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會議的定義、分類和作用
第一節 會議的定義
1.1 會議的四大要素
1.2會議的主要目的
1.3 會議的複合功能特徵
延伸閱讀:2014世界經濟論壇年會
1.4 哪些活動不屬於會議
1.5 會議的形式和程式
1.6 會議的地點
1.7國際組織和其他國家對會議的定義
第二節 會議的範疇和分類
2.1 MICE
2.2 會議的分類
延伸閱讀:中國財政部對國際會議規模的認定
2.3 中國財政部等部委對會議的分類
第三節 早期的會議
3.1 會議業的起源
3.2 原始社會部落聯盟會議
3.3有事奏事無事退朝
3.4文人雅集
3.5 鹽鐵會議和白虎觀會議
延伸閱讀: 中國古代的“會議餐”
3.6 子產不毀鄉校
3.7 英國的早期議會
3.8 美國的結社
3.9 梧桐樹協定
第四節 會議的作用
4.1 影響人類文明進程和世界政治格局
4.2 影響政治、經濟與社會
4.3 促進和平繁榮與貿易發展
延伸閱讀:“汪辜會談”
4.4 促進科技、文化與思想傳播分享
延伸閱讀: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把冥王星“踢出”太陽系
4.5 促進對外開放
延伸閱讀:1999上海“財富”全球論壇
4.6 對經濟具有重要的貢獻作用
延伸閱讀:一個國際會議帶動一個產業
第19屆國際遺傳學大會
4.7 促進社團與企業發展
延伸閱讀:中國的科技社團
2014年企業年會的兩重天
4.8 成為話語權與利益之爭的平台
4.9 是服務外交的最佳場合
4.10 促進個人發展與價值的提升
第二章會議業的特點
第一節 會議的核心利益相關者
第二節 沒有商品屬性的會議和有商品屬性的會議
2.1 會議的消費者
2.2 會議消費者的隱形特點
延伸閱讀:39%的中國醫生表示接受過醫藥公司的會議資助
英國醫藥公司2012年付給醫生4000萬英鎊會議費
2.3 會議生產者和會議消費者的關係
第三節 會議的產品特性
3.1 會議作為一個產品有其鮮明的特性
3.2 會議的替代品和互補品
第三章會議和旅遊、展覽的關係
第一節 會議、展覽和旅遊“唇齒相依”
1.1 會議和旅遊同屬於好客業
1.2 旅遊業是會議業最為重要的基礎
1.3 旅遊業同樣是展覽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只有少數情況下不是展覽業的必要條件
1.4 會議嚴重依賴旅遊業,但旅遊業的發達並不等同於會議業的發達
1.5 會議、旅遊和展覽都具有明顯的脆弱性
延伸閱讀:泰國政局不穩導致東亞峰會取消
颶風“桑迪”令美國東部會展業暫時“休假”
國務院的兩個檔案
美國國際集團鋪張浪費迫使醫藥會議自律
美國一個政府會議引起的“地震”
1.6 “喜新厭舊”和“從一而終”
第二節 會議業和展覽業的共性和差異性
2.1 會議業和展覽業的共性
2.2 會議業和展覽業的差異性
2.3 旅遊業“偷走了”會議和展覽創造的部分經濟貢獻
第三節 旅遊業的醜聞直接影響到會議展覽業
延伸閱讀:三亞旅遊“宰客門”事件
第四章會議的統計
第一節 會展業1:9的“來歷”
第二節 統計調查方案的分類
2.1 按調查的組織形式分
2.2 按調查的範圍分
2.3 按調查時間的連續性分
第三節 會議統計之難
3.1 會議舉辦地
3.2 誰在統計會議
第四節 國際大會及會議協會(ICCA)的統計
4.1 ICCA對國際協會會議的認定
4.2ICCA年度統計報告包含的內容
4.3ICCA的會議統計
第五節 國際協會聯盟(UIA)的統計
5.1 國際協會聯盟的歷史
5.2 國際協會聯盟年度統計報告包含的內容
5.3 國際協會聯盟年度統計報告對國際會議的要求
5.4 國際協會聯盟的年度統計報告
5.5 ICCA與UIA統計國際會議的主要區別
5.6如何看待ICCA 和UIA的國際會議統計
第六節 北京的會議統計
6.1 北京會展業的統計數據
6.2 北京市統計局對會展業統計的創新
第七節 上海的會議統計
第八節 中國會議統計分析報告
第九節 對會議統計的一些思考
第五章國外對會議的經濟貢獻的測算
第一節 對經濟的影響 vs對經濟的貢獻
第二節 測算採用的標準
第三節 應測算的數據
3.1 誰在會議舉辦地花錢
3.2 會議花費的構成
3.3 一些重要但跟經濟貢獻沒有直接關係的數據
3.4 參會者的地域分布和不同地域的參會者對經濟的貢獻
