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閒階級論:關於制度的經濟研究(有閒階級論-一個階級的歷史演進及其對經濟發展的意義)

有閒階級論:關於制度的經濟研究

有閒階級論-一個階級的歷史演進及其對經濟發展的意義一般指本詞條

《有閒階級論:關於制度的經濟研究》是美國經濟學家凡勃侖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899年。

全書共分十四章,其基本內容是通過社會制度的分析說明“有閉階級”的產生和發展。凡勃倫在書中通過對有閒階級的分析,以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批評,從而提出改良主張。作者對制度,特別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嚴謹做了詳盡的闡述。他認為,社會結構的發展,實際上是制度方面的一個自然的淘汰過程,和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規律是完全一樣的。

該書是凡勃倫的代表作,也是制度學派的經典之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有閒階級論:關於制度的經濟研究
  • 外文名稱: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An Economic Stuay of Instttuttons
  • 作者:凡勃侖
  • 類別:經濟學
  • 首版時間:1899年
  • 字數:172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有閒階級論》全書共有十四章。第一章緒言,論述有閒階級是如何在原始野蠻部落向未開化狀態轉變階段中逐漸出現的;第二章,論述有閒階級是如何同所有權同時出現的;第三章,論述在金錢的競賽中,有閒階級如何過著明顯的有閒生活;第四章,論述有閒階級如何進行浪費性消費,以顯示自身地位的優越和榮譽心理;第五章,論述有閒階級如何為達到“習慣的禮儀標準”力圖提高消費水準以滿足競賽心理和所謂“歧視性對比”;第六章,論述金錢如何成為取得榮譽和博得尊敬的基礎,並成為評價一切事物的標準;第七章,論述有閒階級如何在服裝上好奇鬥勝和顯示極端奢侈;第八章,論述社會結構的演進是個什麼樣的自然淘汰過程,有閒階級如何保持原有思想習慣,阻撓制度改革;第九章到第十三章,分別論述有閒階級的生活習俗;最後一章,論述有閒階級觀念如何影響文化教育的發展。

作品目錄

作者序
第一章 緒言
第二章 財力的攀比
第三章 炫耀式休閒
第四章 炫耀性消費
第五章 生活的財力水平第六章 品味的財力規範
第七章 服裝作為財力文化的一種展示
第八章 勞務免除和保守傾向
第九章 遠古特質的保存
第十章 勇武的現代殘存第十一章 仰賴運氣
第十二章 敬祀儀典
第十三章 非歧視性利益的殘存
第十四章 高深學養作為財力文化的一種表現

創作背景

《有閒階級論》於1899年問世有著特殊的背景。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問世以後的125年當中,經濟學家們幾乎探訪了所有與經濟學有關的領域:這個世界的輝煌壯觀與它的污穢貧困,它在技術上的巨大成就或是它在人性價值上的缺點。金融界的互相殘殺,被描述為“節約與資本累積”的過程;最無恥的騙局被稱為“自由企業”,揮霍無度被視為是正當的消費。而這一時期的經濟學著作卻根本無法反映美國的經濟生活。約翰·貝茨·克拉克的《財富的分配》根本不能反映美國已成為充斥著許多百萬富翁的國度;陶西格的《經濟學》也不能讓人知曉美國壟斷的股票市場;勞芙林在《大西洋月刊》所寫的文章告訴人們,當時美國還是以犧牲、努力和技藝作為賺錢的不二途徑,“每一個人都有權力去盡情享受其努力的成果”。簡言之,這時美國的正統經濟學是現狀的維護者,因此它們沒有發現問題的銳利眼光,對當時美國景況的本質——放縱無度與極度奢華完全熟視無睹,只以形式上的線條與沒有光澤的色彩去描繪一種“原型”。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在於美國經濟學家們“囿於情勢與利益的不自覺偏見”,它需要一種異鄉人的眼光,這種眼光有一種獨特的清晰性與透視性,而凡勃倫正好具有這種眼光。
1890—1922年,凡勃倫先後在康奈爾、芝加哥、密蘇里等大學和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任教。1899年他發表了該書。

作品思想

在凡勃侖看來,人類經濟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兩種制度,一種是財產所有權或金錢關係的制度,一種是物質生活的生產技術或物質生活的工具供給制度,在資本主義社會中這兩種制度的形式是機器方法和企業經營。該書就是在研究財產所有權或金錢關係的基礎上,分析怎樣形成了“有閒階級”和這個階級的地位與作用。他對“有閒階級”的分析是完全立足在他對制度及其發展理淪的基礎上的。凡勃侖認為,在原始的野蠻時代不存在經濟特權和業務分化,因而還不存在“有閒階級”,但是從現在仍然處於初期發展階段的那些部落的一些風俗、習慣和文化特徵中,可以看出“有閒階級制度”是從原始野蠻時代發展到未開化時代的轉變中出現的。
凡勃侖把階級的產生說成是人們生舌習慣轉變的結果,在原始野蠻時代的和平生活習慣轉變為堅決好戰的生活習慣以後,侵占就成為日常生活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從而也就產生了侵占和勞役之間的職能分化和業務的區別,並進而產生和形成了階級的區別。 “有閒價級”是和財產所有權同時出現的,財產私有制出現以後,人們之間就發生了占有商品的競賽,在競賽中占優勢的階級力圖過有閒的生活。“有閒階級”的心理和勞動階級不同,他們把勞動看作不體面的事情,過有閒生活才能顯示比別人優越。為了顯示自己的優越,“有閒階級”對財產進行浪費性消費,並在此基礎上產生了僕人、門客等“代理有閒”和“代理消費”。由於金錢財富成為取得榮譽和博得尊敬的基礎,所以金錢就成為評價一切事物的標準。凡勃侖認為當前的制度同工業發展已不相適應,但人們總想保留原有的思想和習慣,因而制度改革引起了“有權階級”和“貧困階級”等保守主義的阻撓。現代社會中政治職務、好鬥的氣質、體育競賽,愛好賭博的心理,信仰命運、宗軟迷信以及對高級學識的研究等,都是同金錢制度相聯繫而由遠古遺傳下來的“有閒階級”的素質相特性,這些不符合工業發展的要求。該書只能得出如下結論:要消滅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只有等待人們的思想,習慣和心理逐步改變,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革命是無濟於世的。由此讀者可以看到凡勃侖是怎樣為資產階級辯護的。

作品評價

阿根廷作家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初讀此書,我認為那是一部諷刺作品。那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後來我才知道那是一位著名社會學家的第一部著作;而且,只要注意觀察一個社會,就會知道它不是烏托邦,對它的公正描寫很接近諷刺。

出版信息

中文譯本
書名譯者出版時間ISBN出版社
有閒階級論:關於制度的經濟研究
蔡受百
1964年8月1日
7100023629
商務印書館

作者簡介

凡勃倫(1857—1929),美國經濟學家。1874年就讀於霍普金斯大學,1884年獲耶魯大學博士學位。1890年任教於芝加哥大學,1906年任教於史丹福大學,1911年任教於密蘇里大學。凡勃倫是制度學派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他在經濟學上的主要貢獻即在於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