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人類走向深空的前哨站(第三輯)》是2013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歐陽自遠。
基本介紹
- 書名:月球——人類走向深空的前哨站(第三輯)
- 作者:歐陽自遠
- ISBN:9787302048572
- 定價:15元
- 出版時間:2013-1-29
- 裝幀:平裝
- 版次:1-6
圖書簡介,前言,目錄,
圖書簡介
本書內容有:月亮素描、艱難的探月曆程、重返月球、建立地球村、迎接挑戰等。
前言
在浩瀚無際的宇宙中,有兩顆人類最熟悉的星體,那就是太陽與月亮。白天,太陽給我們送
來溫暖;夜晚,月亮則將其柔和的月光灑滿人間。
來溫暖;夜晚,月亮則將其柔和的月光灑滿人間。
晴朗的夜晚,銀色的月光總是激起人們無限的遐思。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賦予月亮無限
的筆墨,無數青年男女給予月亮無限的信任與景仰,他們請月下老人為他們的結合做明證。
古代勞動人民更是創造了許許多多關於她的美麗神奇的傳說。
的筆墨,無數青年男女給予月亮無限的信任與景仰,他們請月下老人為他們的結合做明證。
古代勞動人民更是創造了許許多多關於她的美麗神奇的傳說。
今天,在科學的宮殿里,月球到底是什麼?它是由什麼物質構成的?它是如何形成、演化的
?人類是如何探測月球、了解月球的?人類未來開發與利用月球資源前景又將會是怎樣的?
?人類是如何探測月球、了解月球的?人類未來開發與利用月球資源前景又將會是怎樣的?
月球,作為地球惟一的天然衛星,它有自己的形成、演化特徵,又有與太陽系中其他
行星和衛星的形成與演化相似或相同的規律。月球距地球的平均距離約384400公里。月球直
徑34
76公里,約為地球的四分之一。與地球相比較,月球幾乎沒有大氣層,屬超高真空狀態;
月球的表面沒有液態水,也沒有任何生命物質的存在,有的只是凹凸不平的山脈、平原
和凹地,最為突出的是在月球表面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撞擊坑;構成月球的物質成分與地球
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各種成分的比例;與地球相似,月球也有其圈層的內部構造。
月球是人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天體。從17世紀開始,望遠鏡的出現,使人們能對月球作出
比較詳細的觀察和描述,此時,人們對月球已有了輪廓性的認識。但真正對月球進行近
距離探測,甚至登上月球,並親臨其境,還是從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的。
比較詳細的觀察和描述,此時,人們對月球已有了輪廓性的認識。但真正對月球進行近
距離探測,甚至登上月球,並親臨其境,還是從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的。
從1957年10月4日,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人造衛星——蘇聯的“人造衛星1號”——高速穿過
地球大氣層進入太空時起,人類就開始為探索與開發茫茫宇宙而踏上了漫漫的征程;從此
,一個個太空探測捷報接踵而來;人類開始步入了宇宙時代。
地球大氣層進入太空時起,人類就開始為探索與開發茫茫宇宙而踏上了漫漫的征程;從此
,一個個太空探測捷報接踵而來;人類開始步入了宇宙時代。
在所有的太空探測中,最具挑戰、最具影響和成果最大的當屬月球的探測活動了。
1958年,美國先後4次發射先驅者號系列月球探測器而未能成功,它清楚地告訴我們,探月
將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程。
將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程。
1959年1月,當蘇聯成功地發射了“月球1號”探測器並發現了月球上空的太陽風時,同樣明
確預示了人類最終必能征服月球。
確預示了人類最終必能征服月球。
“月球3號”,這個為人類首次送回月球背面照片的探測器於1959年9月在蘇聯的土地上冉
冉上升了,它結束了在此之前月球背面不可知論的時代。
冉上升了,它結束了在此之前月球背面不可知論的時代。
為了實現在月球上的軟著陸,無論是美國還是蘇聯都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直到1966年3
月,“月球9號”才終於成功地在月球表面上著陸,人類在探月上又邁出了艱難的一步。
月,“月球9號”才終於成功地在月球表面上著陸,人類在探月上又邁出了艱難的一步。
為了實現載人登月計畫,20世紀50年代末,一個雄心勃勃的“阿波羅”探月計畫出台了。這
一
巨大工程先後共動員了120所大學,2萬家企業,400萬人參加,耗資300億美元(相當於1992
年的900億美元),歷時近10年,終於在1969年7月使“阿波羅11號”飛船首次在月球表面登
陸,使人類得以首次踏上月球。
一
巨大工程先後共動員了120所大學,2萬家企業,400萬人參加,耗資300億美元(相當於1992
年的900億美元),歷時近10年,終於在1969年7月使“阿波羅11號”飛船首次在月球表面登
陸,使人類得以首次踏上月球。
