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月球的起源和演化
- 所屬學科:天文學
月球的起源和演化,關於月球的成因,眾說紛紜,主要有三種假說,即俘獲說、分裂說和同源說。主要假說①俘獲說 月球可能是在地球軌道附近運行的一個小行星,後來被地球所俘獲而成為地球的衛星。因為月球和地球的平均密度相差很大,而化學...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衛星,可能形成於約45億年前,在地球形成後不久,有關它的起源有幾種假說,得到更多事實證據支持的說法是它形成於地球與火星般大小的天體——“忒伊亞”之間一次巨大撞擊所產生的碎片,在地球外圍聚集而形成的“大碰撞起源說”。 從地球的北半球看見的滿月 ...
月球表面岩石的年齡一般均大於31億年,表明月球的演化主要是在其形成後的15億年內進行的。月球現今是一個內能接近枯竭而活動近於僵死的天體。假說 分裂說 月球的共振潮汐分裂說是月球起源研究中著名的假說之一。月球的共振潮汐分裂說堅持月球是地球的親生女兒,即月球是從地球中分裂出來的。堅持這一假說的科學家認為...
《嬋娟之謎 : 月球的起源與演化》是2015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中為。內容簡介 本書從神話傳說到月球文化談起,介紹月球的觀測研究簡史,接著概述月球與地球及太陽的關係、月球的基本特性、月球物質和月球隕石、月球的物理場和內部結構、太陽系起源與行星形成,在這些觀測研究結果的基礎上,主要篇幅論述月球...
科學家們認為,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是研究月球深部物質組成的重要視窗,對該盆地進行探測,有助於研究月殼和月幔的組成、月球的地質特徵、月球的起源和演化,解釋月球上的磁異常現象。月球車在月背行走時,還可以獲取集地形地貌、物質成分、淺層結構於一體的綜合地質剖面,這個剖面一旦建立起來,將是國際首次創立。同時...
第一章月球風光——認識美麗的月亮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 月球的基本參數 神秘的月面風光 月球離我們有多遠 滿臉疤痕的月面 月球背面的神秘地帶 月球上的自然環境 月球上的土壤 年邁的月球火山 月球上的隕石坑 月球撞擊坑多以人名命名 第二章月球誕生——追溯月球的起源 月球的起源和演化 月亮到底是從哪裡來 月...
月球起源學是天文學專有名詞,來自中國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的天文學專有名詞中文譯名,詞條譯名和中英文解釋數據著作權由天文學名詞委所有。補充說明 “英漢天文學名詞資料庫”(以下簡稱“天文名詞庫”)是由中國天文學會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以下簡稱“名詞委”)編纂和維護的天文學專業名詞資料庫。該資料庫...
月球起源 月球起源,關於月球的起源的學說。見月球。
月球大約形成於45.3億年前,關於月球起源的研究還沒有定論,最受歡迎的一個假說是大碰撞說。該假說認為,有一顆叫做忒伊亞的天體與地球發生了碰撞,這顆天體的尺寸和火星差不多,其質量為地球的10%,碰撞引發了巨大的爆炸,爆裂出的物質飛到了太空中,經吸積作用形成了月球,而忒伊亞的一部分質量也熔入了地球。
套用ArcGIS地理信息系統編制完成,並編寫了地質圖說明書,建立了空間資料庫,探索了月球的起源和演化。1:250萬《月球地質圖》(虹灣幅)依託於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繞月探測工程科學數據套用與研究”項目“月球數字地質圖編制與月球演化模型綜合研究”課題(2010AA122201),歷時3年完成。
研編團隊基於月球起源和演化過程的整體性和規律性認識,以中國嫦娥工程科學探測數據為基礎,同時參考國內外已有的探測數據和研究成果,通過對月球岩石建造、地質構造、時代等要素的研究和歸集,建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月球地質編圖技術規範和標準,編制了1:250萬月球數字地質-構造系列圖件。
月球的起源與演化一直是人類極其關注的自然科學的基本問題之一。人們曾提出多種有關月球起源的假說,與俘獲說、分裂說和碰撞成因說一樣,月球的同源說也是月球起源研究的著名假說之一。月球起源的同源說堅信月球與地球是姐妹或兄弟關係,月球與地球在太陽星雲凝聚過程中同時“出生”,或者說在星雲的同一區域同時形成了地球...
坎諾普(Robin Canup)在2005年發表的模擬工作表明,冥王星和他的大衛星查龍可能也是在45億年前相似的大撞擊下誕生的。坎諾普推測,其他直徑在1,600至2,000公里的柯伊伯帶天體以每秒鐘一公里的速度撞擊行星形成月球的事件,在太陽系形成的早期可能是很普遍的現象。疑點 即使是月球起源的主流理論,仍然有些難以解釋...
均勻流體球自轉時的一種平衡形狀。1901年,G.H.達爾文提出一種與龐加萊體的梨狀略有不同的平衡形狀,近小頭處更細一些,稱為達爾文體。概念 根據這種平衡形狀,G.H.達爾文提出了地月系統演化的一種假說(見月球的起源和演化)。他認為,地球和月球原來是一個流體團,由於自轉成為梨狀的平衡形狀,後在外力作用...
建立潮汐摩擦理論,由此提出月球起源的學說,認為地球因受太陽的起潮力作用,其中一部分物質被拉出而形成月球(英國 喬·達爾文)。套用黑體的輻射與溫度間的經驗公式,求得太陽表面溫度為攝氏六千度(奧地利 斯忒藩)。1879—1882年,使用偏振光度計,編製成4,260顆恆星的實測星等的大光度星表(美國 愛·皮克林)。1880...
南京大學天文學系蕭耐園教授透露,人類探測器選擇撞擊月球有重要的科學意義。撞擊成功後會掀起大量的月球塵埃。科學家通過分析這些月球塵埃的成分,來解釋月球的起源之謎。“嫦娥一號”衛星撞擊月球時,由於中國將沒有探測器圍繞月球飛行,所以,能否觀測到衛星撞擊的過程和撞擊產生的效果,將極大影響“嫦娥一號”撞擊的價值...
月面圖就是在研究月球表面各種特徵物的球面視位置的基礎上測繪﹑編製成的平面圖。月面圖早期是通過望遠鏡摹繪的﹐後來都用攝影方法測繪。最早研究月面結構的是伽利略﹐1610年﹐他用自制的能放大30餘倍的望遠鏡發現月面上布滿山谷﹐他最先繪製了月面圖。 月面圖的測繪對於月球航行具有實際意義﹐對月球的起源和演化的...
月幔,是月球的內部構造。月球的內部構造由月殼,月幔和月核組成,月球上仍有火山爆發。月球的內部構造是什麼樣子,這關係到它的起源與演化。20世紀60年代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之後,人類才開始對月球的內部逐漸有所了解。2019年5月16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宣布,由該台研究員李春來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嫦娥四號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