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秋聲圖》是南宋馬和之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畫面月兔東升,激流若響,岸邊老樹搖曳落葉,一人席地坐虎皮之上,臨流獨飲遐思,旁立一童子侍候。無款印。左上方趙孟頫行書“白沙留月色,綠柳助秋聲”五言詩句,這一完美的概括,更增加了詩情畫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月夜秋聲圖
- 材質:絹本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者:馬和之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規格:縱29厘米,橫22厘米
- 現收藏地:遼寧省博物館
畫作內容,藝術鑑賞,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畫幅右下角為河岸,堤岸二邊臨水,前面一片茫茫江水,江水濤濤,波紋起伏-在坡岸的右側有一棵老樹拔地而起,樹葉搖曳下落,左上角明月高掛,一人席地坐虎皮上,身穿寬服長袍,側身回顧,臨流獨飲遐思,旁立一童子侍候:圖中表現的雖是秋風掃落葉的夜晚,但明月高照,作者以浪漫主義的色彩畫出,一位高士在岸邊草地,身邊有酒具,以盪水聲作伴,臨溪獨酌,以其抒發情懷。
藝術鑑賞
作者還是用柳葉描畫出彎彎曲曲的堤岸,及激流迴旋的波紋,畫出老樹蒼蒼的十枝,就是人物的衣紋線條流暢,迎風飄拂,顯出其柔軟的質地。就在用淡淡的石青、石綠畫秋葉時,也灑上一些淺淺的粉色,以此來顯示出自然界秋色的盛裝:極富生活氣息。在此圖左上方,元代書畫大家趙孟俯以行書體五言詩句給予完美的概括,謂:“白沙留月色,綠柳助秋聲”。為此畫增添了詩情畫意。清高宗弘曆行書七言詩對題:“散坐陂陀滿意情,靜曦月色聆秋色。誰為能者誰所者,四句金剛概七情。”下鈐“意在筆先”印。上鈐項元汴、文石收藏印記。又鈐“古希天子”、“八徵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印。圖為亞腰形,似為宮中紈扇,後改為冊頁。此為《唐宋元集繪冊》中第六幅。明項元汴,清內府收藏。《石渠寶笈續編》著錄。
作者簡介
馬和之,生卒年未詳,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高宗紹興時(1131—1162)進士,官至工部侍郎,或說畫院待詔。周密曾謂“御前畫院儀十人,和之居其首焉”:擅人物,佛像、山水,川柳葉描(一作螞蝗描),人物畫仿吳道子,行筆飄逸,著色輕淡,“務去華藻”,人稱“小吳土”。高宗趙構、孝宗趙音,深重其筆,每寫《詩經》,命他補圖,內容包括甲蟲、花鳥、樓閣、走曾,人物、山水,煌煌巨製,無所不備;元代正蒙贊其作品:“脫去鉛華艷冶,專為清雅圓融,向來畫院一派,至是為之一洗”;明代文徵明說他“清潤中和”,傳世作品有《唐風》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