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鳥

會鳥

會鳥,拉丁文名:Sapeornis.含義( Meaning)→ 會鳥一名是從拉丁屬名Sapeornis翻譯而來的,源自國際古鳥類協會的縮寫“SAPE”,以紀念第5屆國際古鳥類會議2000年在中國的成功召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會鳥
  • 拉丁學名:Sapeorni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鳥綱
  • 亞綱:反鳥亞綱
  • :會鳥屬
  • :朝陽會鳥
  • 分布區域:分布於中國遼寧
  • 物種時代:早白堊世
  • 化石發現地:遼寧省朝陽九佛堂組湖相沉積地層
  • 命名者:周忠和 Zhonghe Zhou
  • 物種現狀:已滅絕
物種介紹,外形特徵,分布範圍,生活習性,物種化石,物種發現,最新研究,

物種介紹

中文名稱( Chinese)→ 會鳥
會鳥 化石會鳥 化石
其它中文名稱( Chinese[OTHER])→
拉丁文學名( Name)→ Sapeornis
發音( Pronounced)→

外形特徵

簡介(Brief Introduction),[A]會鳥是早白堊世最大的鳥類。通過三種鳥類翅膀的比較,會鳥、始祖鳥、和孔子鳥,做一個翅膀長短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到,這個鳥類比始祖鳥的個體還要大很多,但是比孔子鳥還要大得更多,這實際上就說明到早白堊世這個時期,鳥類不光在形態,生活習性,系統發育方面出現很大分化,在它個體的大小方面也出現了很大的差異。那么這一件比較完整的會鳥標本,我們可以看到,它的翅膀上還保存了爪的構造,另外它的尾巴,但是已經十分縮短,這一點特徵已經和其他進步的鳥類非常相似。
會鳥會鳥

分布範圍

分布( Found in)→ 中國遼寧
會鳥 復原圖片會鳥 復原圖片
發現地層( Stratum)→ 遼寧省朝陽的九佛堂組湖相沉積地層。

生活習性

食性( Diet)→ 草食
典型體長( Length)→
推測體重( Mass)→

物種化石

綱( Class )→ Aves 鳥綱
亞綱(Subclass)→ Incertae sedis 亞綱目科未定
屬( Genus)→ Sapeornis 會鳥
模式種( TYPE SPECIES)→ S. chaoyangensis 朝陽會鳥
其它種( OTHER SPECIES)→ ...
錯誤歸屬種( MISASSIGNED SPECIES)→ ...
時代( Period)→ 早白堊世

物種發現

發現者( Discoverer)→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周忠和 Zhonghe Zhou

最新研究

會鳥類(Sapeornithiformes)是一類基幹的早白堊世鳥類,在多數研究中比具有骨質長尾的鳥類始祖鳥和熱河鳥進步,而較鳥胸類(包括高度分化的反鳥類和今鳥型類)更為原始。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與山東臨沂大學在《白堊紀研究》(Cretaceous Research)上聯合報導了一件保存有完好的頭骨和齒列信息的會鳥幼年個體標本,綜合大量其他會鳥標本,更新了對於會鳥齒列的認識。
牙齒退化在絕大多數基幹鳥類中均有發生,此前會鳥標本下頜均描述為缺齒。為了確定朝陽會鳥的完整齒式,並探討下頜齒缺失現象的原因,研究者對主要保存於山東天宇自然博物館的71件保存有牙齒的朝陽會鳥標本進行了研究。基於龐大的樣本量,最終確定會鳥個體間齒式的差異極有可能為埋藏因素以及下頜齒本身細小鬆散的特性導致,而會鳥的真實完整齒式為4-3-2(前頜骨牙齒數目-上頜骨牙齒數目-下頜骨牙齒數目)。
此次研究結果還顯示,會鳥的下頜齒非常細小,與齒骨骨體連線也十分鬆散,可能已經失去了功能性。此外,齒骨在第一顆牙齒的前部具有一些空的淺齒槽,可能是牙齒退化的遺蹟。原始熱河鳥的前頜骨和上頜骨均缺齒,但其下頜齒與會鳥的下頜齒在形態上非常相似。棕尾熱河鳥具有一枚細小的上頜齒,其前端也存在有一個空的齒槽,與會鳥齒骨上的情形非常相似。
基於對熱河鳥和會鳥的觀察研究,研究者推測早白堊世鳥類在牙齒退化過程中首先經歷了一個牙齒變小的階段。在牙齒完全退化消失之前,變小的牙齒與骨體連線鬆散,易於脫落,可能已經失去了功能性(如原始熱河鳥和會鳥的下頜齒,以及棕尾熱河鳥的上頜齒)。極淺的空齒槽則代表了早白堊世鳥類牙齒退化的遺蹟,也是牙齒及相關結構完全消失並由角質喙所替代前的最後一個階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