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的經濟學分析》是2004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張巨勇博士編寫。本書主要討論了農殘管理對國際競爭力的影響、農殘管理的統一標準及轉基因產品的貿易等爭議較大的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的經濟學分析
- 平裝: 205頁
- 開本:32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國農業出版社; 第1版 (2004年1月1日)
ISBN: 7109089266
條形碼: 9787109089266
產品尺寸及重量: 20.2 x 13.8 x 0.8 cm ; 222 g
ASIN: B00114B6SY
內容簡介
本書使用經濟學方法講話 論了有害生物綜合治理(IPM)的採用問題。全書以經濟閾值模型分析了個體生產者採用IPM的決策行為,以外部成本作為政策IPM項目或制訂相關政策的依據,並對農民的環境與健康支付意願進行了實證分析。指出了IPM採用不足的主要原因,並系統地闡述了如何將有害生物治理過程中的外部性因素內部化。
解決農藥過量使用問題的思路是要政府在儘量消除政府失靈的同時知當地干預市場。對農藥的管理有全球管理、區域管理和政府管理等形式,各國政府的管理又分為直接干預和經濟激勵機制兩大類方法。命令與控制方法的實施與執行成本往往比較高,容易出現信息缺乏或“一刀切”標準等造成的效率損失。以庇古稅為代表的經濟激勵機制往往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率,但它的效力發揮也受到信息成本、農藥使用量的低價格彈性等因素的制約。在選擇農藥管理方法時,要考慮邊際收益與邊際成本曲線斜率、管理目標人群的異質性、非點源污染等特性,靈活地做出選擇。
作者簡介
張巨勇博士,男,1971年6月出生於河北省衡水市。現為大連民族學院經濟管理系教授、學科帶頭人。稱後於福建農林大學和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進行博士後研究,分別師從植病學家謝聯輝院士和農業經濟學家黃季數量級研究員。
1996年9月——1999年6月 在瀋陽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攻讀博士學位,並參加中美聯合培養“溫洛克農業經濟博士班”項目。2000年10月——2002年11月參加了國際環境與發展高級培訓項目。
致力於農業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研究,先後主持國有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遼寧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研究課題,並參加國內外研究課題多項,多次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發表學術論文及研究報告多篇。
目錄
緒言
一、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三、本研究的基本思路與方法
第一章 IPM、可持續發展與經濟學
第一節 有害生物防治概述
一、有害生物防治的歷史
二、有害生物治理方法概述
三、化學防治的現狀
四、化學防治的主要影響
第二節 IPM與農業可持續發展
一、農業可持續發展觀的演進
二、可持續發展充實了IPM的理論基礎
三、IPM的研究與套用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成功範式
第三節 IPM與經濟學
一、有害生物防治經濟分析的必要性
二、有害生物防治近期才成為經濟學研究問題的原因
三、經濟學關於農藥使用與IPM分析的基本假定
四、經濟學在IPM設計、評估和政策分析中的套用
第二章 IPM的定義與IPM採用程度的衡量
第一節 投入型定義與結果型定義
一、投入型IPM定義
二、結果型IPM定義
三、公菜政策分析中使用的IPM定義
第二節 IPM採用程度的衡量
一、衡量IPM採用衡量的主要內容
二、IPM採用程度衡量的主要內容
三、衡量IPM採用程度存在的困難
第三章 IPM採用的決策理論
第一節 效益成本分析與技術採用
一、效益成本分析
二、有害生物治理措施的金錢效益成本分析
三、技術採用的影響因素
第二節 IPM經濟閾值理論
一、EIL基本模型
二、經濟閾值及其種類
三、EIL和ET的缺陷
第三節 經濟閾值模型的發展
一、美觀經濟閾值模型
二、跨季節經濟閾值模型
三、環境閾值模型
第四節 IPM採用的其他個體決策方法
一、有害生物治理決策的其他常用模型
二、多個決策變數的有在生物治理決策模型
三、IPM採用模型中的交叉學科的運用
第五節 高度集中的防治體系對IPM採用的影響
一、高度集中防治體系形成的原因
二、高度集中的防治體系往往不利於IPM技術的採用
三、對策分析
第四章 農藥使用外部成本的衡量
第五章 農藥過量使用的經濟誘因分析
第六章 農藥管理的經濟分析
第七章 結論與對策
附錄一 本書所用縮寫詞
附錄二 農民對健康和環境支付意願的研究調查問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