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月球的整體特徵和頗具特色的局地風貌,論述了什麼是月球文化,月球文化在推動月球探測方面所起到的推動作用;人類探索月球的歷史、現狀和未來,並展示了月球基地的典型設計。
基本介紹
- 書名:月球文化與月球探測
- 作者:焦維新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3023092
- 外文名:Discover
- 出版社: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 頁數:125頁
- 開本:16
- 品牌: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1.全球特徵
2.局部特徵
第二章月球文化
1.月球文化的內涵
2.月球文化與月球探測
第三章月球探測回顧
1.高峰期
2.寂靜期與恢復期
第四章新時期的月球探測
1.國外的探測活動
2.嫦娥工程
第五章未來的月球探測
1.俄羅斯要重振航天事業
2.不知美國人想乾什麼
3.日本和印度躍躍欲試
4.嫦娥的任務仍很艱巨
第六章人類重返月球
1.人類為什麼要重返月球
2.未來載人登月的特點
第七章全月面著陸點
1.根據科學目標選擇的著陸點
2.月球資源豐富區
3.特殊地形地貌
第八章月球基地
1.為什麼要建立月球基地
2.月球基地的主體結構
3.月球基地的輔助設施
序言
上述情況說明,廣大中小學生和民眾非常關注太空活動,渴望了解太空知識。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我下決心“開設”一門中學生版的“太空探索”課。除了繼續在社會上作科普宣傳外,要寫一部適合於中小學生的太空探索系列科普書,將課堂擴大到社會,使讀者對廣袤無垠的太空有系統的了解和全面的認識,對空間技術的魅力有深刻的體會,從根本上激發青少年熱愛科學、刻苦學習、奮發向上,樹立為祖國的科技騰飛貢獻力量的理想。
我在著手寫科普書之前,已經出版了四部關於空間科學與技術方面的大學本科教材,包括專為太空探索課編著的教材《太空探索》,但對於寫作系列科普書這還是第一次。提起科普書,人們常用“知識性、趣味性、可讀性”來要求,但真正滿足這幾點要求太不容易了。究竟選擇哪些內容,怎樣使讀者對太空探索活動和太空科學知識感興趣,掌握怎樣的深度才能適合更多的人閱讀,這些都是需要逐步摸索的。
為了跳出寫教材的思路,滿足知識性、趣味性和可讀性的要求,從寫科普書的開始,我就請夫人劉月蘭做第一個讀者,每寫完兩三章,就讓她閱讀,並區分出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內容適合中學生,寫得也較通俗易懂,這部分就通過了;第二種情況,內容還比較合適,但寫得不夠通俗,用詞太專業,對於這部分內容,我進一步在語言上下功夫;第三種情況,內容太深,不適於中學生閱讀,這部分就刪掉了。兒子焦長銳和兒媳周媛都是從事社會科學的,我也讓他們閱讀並提出修改意見。
科普書與教材的目的和要求大不一樣。教材不管寫得怎樣,學生都要看下去,因為有考試的要求;而對於科普書來說,是讀者自我教育自己,如果沒有興趣,看不下去,知識性再強,也達不到教育人的目的。因此,對科普書的最基本要求是趣味性和可讀性。
自加入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後,每年給大、中、小學生作科普講座的次數明顯增多。這個經歷使我對各種文化水平人群的興趣點、接受知識的能力等有了直接的感受,因此,寫作思路也發生了變化。以前總是首先考慮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和邏輯性,現在我首先考慮從哪兒入手能引起讀者的興趣,然後逐漸展開。科普書不可能有小說或傳記文學那樣的動人情節,但科學上的新發現、科技在推動人類進步方面的巨大推動作用、優秀科學家的人格魅力,這些材料如果組織得好,也是可以引人入勝的。
內容是圖書的靈魂,相同的題材,可以有不同的內容。在內容的選擇上,我覺得科普書應該給讀者最新的、前沿性的知識。在《月球文化與月球探測》一書中,我不是從介紹古老的“月相”問題入手,而是一開頭就以最新的高清晰圖片介紹月球的表面特徵,使讀者在驚訝之餘,領略到航天科技的魅力。
在創作本叢書時,我盡力在有關的章節中體現這樣的思想:科普圖書不光是普及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品德。太空探索之路是不平坦的,技術上充滿了挑戰,航天員還要面對生命危險。科學家們享受過成功的喜悅,也承受了一次次失敗的打擊。沒有強烈的探索精神,沒有堅強的戰鬥意志,人類不可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
現在呈現給大家的“青少年太空探索科普叢書”,是一套系統介紹太陽系天體、空間環境、太空技術套用等方面知識的叢書,每冊一個專題,具有相對獨立性,整卷則使讀者對當今重要的太空問題有系統的了解。各分冊的書名是:月球文化與月球探測、揭開金星神秘的面紗、巨行星探秘、遨遊太陽系、空間天氣與人類社會、人類為什麼要建空間站、太空資源、地外生命的365個問題、間諜衛星大揭秘、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經智慧財產權出版社編輯和領導的努力,這十本圖書都已經入選新聞出版總署“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
本套科普叢書含有大量彩色圖片,主要取自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太空網(space.com)、噴氣與推進實驗室(JPL)和歐洲空間局(ESA)的網站,也有少量圖片取自英文維基百科全書等網站。考慮到科普書的特點,圖片沒有註明出處,在此對這些網站表示衷心的感謝。
焦維新
2013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