朏朏,讀音fěi fěi,一般指獸名。指天將亮的時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朏朏
- 外文名:Fei Fei
- 拼音:fěi fěi
- 釋義:獸名
- 出處:《山海經·中山經》
- 另譯:神獸腓腓
解釋,出處,
解釋
1. 獸名。《山海經·中山經》:“又北四十里,曰霍山,其木多榖。有獸焉,其狀如狸,而白尾有鬣,名曰‘朏朏’,養之可以已憂。”汪紱《山海經存》:“朏音菲。”郝懿行箋疏:“陳藏器《本草拾遺》云:‘風貍似兔而短,人取籠養之。’即此也。”宋 汪若海《麟書》:“安得朏朏之與游,而釋我之憂也哉!”
2. 天未大亮貌。《楚辭·王逸》“時昢昢兮且旦”原註:“昢,一作朏。”洪興祖補註:“朏,月未盛明。”
出處
1. 聚積貌。《西京雜記》卷六:“牀上石枕一枚,塵埃朏朏甚高,似是衣服。”南朝齊 王融《法壽樂·歌寶樹》:“亭亭宵月流,朏朏晨霜結。”
2.朏朏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異獸,朏朏長得像貓,拖曳著一條長長的白尾,很多人都渴望找到它,養在身邊。
朏朏性格溫順,從不咬人,而且長相古靈精怪,很討喜。出自《山海經》。
身披鬣毛,飼養它可使人解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