭虎”圖像,是西藏典型的護門圖。
從台階步入室內,不知不覺中已身處第三層了(最底層為牢房,第二層為倉庫),有登堂入室的感覺。
這一層房子套房子,或大而寬敞或幽黑昏暗,有的還雕樑畫棟,使人感覺仿佛進入了迷宮。這裡有糧倉,不過糧倉入口卻在第四層。這一層昏暗的小房子中只住幾名管糧倉的“年巴”(即糧食管家),其餘的都是糧倉,共有5間,設有4個取糧口,藏式的活動倉板,便於取糧,糧倉碩大無比,就像個無底洞,每年,無數農奴的血汗匯集成貴族燦爛的笑容,填積到這裡。
第四層的主要功能是收租和藏寶。收租房相當寬大,腳下便是入糧口,但入糧口卻很小,只能倒糧進去,一般看不見糧倉里有多少糧食。收租房隔壁是“夏康”,即肉類儲存室,一年四季,這裡牛羊豬肉堆積如山,由農奴無償提供,數量十分龐大,供養貴族生活。僅現存掛肉用的牛皮繩以及椽木上密密麻麻的掛肉釘,就足以讓你感嘆當年貴族的富有。
這一層還有一間被稱作“佐康”的地方,專門存放貴族堆積如山的金銀財寶和貴重家私細軟之物,因此,“佐康”雖然寬大,但很隱蔽。旁邊的小臥室是供貴族的大管家住的,其地位僅次於貴族,且一定是莊園主人的親信和心腹之人。
精緻璀璨的貴族居室
從第五層開始,就要住貴族成員了,這一層大臥室、小臥室,層層相套,錯落有致,客廳、陽台、天窗、衛生間一應俱全,尤其是巨大的天窗,直通頂層,使通風、採光均十分充足,冬暖夏涼。冬天清晨的第一縷暖陽便可以穿透天窗和陽台,曬到臥室;夏日雨後的第一絲清香也會溢到這層以上的每一個房間。
這一層主要作為莊園主人家眷子女起居生活的場所,按照身份、地位的不同,各自房屋的位置、大小、內部裝修、飾物也不同。家眷共用一個3排12柱的大會客廳,會客廳主要用於接待尊貴的客人,裝修得金碧輝煌,牆上更是畫著精美的壁畫,內容有宗教的、慶典的、也有消災祈福求平安的,據說,繪製這些壁畫的部分畫師請自於扎塘寺(扎塘寺壁畫是西藏壁畫的始祖,敦煌壁畫的發源之地),他們所運用的很多繪畫技藝已失傳,因此朗賽嶺莊園的壁畫愈發顯得珍貴。
第六層才是真正的朗賽嶺莊園主人居住的地方,除了擁有五層具有的一切設施之外,這一層裝修更加豪華奢侈,同時,這一層還增加了密議室以及早茶房等。由於其家族出現了活佛,所以每天起來念經是莊園主人必不可少的例事,因此這裡還設定了佛堂、藏經閣。
樸素的活佛殿堂
朗賽嶺家曾先後出過3位活佛,因此,活佛殿堂修建在了莊園的最上層。這一層一般人(包括貴族)是不能隨便上來的。這裡並沒有想像中的豪華,僅一間臥室,一間經室,一個陽台而已。活佛一人住一層,也許是為了能讓活佛拋棄世俗的繁華,清心寡欲,潛心悟道吧,所以裝飾比較簡樸但很脫俗,除陽台外,經室和臥室並不寬敞,甚至有些狹小壓抑。
活佛是家族中最受尊敬的人,也是家族在僧俗兩界的顯貴人物,所以備受尊崇,衣食起居都有專人伺候,可謂“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奇妙的貴族林卡
莊園南面50米,便是朗賽嶺莊園的林卡。這個貴族林卡分前後院,據傳當年園內各種珍禽異獸、奇花異草、珍貴名木不計其數,光不同品種的蘋果樹就有20多種,甚至還有熱帶作物。熱帶作物在西藏成活實屬奇蹟。據當地老人們介紹,熱帶作物是通過逐步移栽,使其逐步適應高原氣候培植而成的,即從熱帶將某種作物向海拔較高的地方移植幾百公里,待適應後,再向更高的地方移植,如此不厭其煩地反覆進行,直到植物適應高原氣候為止。我不由得想起“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典故,這移栽熱帶作物的過程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
林卡雖幾經破壞,但如今保留下來的樹種仍有松、柏、杏、梨、桃、蘋果、秋海棠、人參果、核桃、楊、柳等10多個品種,還有竹子、玫瑰以及不知名的奇花異草若干,其間流水潺潺,鳥鳴啾啾,恍若世外。貴族林卡,主要是供貴族過節、喝酒、跳舞、狂歡、祭祀、娛樂的場所,下人一般不得入內。
時光荏苒,幾百年彈指一揮間,莊園內早已人去樓空,下人破舊低矮的窩棚也已成為歷史證物保存下來。如今的藏族普通民眾也建起了整齊明亮的二層藏式樓房,錯落有致,與朗賽嶺莊園700年的建築兩兩相對,一副史詩般的畫卷在我眼前展開,不禁發出“糞土當年萬戶侯”的感嘆。
TIPS
1 、交通: 朗賽嶺莊園,位於西藏扎囊縣扎其鄉境內,離縣城18公里處(101省道邊上有指示碑),距101省道3公里,可以從拉薩或山南乘公車前往,拉薩-朗賽嶺莊園車費25元,山南(澤當)至朗賽嶺莊園車費10元,現景區不收費。
2、朗賽嶺莊園1996年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增強可觀性和加大文物保護力度,2006年,國家投資1126萬元進行修復,現第一期主體維修已完成。
3 、朗賽嶺景區與桑耶景區隔江(雅魯藏布江) 相望, 處於全區唯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雅江風景名勝區的核心地帶,遊覽莊園的同時可觀雅江最寬處宏偉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