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花兒獻給您》作者已經用自己對文學的執著,為自己的家鄉,為年輕人譜寫了一曲曲讚歌。作家很多處都描寫了老江河的如畫美景。像“此時的老江河,水天一色,被黑夜融化了”(《魚鷹》);“雨中的老江河,一片灰濛濛的,這是老江河最寂寞的顏色”(《水嫂》);“旭日東升的老江河,漁船碧水相映,白雲與漁民共影”(《水姐》);“傍晚時分,老江河神奇莫測,氣象萬千。晚霞的光芒,依然將江面上細小的波紋映得熠熠生輝,幾隻潔白的鳥兒舒展雙翼,自由地翱翔在江天之間”(《吹薩克斯的男孩》)等等,這樣描寫老江河美景的句子俯拾皆是。
基本介紹
- 書名:最美的花兒獻給您
-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 頁數:215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華僑出版社
- 作者:陳勇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1334800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雁南飛
賣雞蛋的小女孩
月兒彎彎照小船
誰來探視
駝背上的愛
蘭花
珍品
相逢在酒吧
要命的一字胡
狗保姆
胭脂河畔
高手
啞女
國香
素質
姊妹花
英語世家
紅衣女俠
非常男女
時尚男女
水姐
美人魚
名狗
神偷
水嫂
魚鷹
殘陽如血
神秘的派克鋼筆
床觴
風
女人鳥
分家
水鳥
蝴蝶
茶樓
老槍
愛情鼾聲
紫色水壺
徵婚啟事的時代變遷
酒歌
水上酒吧
愛是苦蓮
秋香
神 鳥
心鎖
土憨巴
摳郎中
摸剃刀
犟瓦匠
酒漆匠
煙廚子
瞎喪鼓
神剪
神刀
醫聖
國寶
亡國之君與傾城之貌
梓樹
報復
魚與熊掌
神燈
青花瓷瓶
劉備借東風
少女與小偷
滿月酒
哭泣的鑽石
狗殤
水痴
最後一條魚
花燈
釣
紅娘
最怕誰
網上戀愛
感應燈
狗仗人勢
掛曆
引蛇出洞
賽諸葛
小鳳仙
奔豬圖
大蒜的自白
楓葉紅了
……
後記
陳勇,筆名,秋水,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國際文學藝術家協會會員。1963年2月出生,1985年8月畢業於湖北電大中文系。1998年以來,連續出版《在水一方》等微型小說集十部,《中國當代微型小說選》、《世界華文微型小說選》等文學評論集六部,《老人與狗》、《魚鷹》、《神秘的派克鋼筆》等幾十篇作品獲全國大獎。2008年10月8日,小小說作家網開闢陳勇評論專欄。2009年1月16日,湖北作家網文學鄂軍作家專欄推介陳勇。2009年4月25日,湖北作協在武昌召開陳勇作品研討會,中國現代文學館收藏了陳勇作品研討會影像資料,錄音,與會人員照片。美國國會圖書館、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分別收藏了《中國當代微型小說百家論》和《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百家論》。文學評論集《聲音》入圍第五屆魯迅文學獎。
江:陳勇老師您好。很高興您能接受採訪。據說您想用畢生精力寫100本書?
陳:我以前曾提出過一個響亮的口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出百部書。這是最高目標。最低目標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出三十本書,其中,微型小說占三分之一,評論占三分之二。我想,經過我的不懈努力,這個目標是有可能實現的。
江:能否談談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涉足小小說創作和理論研究的?期間有沒有遇到挫折,有什麼心得體會與大家分享?
陳:1989年8月29日,對於我來說,是一個滿目陰霾、痛定思痛的日子。勞累終身的慈父,突發腦溢血,五日後逝世。一時間,痛失父親的悲哀,品評人情的冷暖;還有那既繁且雜的家政,一陣陣地撞擊著我的心靈,一天天地灼傷我的思維。此情此景,讓我深感迷惘而精神難振:老母要贍養,兄妹要就業,自己要成家……此時此刻,我也感立馬成就而欲秉承父志。用康群的話說:“一種懷念與傾訴的欲望迅疾湧向筆端,化為了真情的文字,這就是他的處女作《父為媒》。”從此,文學創作成了我心靈的寄託與支撐,我開始了苦澀而艱辛的跋涉。我的第一部文學評論集《帶刺玫瑰》,於2003年由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湖北監利文聯主席袁呈彥在《談陳勇的文學評論》序中總結了我寫評論的三個原因:“一是古道熱腸,樂於助人的文人品格。二是推介文學新人,全力扶持培養文學新人。三是出自於他的社會責任感。”當然,《帶刺玫瑰》是綜合評論集,既有長中短篇小說評論,也有詩歌、散文、報告文學評論,還有小小說評論。真正從事小小說評論,是2006年。2007年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了我著首屆全國小小說獲獎作品評論集《號角》,2008年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了我著第三屆全國小小說獲獎作品評論集《鼓手》,2009年內蒙古出版社出版了我著第二屆全國小小說獲獎作品評論集《聲音》。目前,我著《中國新文學大系1976—2000微型小說卷》評論集《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已殺青,即將出版。
寫作過程中遇到不少挫折,僅舉一例。入選《中國當代情詩文大展》的《賣雞蛋的小女孩》,先後寄了43家刊物(當時沒有電腦),均泥牛入海杳無音訊。正當我對文學絕望之時,《江漢工人報》“星光”副刊編輯蘆伶莉女士,慧眼識文,將“槍斃”了43回的《賣雞蛋的小女孩》發表了!那一刻,我流淚了。真是“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江:我認為一個作家的創作風格的形成與他的經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請您對自己的經歷做一下介紹。
陳:我同意你的觀點:一個作家的創作風格的形成與他的經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關於我的經過,在緊挨著的提問中有詳細回答,這裡不再重複。
江:您的創作有沒有經歷過轉折或者說轉型,如果有都經歷哪些?