第四節 測算會議經濟貢獻的重要指標
4.1直接花費、間接花費和派生花費
4.2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貢獻
4.3 對就業的貢獻
4.4勞務收入
4.5對稅收的貢獻
第五節 國際大會及會議協會對會議消費的測算
第六節 世界旅行與旅遊理事會(WTTC)對中國商務旅行花費的估算
第七節 全球商務旅行協會(GBTA)測算的全球商務旅行花費
第八節 美國會議業對經濟貢獻的測算
8.1會議產業理事會(CIC)的測算
8.2美國旅行協會的估算
延伸閱讀:拉斯維加斯2013年會展業業績
第九節 加拿大會議業對經濟貢獻的測算
第十節 墨西哥會議業對經濟貢獻的測算
第十一節 英國會議業對經濟貢獻的測算
第十二節 澳大利亞會議業對經濟貢獻的測算
典型案例:安利獎勵旅遊團在墨爾本和維多利亞州的花費
第六章會議產業鏈
第一節 主辦機構
1.1 自然人(公民)和法人
1.2 我國法人的分類
延伸閱讀:哪些機構舉辦的會議是政府會議
我國事業單位數量
中國的社會組織
1.3業務主管單位
延伸閱讀: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文聯)
1.4總部設在中國的國際組織
1.5獨立會議組織者
1.6 媒體---特殊的會議主辦機構
第二節 承辦機構
2.1 八類承辦機構
2.2 協會管理公司(AMC)
典型案例:SmithBucklin公司
2.3專業會議組織者(PCO)和目的地管理公司(DMC)
典型案例:Maritz Travel和George P. Johnson公司
第三節 場地選擇公司(Site Selection Company)
獨家專訪 HelmsBriscoe(匯伯)全球CEO兼創始人Roger Helms
第四節 會議舉辦地
4.1 會議舉辦地的分類
4.2 酒店是最為常用的會議舉辦地
4.3 大型娛樂度假酒店
典型案例:萬達的拉斯維加斯情節
第五節 大學
延伸閱讀:劍橋大學裡的會議生意
第六節 航空公司
第七節 技術服務公司
延伸閱讀:人類已進入“手機化”時代
戰略會議管理
第八節 演講人服務公司
7.1 為什麼需要專業演講人
7.2為何需要演講人服務公司
7.3專業演講人的類型
7.4 國際演講人服務公司協會
7.5 演講人服務公司的收費和工作流程
7.6演講人服務公司如何網羅演講人
7.7中國的缺憾
延伸閱讀:北美崔哥的故事
第七章會議目的地
第一節 什麼是會議目的地
1.1什麼是會議目的地
1.2成功的會議目的地包含的要素
第二節 會議目的地競爭力的評價指標
2.1 社會經濟條件
2.2 地理及資源條件
2.3 基礎設施及可進入性
2.4 政府
2.5 會議服務商及人力資源
2.6 價格水平(成本)
第八章會議促進局(CVB)
第一節 誰來負責會議目的地的推廣和行銷
1.1 政府的責任
1.2 旅遊局和會議局/會議促進局
延伸閱讀:不只是上海才有“三劍客”
第二節 會議促進局的歷史
第三節 會議促進局都做哪些事情
3.1 會議促進局的特殊地位
3.2 會議促進局的“一站式服務”
3.3 消除不對稱信息從而實現交易
第四節 會議促進局的主要職責
4.1精準定位和建立品牌
4.2信息服務
4.3銷售工具
問題討論:千里送鵝毛
4.4市場推廣
問題討論:為什麼會議目的地需要做高質量的廣告
4.5公共關係
4.6競標(bidding)並鎖定會議項目(secure events)
4.7制定並實施補貼、獎勵等支持政策
延伸閱讀:“華裔”開寶馬領救濟食品
4.8讓會議成功
4.9培訓教育,提高整體服務質量
4.10會議大使
典型案例:上海的會議大使計畫
第五節 會議促進局的機構性質和經費
5.1 為何企業願意聯合起來組成會議促進局
5.2 四種會議促進局
延伸閱讀:加拿大的國有企業
5.3 會議促進局的經費來源
延伸閱讀:床位稅去了哪裡
更為“激進”的倫敦
第六節 會議促進局的面孔
6.1旅遊局/旅遊委員會
6.2 CVB(Convention & Visitors Bureau)
6.3會議局(Convention Bureau)
6.4商會(chamber of commerce)
6.5使用“Business Events + 城市名”
6.6會議展覽局
6.7使用”Meet in + 地方名”
6.8 紐約和倫敦的特殊用法
6.9洛杉磯的特殊用法
6.10 舊金山的特殊用法
延伸閱讀:一股小小的CVB換名熱潮
