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月經先後無定期
- 別名:經水先後無定期、月經愆期、經亂
- 常見發病部位:腹腔
- 常見病因:肝鬱腎虛
- 傳染性:無
- 相關西醫疾病: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月經愆期一般指本詞條
蒼莎丸主治婦人性躁多怒,月經愆期。【來源】《丹溪心法》卷二。【異名】蒼莎導痰丸(《醫鈔類編》卷十六)。 蒼附丸(《萬氏女科》卷一)。【組成】蒼朮 香附各120克 黃芩60克 【用法】上藥研末,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
肢體顏面浮腫,皮膚繃急微脹,時輕時重,隨情緒而波動,頭暈目眩,胸脅脹悶,性情急躁易怒,月經愆期,舌紅苔少,脈弦。治宜舒肝解郁、行氣利水。方用逍遙散加味:柴胡10克,白朮10克,白芍12克,當歸12克,茯苓15克,薄荷3克,王不...
杜仲(鹽水炒)1兩,香附米(醋制)4兩。處方來源 《竹林女科》卷一。方劑主治 月經愆期。由脾胃虛弱,沖任損傷,氣血不足,致經來或前或後。製備方法 共為細末,入雞骨肉末和勻,酒麵糊為丸。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米湯下。
臨床表現:手足冷痛、膚色紫暗發涼;或少腹拘急冷痛;或月經愆期、經色紫暗、夾有血塊;舌淡紫、苔白,脈沉遲弦澀。證候分析:多因寒邪侵犯血脈,或陰寒內盛,凝滯脈絡而致血行不暢。寒在血脈,脈道收引,血行不暢,故手足冷痛、...
若肝血不足,導致沖任失調,又可出現婦女經少,月經愆期,閉經諸症。2、血運失常 血液運行失常出現的病理變化,主要有血瘀和出血。(1)血瘀:血瘀,是指血液的循行遲緩,流行不暢,甚則血液停滯的病理狀態。血瘀主要表現為血液運行郁滯...
女子先天稟氣不足,或後天營氣不及,則沖任之血脈不和,遂至月經愆期,參差不準,臨時多寡不一,顏色黃紫不正,未及期而腰腹先為窘痛,或至期而肢不勝煩倦,亦有氣血兩虛,帶脈不引既行,而腹內空陷為痛,甚至心腎不交,天癸...
月經愆期 加減八物湯 調經烏雞丸 過期經行 八物湯 蒼附丸 形瘦經不調 加味四物湯 形瘦過期經行 十全大補湯 異功散 芎歸湯 地黃丸 形肥過期經行 六君子湯 芎歸湯 一月經再行 九味四物湯 滋陰丸 三補丸 每月經來二三次 膠...
一、月經病 (一)月經先期 (二)月經後期 (三)月經不調 (四)月經前後無定期 (五)月經過多 (六)月經過少 (七)經期延長 (八)月經愆期 (九)經間期出血 (十)崩漏 (十一)閉經 (十二)斷經前後諸症 (十三)...
護心草,中藥材名。本品為莎草科植物旋鱗莎草的全草。結果時採收。功能主治為:①《分類草藥性》:養血調經。②《四川中藥志》:行氣調經。治婦女月經痛及經行愆期,或一月二至三次者。來源 本品為莎草科植物旋鱗莎草的全草。結果時...
第一章 月經病 第一節 月經先期 第二節 月經後期 第三節 月經愆期 第四節 月經過多 第五節 月經過少 第六節 經期延長 第七節 崩漏 第八節 閉經 第九節 痛經 第十節 經行吐衄 第十一節 經行泄瀉 第十二節 經斷復來 第二...
二、月經病治療法則 三、帶下病治療法則 四、妊娠病治療法則 五、產後病治療法則 六、五臟病治法 七、氣血調理法 中篇 中醫病症 月經病 一、月經愆期 二、月經超前 三、月經退後 四、月經不斷 五、月經過多 六、月經過少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