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診中國電視

會診中國電視

《會診中國電視》是2005年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智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會診中國電視
  • 作者:胡智鋒
  • 出版時間:2005年1月
  •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 頁數:403 頁
  • ISBN:9787503927102
  • 定價:22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會診中國電視》是在博士生張國濤、楊乘虎的幫助下,把我十幾年來公開發表的有關電視的文字梳理了一遍,面對200多萬字的著述,既有多年勞作的欣慰和成就感,也有無從下手的茫然,敝帚自珍,真要下決心編成一本令自己滿意的文集,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和國濤、乘虎等溝通商量多次,經過了4個階段的處理過程,首先考慮把著作拋開,因為畢竟已經成書,沒有必要再次重複出現;然後考慮按照電視藝術學科的基本理論需求編出了“中國電視20講”的框架,更多著眼於電視藝術基礎理論,但在框架形成後卻發現其中的若干篇章已被多種著作和報刊雜誌引用,且在我2004年剛剛出版的自選集《電視的觀念》一書中已經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體現;此後我們又討論按照時間的、歷史發展的順序把不同時期的文字分別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篇目串聯起來,或許可以從一個側面見證中國電視的發展脈絡,這個框架確定後我又仔細地瀏覽了擬入選的篇章,深深地感覺到中國電視這十幾年來發展速度之快、觀念更迭之迅疾令人驚嘆,七八年以前的文字也許對於今天來講,只有歷史存證的意義,而現實的啟示價值就顯得不那么充分了。最後,我還是忍痛割愛,決定把選取的時間限定在最近幾年以內,在此範圍內對發表的各類文字進行梳理、整合,抽掉其中的純學理性的文字,以動態的、基於電視藝術與傳媒實踐現實情狀的觀察、分析、交流、評說為主要內容,最終形成了目前書稿的面貌。我想這些文字至少可以從一個側面見證“轉型期”中國電視的風雲變幻,並為廣大的電視傳媒、電視藝術的從業者和研究者的現實實踐與理論探討提供一些較為鮮活的、可資借鑑的素材。

圖書目錄

上編 對話篇
會診中國電視
——關於中國電視現狀及問題的對話
2004:中國電視關鍵字
中國電視生產與傳播的新理念
提高傳播藝術水平開創電視外宣新境界
中國電視觀念的演革
建立富有生機活力的中國電視學科體系
傳媒教育——塑造你美好的形象
中編綜論篇
中國對外文化傳播的戰略與策略思考
中國電視呼喚理論創新
建立傳媒研究與傳媒實踐的良性互動格局
三種電視現象評析
“鳳凰模式”三思
——關於香港鳳凰衛視中文台
開放度·本土化·傳播藝術
——中國電視引進節目特質探析
中國電視法制節目現狀及發展之我見
中國城市電視的理論考察與現實思考
電視新聞編排的新探索
——2002年度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電視新聞編排類評獎
述評
發展新亮點探索新突破
——第八屆中國廣播電視學會廣播電視學術論文評選廣播
電視套用理論部分綜述
開拓對外廣播新視野
——在第六屆“中國彩虹獎”對外廣播節目頒獎研討會
上的點評
當今電視文藝節目主持人的現狀、問題與發展趨勢
——第六屆“金話筒獎”文藝類節目主持人評獎分析
中國電視傳播藝術研究概述
北京影視文化發展的三個階段評析
兩種路徑多元格局
——10年來中國廣播電視藝術學科建設之一瞥
廣播電視藝術教育的回顧、現狀與展望
《現代傳播》的25年
——在《現代傳播》創刊25周年紀念座談會上的發言
下編 批評篇
省級衛視的“情感”突圍
——解讀江蘇衛視的頻道定位
生存環境·戰略思考·策略問題
——湖北衛視媒介形象塑造三論
新聞頻道建設需突破六大屏障
——福建電視台新聞頻道五周年探索的啟示
創建科教頻道的意義和價值
《南京零距離》的五點啟示
開拓電視新聞深度報導的新空間
——上海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1/7》欄目點評
電視讀書類欄目的個性化生存
——解讀《非常接觸》
一檔清麗雅致的新欄目
——評《藝術人生》
直播:一個意味深長的“媒體事件”的建構
——三家電視媒體現場直播節日《生命20小時》點評
電視春節晚會三論
——從CCTV2002春節聯歡晚會說起
春節聯歡晚會:“模式”之思
多重“對接”的成功探索
——評《中國江南三大名樓中秋晚會》
拍好“現實題材電視劇”的三個核心要素
電視劇:標準·取向·情境設計
——以“現實題材長篇電視劇”為例
中國電視紀錄片的責任與使命
《百年小平》對文獻紀錄片的新探索
為了歷史的公正與人類的尊嚴
——評21集電視紀錄片《未被審判——侵華戰爭受害者對日訴訟紀實》
對影視戲劇民族化的思考與探求
《(焦點訪談)紅皮書》對新時代的歷史性記錄
胡智鋒學術著述一覽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