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面學

月面學是專門研究月球表面及物理特徵的學科。從歷史上看,最主要涉及對月球月海環形山、山脈及其他各種特徵的測繪和命名。早期太空時代通過軌道太空飛行器已基本完成了背面高解析度圖像的拍攝。然而,月球上還有一些地區的圖像(特別是在極區附近)及許多特徵(如隕坑深度)的精確位置仍不確定。月面學是月球地質學的分支學科,它自身經常被簡稱為“月球科學”。“月面”一詞來自希臘月亮女神塞勒涅(Σελήν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月面學
  • 外文名:selenography
歷史,衛星隕石坑,

歷史

認為月球不是光滑的想法可以追溯到大約公元前450年, 當時德謨克利特相信月球上有“高大的山脈和空曠的山谷”。 然而,直到十五世紀末人們才開始認真研究月面。1603年威廉·吉爾伯特依據肉眼觀察繪製了首幅月球圖。當望遠鏡出現後,其他人很快跟上,最初的繪畫不是很精確,但隨著鏡片的改善,月圖質量很快得到提高。十八世紀初期,通過對月亮振動的測量,顯示有超過百分之五十的月球表面是可以被觀察到的。1750年,約翰·邁耶創建了首個可靠的月球坐標系,使天文學家可以定位月球上的特徵。
對月球正式的系統性測繪起始於1779年,當時約翰·希羅尼穆斯·施羅特開始對月球特徵進行了細緻的觀察和測量。1834年約翰·海因里希·馮·馬德勒率先發表了月球大地圖,共有四張,並緊接著出版了一本標題為《通用月面學》的書。所有直接的觀察一直進行到1840年3月,當德雷伯使用一架5英寸反射望遠鏡,拍攝了第一張月球銀版相片時,攝影被引入到天文界。
20世紀為月球研究帶來了更多的進步。1959年,蘇聯月球3號發回了首張月球背面的照片,讓全世界看到了一直以來我們這顆衛星無法看見的一面。1965年至1961年美國發射了系列游擊兵飛船,拍攝了直接撞擊月表瞬間的照片。1966年和1968年間勘測者號飛船拍照並在月表軟著陸。蘇聯月球步行者的月球車1號月球車2號穿行月球表面近50公里,獲取了詳細的月球表面照片。克萊門汀號飛船獲得第一張月球全球地形圖以及多光譜圖像。所有這些任務發回的照片,解析度都越來越高。

衛星隕石坑

針對衛星坑的命名法系統最初是由約翰·海因里希·馮·馬德勒設計,通過標註字母的方式來識別某一主隕石坑所環繞的衛星坑。大部分附屬坑通常都比所關聯的主坑小,但也有例外。衛星坑可用字母"A"到"Z"來指定,但省略了"I"。(由於較大的主坑絕大多數都以男性名字命名,因此,主坑也被稱為“父名”坑)。
衛星坑的字母分配原本有些隨意,字母的指定通常是按意義而不是由隕坑所處位置決定。這主要是當時選取的順序往往取決於從望遠鏡中所看到的衛星坑的先後順序。實際也就是用望遠鏡觀察時,太陽在月球上所照射的角度決定的,而這一角度軌跡(被照亮的地方)在月球一天中是變化的。因此,可能造成了字母被隨機指定的印象。
很多情況下,衛星坑可能會更靠近某一非關聯的主坑。為確認父名坑,馬德勒在接近所關聯主坑的衛星坑中心點旁放置了一個識別符,這樣的好處是不僅標出了關聯關係,還更簡化了它們在地圖上的名字。
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眾多觀月者的參與,很多衛星坑的名稱和關聯關係產生混亂或重名。1919年對月球特徵的命名改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統一負責。該委員會正式通過了使用大寫羅馬字母來確定隕石坑和山谷的國際公約。
1966年當月球背面的地圖面世後,尤恩·阿代爾·惠特克提出了一種依據與主坑位置角度關係來分配衛星坑字母的命名法。如某一衛星坑位於主坑的北面,則給予標識符“Z”,然後將該主坑周圍360度地區像時鐘的24小時一樣分為24個部分,按順時針方向每個“小時”角分配一個字母,將1點處指定為“A”作為開頭(省略字母“I”和“O”,這樣就只有24個字母),如此,主坑正南面衛星坑分配到的字母就為“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