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目山公園

朗目山公園

朗目山又稱東山,它綿延於市境東部,距麒麟城12公里,海拔最高點為2329米。它橫貫南北,南連文筆山,北接五台山,虎踞龍盤,巍峨挺拔。也許這還不是這座大山成名的主要因素,它的成名主要因為朗目山寺。這座大寺還有一個人們熟知的名稱,叫石喇大寺,這又是因為山下的石喇村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朗目山公園
  • 最高海拔:2329米
  • 特點:森林茂盛,綠樹成蔭
  • 重建:明朝洪武十九年
朗目山公園簡介,公園歷史考,米芾題詞,景點開闢,

朗目山公園簡介

沿江鄉的朗目山,又名青龍山,黃榜山。因地勢處曲靖城東,俗稱東山,離城12公里。山上森林茂盛,綠樹成蔭,山間流水潺潺,鳥語花香。佛教寺院--朗目山寺,就坐落在這宜人的山坳之中。
朗目山公園
曲靖古八景

公園歷史考

朗目山寺,又叫東山大寺,因山下村名石喇,故而又稱石喇大寺。朗目山寺始於何年已無史料考證,有史可查的最早記錄為明朝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重建,距今有608年歷史。寺院鏡明、清重建修葺,規模宏大,氣勢巍峨,特別是明末清初,該寺香火旺盛,釋子如雲,依山勢自下而上,建有一寺五庵,低層左為華嚴庵,右為彌勒庵,夜欠中間是普照寺,中層有雲崖庵和白龍庵,最高層是祖師殿,總稱朗目山寺,共有寺房二百多間。寺中曾有銅佛10尊,銅鑄亭爐一座,觀光遊玩和朝佛禮拜者絡繹不絕,在滇佛教界中具有一定的聲譽。在寺中的歷代佛家弟子中,要數明萬曆年間的朗目大師最著名。大師是曲靖府石喇村人,俗姓李,號慧光,在世(?--1605年),十二歲隨父親白齋和尚出家,因落髮朗目山,故人稱朗目大師。大師出家後深研佛經,苦行修煉,雲遊天下,廣采博集,因著《經石滴集》,興復浮山刻《九帶集》而名動京背講頌贈師。有注《法句》行世,後稱為浮渡山大華嚴寺中興尊宿朗目禪師。
朗目山公園
朗目山公園

米芾題詞

隨著晚清的連年災害和戰亂,民國時期佛教衰落,以及解放後的“文革”“破四舊”,朗目山寺的厄運接踵而來,一寺五庵,後僅存華嚴庵和祖師殿的兩處殘屋破壁,一座長老塔,一塊由北宋大書法家米芾書寫,郡人復刻的“第一山”石碑。
冬春季節,前往朗目山遊玩的人成群結隊,不計其數,朗目山上林間小道綠葉婆娑,叮咚山泉清澈明亮,花叢中蜂飛碟舞,偶爾有幾聲的鳥兒的歡歌,蟬兒的鳴叫,此情此景使人心曠神怡,留戀忘返。登高遠望,曲靖壩子秀麗的田園風光歷歷在目,萬頃田野阡陌縱橫,遠山丘黛,村舍秀美。南盤江水猶如一根系在綠衣少女身上的白色衣帶飄逸灑脫,星羅棋布的湖溏則是鑲嵌在她身上的粒粒珍珠,光彩奪目。夕陽西下,山巒起伏,山頭時紅時黃,山間雲霧瀰漫,時而金黃色,時而乳白色,時而變成了粉紅色。整個壩子一半是金黃色,一半是深綠色,而中間則是一條淡淡的嫩綠色的線。歷史上曲靖八景之一的“朗目晚照”景色別具風格,獨樹一幟,雖不是仙境但勝似仙境。
朗目山公園
朗目山公園

景點開闢

1990年,沿江鄉黨委政府正式修複方章疊拒案,開闢旅遊景點。在他們的辛勤工作下,僅僅三年時間,就已經修復了祖師殿,鋪了石台階,完成了華嚴庵建築群的新建工程。觀境閣和袈裟亭也已竣工啟用。新建危主采謎的華嚴庵建築群,按北傳佛教的建築風格,由前殿、中院、南厚跨殼北廂房組成,中設花台和香爐,兩邊為踏道,正殿旁設有海祝跨齋房和白龍泉噴水池。建築結構為抬粱式磚混結構元紋講,造型獨具匠心,巧奪天工,殿中畫棟飛檐走壁,色彩明艷,新塑佛像形象逼真,神態各異。2004年,投資200萬元完成了雞街集鎮至華嚴寺柏油路建設工程,2007年,朗目山公園被曲靖市列為重點建設項目,將修建華嚴寺至萬畝草場的環山公路。今後,一個集避暑,觀賞、跑馬、狩獵、垂釣、游泳為一體的綜合性風景旅遊區,將以嶄新的面貌屹立於曲陽“第一山”上。
朗目山公園
朗目山公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