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山壩又名赤川壩位於日本山形縣東田川郡朝日村、赤川水系(Akagawa)右支流梵字川上。碾壓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123m,水庫總庫容0.65億m3。電站最大裝機容量0.88萬kW。工程目的為防洪、維持河流正常功能、居民用水及發電。1988年主體工程動工。1966年竣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月山壩
- 位置:日本山形縣東田川郡朝日村、赤川水系(Akagawa)右支流梵字川上
- 最大壩高:123m
- 最大裝機容量:0.88萬kW
簡介,樞紐布置,工程施工,
簡介
壩址附近河寬約50m,岸坡為錐形階地構成的緩坡,靠近山頂為30°~50°的陡坡。由於壩址下游1km處建有一擋水壩,月山壩壩址處產生泥沙淤積,河床部位的淤積物厚約30m。壩址處於暴風雪地帶。
壩址基岩為以安山岩質熔岩為主的安山岩質凝灰角礫岩,比較堅硬。
壩址控制流域面積239.8平方公里,水庫面積1.8平方公里。校核洪水位268.2m,設計洪水位266m,正常蓄水位255m,最低水位210m。淤積容量70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0.58億立方米。其中防庫容0.38億立方米,汛期興利庫容0.2億立方米,非汛期興利庫容0.4億立方米。大壩設計洪水流量3000立方米/秒。
樞紐布置
工程樞紐包括大壩、溢洪道等。
大壩壩頂長393m,壩頂寬7m,壩體積116萬立方米。上游面上部垂直,下部壩踵貼塊混凝土1∶0.7,下游面為1∶0.8。 壩體高程210m處設有兩個正常泄水底孔,裝有寬4.9m、高4.9m的弧形閘門。壩頂設溢流堰,裝有2扇寬8.1m,高12.8m的弧形閘門,兩者總泄量約1000立方米/秒。另在高程230m設中孔一個,直徑1.7m,泄量僅56立方米/秒,供調節水位用。放水和取水孔,直徑1.5m,布置在高程196m,取水流量20立方米/秒,裝有直線多段式取水閘門。
工程施工
大壩採用碾壓混凝土。混凝土設計強度,內部碾壓混凝土採用100 kg/c㎡,外部混凝土採用210kg/c㎡。碾壓混凝土的配合比為:骨料最大粒徑150mm,V?C值20±10s,含氣量(1.5±1)%,水灰比67%,粉煤灰摻量30%、水87kg/立方米、水泥91kg/立方米、粉煤灰39kg/立方米、細骨料664kg/立方米、粗骨料(150~80mm)317kg/立方米、(80~40mm)396kg/立方米、(40~20mm)395kg/立方米、(20~5mm)475kg/立方米、AE減水劑0.325kg/立方米。 骨料取自壩址左岸上游3km的採石場,設計生產能力:一次破碎設備600t/h、二次破碎設備400t/h、制砂設備150t/h。混凝土拌和樓設在左岸壩頂。 混凝土運輸主要採用皮帶運輸機。皮帶運輸機系統由主皮帶機、前端皮帶機和斜道設備組成。運輸途徑為:從設於壩頂的拌和樓到正下方的進料皮帶機,然後進入沿壩體上游側山體地形呈鋸齒狀設定的主皮帶機,再經過通往壩體的前端皮帶機進入設在壩體上的料倉(10立方米×2台)。最大輸送長度約350m。壩上料倉至澆築點的混凝土運輸採用20t自卸卡車。對於通常的澆築層上升,除與前端皮帶機的起伏功能相應外,還可通過迴轉、伸縮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隨意移動到壩體上需要澆築混凝土的地點。當壩體澆築面大幅度上升,前端皮帶機需要移至上部時,可通過小型斜道設備將其提升到正上段與主皮帶機相連的位置(改向點)。 為了保證RCD的質量,將皮帶運輸機的坡度控制在15°以內。在皮帶運輸機上安裝遮陽用的鋼化塑膠蓋;在迴轉部位設浸水裝置,濕潤皮帶;在換載部位的溜槽內裝有橡膠緩衝材料,以防止骨料分離。 碾壓混凝土澆築層厚75cm,分3次攤鋪,每層厚27cm,採用10t振動碾壓機碾壓。 為了澆築壩頂部位的10萬立方米混凝土以及泄流設備的安裝,另設有1台20t的平移纜索起重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