第七節 會議中心該出手時就出手
7.1 事不避難, 勇於擔當
7.2 香港會展中心的故事
第八節 會議局和會議中心的關係
8.1 對會議中心和會議促進局的過高期望值
8.2 會議中心和會議促進局應為最緊密的合作夥伴
8.3會議促進局和會議中心的衝突
8.4 會議促進局的無偏見原則VS會議中心的“私心”
典型案例: 讓人“羨慕嫉妒恨”的新加坡展覽與會議署
第九節 服務於會議促進局的機構
9.1 目的地推廣代理公司
9.2 最佳城市聯盟
9.3 未來會議城市聯盟
第九章中國會議業
第一節 中國會議業的發展歷程
1.1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國際會議
1.2第一階段:1949-1989年,起步階段
1.3 第二階段:1990-2007年,穩定發展
1.4第三階段:2008年至現在,快速發展
第二節 中國會議業的重塑
2.1 中國政府對會議的管理
2.2 中國會議業的重塑
延伸閱讀:廣東加強全省性會議的審批和管理
財政部等三部門和北京市對會議費的管理規定
2.3 營改增對會議展覽業的影響
第三節 中國會議業的成就
3.1會議和展覽齊頭並進
3.2中國會議業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和表現
問題討論:不以GDP論英雄,會傷及會議業嗎
延伸閱讀:中國公關公司
問題討論:誰可能是將來的中國會議第三極?
第十章中國的政府會議及事業單位會議
第一節 會議費
第二節 政府採購
延伸閱讀:政府會議的重要性
第三節 政府會議的比例
第十一章中國的企業會議
第一節 市場主體
第二節 中國的企業數量
第三節 北京的企業數量和TMT會議
延伸閱讀:部分央企總部遷出北京的可能性
第四節 上海的企業數量和外資企業會議
第五節 醫藥企業會議
5.1 醫藥會議數量龐大的原因
5.2 在華的跨國醫藥企業
5.3 醫藥會議的前景
延伸閱讀:葛蘭素史克事件
第十二章中國的社團會議
第一節 22個特殊的社會團體
第二節 社團的發展機遇
2.1登記註冊的放開
2.2社團數量
延伸閱讀:對行業協會的詬病從未停止過
第三節 社團所在的行業和學科分類
3.1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
3.2 科技統計對學科門類的分類
3.3 《學科分類與代碼國家標準》對學科的分類
第四節 繼續醫學教育與醫學會議
4.1 繼續醫學教育的強制性
4.2 學分
問題討論:社團、社團會議與企業家精神
第十三章中國的國際會議和中國會議走出去
第一節 中國的國際會議
1.1 世界哲學大會的故事
延伸閱讀:第23屆世界力學家大會
第44屆國際養蜂大會暨博覽會
1.2 中國國際會議的進程
1.3 中國國際協會會議的地位和學科分類
第二節 總部設在中國的國際組織
2.1 總部在中國的國際組織
2.2 境外國際組織在中國的分支機構
第三節 國際組織中的中國力量
第四節 匯率
4.1 2003-2013年人民幣匯率升值
4.2 國際會議組織者鐘情於確定性
第五節 理性看待國際會議
5.1 來華國際會議所面臨的障礙
5.2 中國會議的內生性
第六節 中國會議走出國門
6.1 中國出境獎勵旅遊
6.2中國企業在境外舉辦會議
6.3 總部在中國的國際組織在海外舉辦會議
注釋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劉海瑩
國家會議中心總經理,全國會展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歐美同學會留法分會副會長。在酒店和大型會議中心工作時間超過30年,在國際會議和展覽業領域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理論,牽頭研製的《會議分類與術語》國家標準於2014年8月1日正式實施,這是國內會議業的第一個國家標準。著有《會議中心的設計、運營與管理》。
許 鋒
國家會議中心副總經理,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會議中心與會議酒店工作委員會主任。在旅遊、會議和展覽業領域工作20餘年,與劉海瑩合著《會議中心的設計、運營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