20世紀人類空間探測史上最偉大的創舉莫過於載人登月。1969年7月16日,美國當地
時間上午9時32分,載著指令長阿姆斯特朗、登月艙駕駛員奧爾德林和指令艙駕駛員柯林斯
的“阿波羅11號”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宇航中心莊嚴上升,經過75小時49分的太空跋涉
到達月球軌道。然後由駕駛員柯林斯繼續駕駛指令艙繞月飛行,而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則
乘坐
登月艙成功地降落在月球正面的“靜海”平原上。7月21日上午11時56分,當第一個踏上
月球的阿姆斯特朗,面對著沉寂、荒涼和起伏不平的環形山時,他說了永載史冊的一句話:
對個人來說是一小步,但對人類來說卻是一大步。
時間上午9時32分,載著指令長阿姆斯特朗、登月艙駕駛員奧爾德林和指令艙駕駛員柯林斯
的“阿波羅11號”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宇航中心莊嚴上升,經過75小時49分的太空跋涉
到達月球軌道。然後由駕駛員柯林斯繼續駕駛指令艙繞月飛行,而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則
乘坐
登月艙成功地降落在月球正面的“靜海”平原上。7月21日上午11時56分,當第一個踏上
月球的阿姆斯特朗,面對著沉寂、荒涼和起伏不平的環形山時,他說了永載史冊的一句話:
對個人來說是一小步,但對人類來說卻是一大步。
阿姆斯特朗和18分鐘後也踏上月球的奧爾德林摘下他們所攜帶的金屬紀念碑上的蒙罩,朗
讀上面的銘文:
讀上面的銘文:
1969年7月,行星地球上的人類首次登上月球。
我們是全人類的代表,我們為和平而來……
2小時30分鐘的月面活動過後,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返回到登月艙,並於25日1時50
分順利回到地球。
分順利回到地球。
這就是當時美國總統尼克森所稱的、創世以來世界史上最偉大的一周。
“飛到月亮上去”這個人類幾千年來的夢想終於實現了,這是人類智慧和勇氣的
反映,也是人類創造力的體現。
反映,也是人類創造力的體現。
在跨入21世紀的今天,當我們回首人類探月曆程時,我們為人類在探月征程路上
所創造的輝煌感到自豪,而更重要的是展望未來月球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前景。
所創造的輝煌感到自豪,而更重要的是展望未來月球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前景。
1989年7月20日,在紀念“阿波羅11號”登月20周年時,美國總統布希宣布了重返月球的新
的太空計畫:
的太空計畫:
“我作出長期的承諾:第一,在即將到來的10年裡,在90年代裡我們努力的目標是自由號太空站
,這
是我們太空努力中關鍵的一步;然後,在新的世紀,我們要重返月球,重返未來,而且這一
次要呆下去。然後踏上通向未來、通向另一個行星的旅程,載人奔向火星。”
,這
是我們太空努力中關鍵的一步;然後,在新的世紀,我們要重返月球,重返未來,而且這一
次要呆下去。然後踏上通向未來、通向另一個行星的旅程,載人奔向火星。”
一個“又快、又好、又省”的新的計畫與探月征程開始了。
1994年1月25日,發射了“克萊門汀號”。帶著新的任務,“克萊門汀”號繞月球運
行了70天。它不但探測了月球上鐵、鈦的分布特徵,還發現在月球南極撞擊坑永久陰影區
可能有水凍的存在。這一意外的發現,再次掀起了新的一輪探月熱潮。
行了70天。它不但探測了月球上鐵、鈦的分布特徵,還發現在月球南極撞擊坑永久陰影區
可能有水凍的存在。這一意外的發現,再次掀起了新的一輪探月熱潮。
帶著探測月球上資源和確立未來月球基地與“地球村”位置的任務,1998年1月5日人類又發
射了“月球勘探者號”。
射了“月球勘探者號”。
與此同時,美國、日本、歐空局、俄羅斯都相繼出台了未來月球探測的一攬子計畫。“重返月
球、建立地球村”將是21世紀人類共同的目標。
球、建立地球村”將是21世紀人類共同的目標。
飛出地球、開發與利用月球資源、建立月球上人類居住村莊已不再是“我有一個夢”了。
歐陽自遠2000年9月
目錄
1月球素描1
1.1在月球上,您需要空氣面罩2
1.2月球,一片荒蕪的世界5
1.3月壤,腳下的土地19
1.4月球上,有最古老的岩石27
1.5月海岩石,一個蘊涵著豐富礦產資源的寶庫32
1.6月球的內部世界35
1.7月球的總體化學成分40
1.8月球的起源與演化42
2艱難的探月曆程51
2.1空間時代的開端51
2.2兩雄爭霸55
2.3漫漫探月路60
2.4歷史的回眸85
2.5探月的初步成果88
2.6重返月球的提出背景91
3重返月球95
3.1歷史的必然96
3.2真正的活力100
3.3探月浪潮新序曲104
3.4“新盛世”探月計畫112
3.5未來趨勢——走國際合作之路119
3.6新探月序幕已經拉開120
3.7留給子孫的一份厚禮123
4建立地球村124
4.1人類智慧的火花124
4.2建設者與拓荒者的心聲127
4.3基地的建設——拓荒階段128
4.4“地球村”並非“海市蜃樓” 134
5迎接挑戰135
5.1歷史的懷念135
5.2月球的呼喚137
5.3中國豈能成為旁觀者138
附表月球探測年表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