陳:轉折有多次:1989年,年僅56歲的父親因腦溢血突然離開了我,這是我人生第一次轉折。1990年元旦,我與曾愛華結為百年之好。這不僅是我人生也是我文學創作的轉折。1991年,我所在的化肥廠倒閉,上有老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嬰兒,我面臨巨大壓力。1992年10月1日,我以優異成績考入監利縣司法局當上一位律師至今。身為律師,我有機會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更深入地貼近了生活,更廣泛地接觸了生活,更清楚地洞悉了世態,更全面地了解了民風,更準確地把握了生活中的一枝一葉,人物的一言一行。這些,無疑為我的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我也從中提煉出了生活的真金。“他的小小說創作就此如虎添翼,翱翔到了更高遠的天空。”(康群語,見《為伊消得人憔悴》一文)2006年5月19日,是我終身難忘的日子。這一天,年僅45歲的胞兄離我而去。噩耗傳來,近淚無乾土,低空有斷雲。同年6月13日,因患甲狀腺我第一次走上了手術台。經歷了兩次生與死的考驗後,我的創作趣於理性了。2008年7月11日,在我連續申報八次之後,終於傳來佳音:我被批准加入中國作協。2008年10月8日,小小說作家網開闢了我的評論專欄,給了我一個很大很好的發展平台。2009年1月16日開通的湖北作家網,在文學鄂軍作家專欄推介陳勇。專欄分簡介,作品列表,訪談,評論,作品樣書等欄目,並配發照片。該專欄已推出碧野,姚雪垠,方方,劉醒龍,池莉,陳應松等77位湖北作家。2009年4月25日,湖北作協在武昌召開了我作品研討會,中國小說學會,美國教授穆愛莉等30多位知名人士及組織發來賀信,湖北作協主要負責人和武漢大學博導,教授,著名評論家樊星等20多人出席研討會。湖北作協為小小說作家召開研討會,我是第一人。20lO年6月13日,我的文學評論集《聲音》參評第五屆魯迅文學獎。這不僅是對我評論的肯定,也是對小小說理論的一種肯定,現實意義與歷史意義不言而喻。小小說作家網2010年9月20日至10月10日,為我召開網上研討會,這又是一個轉折。轉型有一次,即由小小說寫作轉為小小說評論。時間應當從2010年元旦寫《中國當代小小說百家論》開始。
江:在轉折時期作家苦苦的思索,我認為彌足珍貴。能不能結合您不同時期創作的作品做一下闡述。
陳:一個作家首先應當是思想家。我十分欣賞法國哲學家笛卡兒那句名言:“我思故我在”。在連續出版了《在水一方》等十部小小說集後,我便開始進行認真的思考:下一步文學之路該怎么走?思考的結果,決定寫評論。之所以寫評論,目的有三:一、1980年嘗試寫小說,我就對評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逛書店時,既買小說集,也買評論集。在寫小說的同時,我比較系統地學習了文學理論專著,仔細地進行了一些理論思考,結合創作實踐,寫了一些評論文章,有的收入書中,有的在中國作協會刊《作家通訊》、《百花園》、《寫作》、《小小說月刊》、《短篇小說》、《金山》、澳大利亞《漢聲》等刊物發表,產生了一定影響。二、當小小說達到一定數量後,應當給自己留下一段時間充電,使創作有一定的沉澱期。這樣,拳頭縮回來再打出去,力量會更大一些。三、當下小小說評論,在創作技法總結與探索,作家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績。但在具體文本解讀方面,做得還遠遠不夠。單篇小小說評論有一些,但結集的很少,一至六屆全國小小說獲獎作品,尚沒有評論。另外,恕我直言,眼下的小小說評論,鮮花掌聲太多,一針見血的評論太少。這是一種極不正常的現象。長此以往,將嚴重影響小小說的進一步發展與繁榮。我試圖在一至六屆全國小小說獲獎作品評論集中,改變一下這種狀況,發出一點自己的聲音。2008年lO月8日,小小說作家網開闢了我的評論專欄,《鼓手》等評論集裡面的文章相繼發表,反響不錯。有的網友說,看了陳勇評論想看原作;有的網友說,看了陳勇評論後覺得很過癮。對於我個別批評意見較多的評論文章,絕大多數獲獎者和讀者表示理解,這些頗令我感動與欣慰。
江:請您結合自己的作品,談談作家虛構的世界與現實有什麼關聯與區別?
