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縣委大院

最美縣委大院

河北省靈壽縣,歷經60年風雨的縣委大院也被當地人稱為“最美縣委大院”,幾乎所有的縣委機構都“蝸居”在這個古老樸素的大院裡,幾十年如一日,而本來用於建設縣委綜合辦公樓的資金,卻被“挪用”到了教育上,上百所農村中國小校蓋起了教學樓,用上了暖氣,而縣委卻依舊“蝸居”在平房裡,穩如泰山。

一些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縣委大院,雖破舊,但卻沿用至今,深受社會人民的一介好評,具有體現社會主義正能量等意義。

基本介紹

概況,地理位置,歷史沿革,簡介,意義,

概況

河北省靈壽縣,歷經60年風雨的縣委大院也被當地人稱為“最美縣委大院”,幾乎所有的縣委機構都“蝸居”在這個古老樸素的大院裡,幾十年如一日,而本來用於建設縣委綜合辦公樓的資金,卻被“挪用”到了教育上,上百所農村中國小校蓋起了教學樓,用上了暖氣,而縣委卻依舊“蝸居”在平房裡,穩如泰山。

地理位置

靈壽地處石家莊市西北部山區,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縣委大院位於縣城古城西路51號。兩進六排的平房容納了靈壽縣委幾乎所有的辦公機構,包括縣委領導在內,整個院落沒有一座哪怕是二層的樓房。這些平房都陸續建於上世紀50年代,歷經60年風雨,除了在必要的時候進行修繕,或者對牆體進行粉刷外,幾乎未再進行過任何變更。

歷史沿革

65歲的雷秀林從教育系統退休後,返聘到靈壽縣縣誌辦公室負責縣誌的續寫編攥工作。他回憶說,自從他記事時開始,縣委大院的平房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時他經常到縣委大院裡去玩,經常看到那些衣著樸素的叔叔伯伯們在這些平房中進進出出,這些平房和周邊居民的住房沒什麼兩樣。一直到70年代末,整個縣委大院裡就一輛辦公用的212綠色吉普車,人們都是騎著腳踏車上下班。到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縣委大院進行了一次大的維修。2005年前後,縣委再次對辦公大院進行了修繕,圍牆變成了鐵藝柵欄,原來的一色紅牆刷成了白色,牆基易潮處貼上了石片,逐漸變成了現模樣。 據雷秀林老人介紹,靈壽縣自從漢代置縣以後,從未更名。根據以往清朝康熙年間和同治年間的《靈壽縣誌》記載,以及1993年新編的《靈壽縣志》考證,縣治所在西晉時期由故城遷至現址,也從未變更。1945年靈壽解放後,縣人民政府和縣委遷至此處辦公,後縣人民政府遷走,縣委留在此處辦公至今。

簡介

湖南衛視《新聞聯播》節目播出特別系列報導《縣委大院》,對省內一些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一直沿用至今的破舊、古樸的縣委大院進行報導。無論是網站媒體還是網民民眾,“縣委大院”都獲得了最廣泛、最熱烈的“喝彩”。這些縣委大院有的甚至寒酸破落,但是老百姓是打心底喜歡,他們覺得熟悉、親切,去這種地方辦事,安心、放心。
縣委大院,是地方政權的“指揮所”、“調度站”,也是為人民服務的“根據地”、“大本營”。報導中的這些大院,與日新月異的經濟發展、煥然一新的城市面貌、日益改善的百姓生活,形成了鮮明對比,更與一些地方動輒花幾千萬甚至上億巨資,把政府大樓打造成地標式豪華建築有天壤之別,讓人們眼前一亮、心頭一暖,也因此被老百姓譽為“最美縣委大院”。
被網民譽為“最美縣委大院”的臨澧縣委大院,簡樸的磚木房一用就是60年,不少辦公樓頂長出小樹,半夜還有蛇出沒。所有辦公室都不配獨立衛生間,即便是縣領導也必須去大樓後面的公廁“方便”。臨澧縣政府並不是沒錢修樓,在臨澧每個鄉鎮,都建有環境幽雅的養老院,水泥路條條修到村民家門口。
一個紅磚黑瓦的四合院,加上一座老舊禮堂、一座頭頂藍色雨棚的小樓,還有一棟土得掉渣的平房,就是藍山縣委大院。
2014年1月3日,央視《新聞聯播》又對這一“最美縣委大院”給予高度評價。
另外,還有河南省滑縣的縣委大院,至今還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老房子,老建築,辦公環境依然那么樸素,多少年愣是穩如泰山,沒建新的辦公樓,總是先把貼近民生的視窗部門建好建漂亮,值得一贊!

意義

真可謂是社會主義的正能量,體現出了黨愛人民,黨為人民的精神,是新時期實踐毛澤東思想的光輝典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