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尺寸:長14、寬4.3、厚3.4厘米,出土時間·地點:1959年·山東泰安大汶口出土。 4.3、厚3.4厘米,出土時間·地點:1959年·山東泰安大汶口出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有段石錛
- 長:14
- 寬:4.3
- 厚:3.4
新石器時代,尺寸:長14、寬4.3、厚3.4厘米,出土時間·地點:1959年·山東泰安大汶口出土。 4.3、厚3.4厘米,出土時間·地點:1959年·山東泰安大汶口出土。
有段石錛 長 14 寬 4.3 厚 3.4 通體磨製光滑。頂面方平,背作弧形,有段,單面刃較鋒利。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4次歷史版本 ...
磨製石器的一種。長方形,單面刃,有的石錛上端有“段”(即磨去一塊),稱“有段石錛”。裝上木柄可用作砍伐、刨土。是新石器時代和青銅器時代主要的生產工具。...
新石器有段石錛編輯 鎖定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文物。農具。現收藏於紹興博物館。中文名稱 新石器有段石錛 館藏地點 紹興市越城區偏門直街75號 所屬年代 石器...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有段石錛。石錛長24.5厘米、寬4.8厘米。黛綠色,扁平長條形。器形規整,單面平刀,背面上端減地成段,通體琢磨光滑,精緻。1983年4月...
新石器時代晚期有段石錛編輯 鎖定 此展品為新時期時代石器,器呈長條形,通體磨光,頁岩石質,呈灰黑色。現收藏於溫州博物館。 還原 放大 縮小中文名稱 新石器時代...
有段石錛在大陸的分布如此廣泛、豐富,台灣與祖國大陸又相距最近,交通最為便利,而且在此之前,台灣與大陸已有交往,因此,大岔坑文化中的有段石錛系由祖國大陸傳入無...
農具比較先進,為石鋤、有段石錛,勞作效率相對較高。陶器中也出現了少量的印紋陶,陶器上拍印了方格紋、曲尺紋、漩渦紋。中文名 石峽文化 特徵 銅石並用時代...
經解放前後幾十年的考古發掘與研究,大多數學者認為幾何印紋陶與雙肩石斧和有段石錛共存,分布範圍自長江下游至東南沿海和華南地區,正與古越人及其先人的活動地區相...
山背遺址位於修水縣上奉鎮山背村,距縣城63公里,為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是一種有段石錛和夾砂紅陶為主要特徵的文化遺址。 於1987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以贛府列為...
石錛是新石器時代和青銅器時代主要的生產工具。它是磨製石器的一種,長方形,單面刃,有的石錛上端有“段”(即磨去一塊),稱“有段石錛”。裝上木柄可用作砍伐、...
邱城山東南文化堆積的上層,出土有夾砂繩紋陶鼎、三角形斜把石破土器、弧背有段石錛等遺物。2、稍晚後發現,面積僅一半的嘉興馬家浜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