陳:社會生活是文學創作的唯一源泉,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不過,在我看來僅僅有生活是不夠的。對於作家來說,除了生活積累外,還應當有感情積累和知識積累,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當然,悟性與天賦也很重要。這裡要特別說一下感情積累。小小說家對此似乎認識不夠。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塵埃落定》作者阿來說過一句頗有見地的話:“小說的深度取決於感情的深度。”當然,他是就長篇小說而言的。我想,這話也同樣適合小小說創作。感情不是一朝一夕的,也需要日積月累。
想像力是文學與生俱來的根本性特質。沒有想像力,文學的存續將失去生命的基礎。沒有想像力,文學將淪為社會生活一般性的文字記錄和寫照,文學非但不可能重返社會生活的中心地帶,而且很可能是文學大陸逐漸沉降的開始。
魯迅先生說過:“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角色。”
採取魯迅先生所說的典型化手法創作,需要有很強的想像力和虛構能力。想像力和虛構能力既有聯繫,又有區別。一般來說,想像力豐富的人,虛構能力也比較強,反之亦然。
人即使活上一百歲,也不可能事事親生經歷。因此,間接經驗對小小說寫作就顯得非常重要。間接經驗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書本知識,二是道聽途說。我手頭有幾十個筆記本,專門記載道聽途說的東西。
我憑《監利縣誌》幾百字的介紹,以家鄉老江河為背景,寫了一部十幾萬字的小小說集《在水一方》,受到美國教授穆愛莉和讀者的好評。
可見,沒有見過或經歷過的東西,同樣可以寫,並且寫得好。當然,在寫作時,我調動了我以前生活積累,感情積累和知識積累。
江:成熟的作家都有獨特的風格。能否結合您自身的創作談談怎樣才能形成獨特的風格?
陳:風格既是作家成熟的標誌,同時也是作家的鎖鏈。我的1至7部集子中,揭露諷刺居多,而後面集子則展示對關的渴望的多。這與工作環境與人生經歷有關。寫作1至7部集子時,工作環境不理想,體現在作品中就是諷刺居多。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增加,對人生與寫作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心態漸趨平和沖淡,寫作更加趨於理性化。
江:您認為優秀小小說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陳:一是思想性藝術性可讀性的統一。二是刻畫了感人至深的人物。三是留下諸多藝術空白。有人寫文章說,q-國作家未獲諾貝爾獎的原因之一,是作品寫得太飽滿。他是針對長篇小說而言的。在我看來,小小說更存在太飽滿的問題。汪曾祺說過:“空白,是小小說的特點。可以說,小小說是空白的藝術。”此言善哉。我認為,優秀小小說是作者與讀者共同完成的。人們在閱讀小小說時,優秀之作撼人心魄催人淚下的魅力,常常使讀者在感喟之餘,獲得大於原作的二度創作的快感。這足以說明,優秀小小說是作者與讀者共同完成的。
江:生活對您的創作有沒有影響?
陳:有不少記者採訪時都問我:“你每年出一部書,天天寫作,頭不疼嗎?”
我笑著回答:“相反,不寫作,頭才會疼。世上最幸福的是什麼?是寫作!寫作猶如女人生孩子,孕育過程雖然說是痛苦的,但結果卻是異常快樂的。寫作結果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作品發表了,自然非常高興。二是作品沒有發表,但欣賞自己的“孩子”,同樣是一件十分快樂的事情。
又有人問我:“你的文學情結來自何處?”
為此,我曾寫過一篇文章《用生命寫作》,收入我微型小說集《九頭鳥的傳說》。
有人為愛而生: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有人為情而生: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有人為金錢而生: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我呢:為文學而生!
江:您創作的小小說靈感都來自哪裡,能否分幾個類型闡述?
陳:一言以蔽之,來自於現實生活。分以下幾類:一是親身經歷。《賣雞蛋的小女孩》就是我在清晨買菜時所見所聞。當然,我作了藝術處理。二是書本知識。《少女與小偷》是我看到的一則真實報導:在一個超市,一個小偷偷了一個少女錢包,少女發現後緊追不捨,而路人則紛紛避讓。最後,少女給小偷下跪,小偷才良心發現,丟下錢包揚長而去。我在寫作時,將這個畫面移到了農村,同時也作了藝術加工。我在報上看到一個富人重金刊登一則尋狗啟示後,產生了靈感,虛構武子這個人物,寫了一篇小小說《老人與狗》,在《寫作》等十幾家刊物發表,獲首屆全國小小說評比三等獎。三是突然產生了靈感。2000年春天,在家鄉老江河參加筆會,可見一條小船前站著兩個魚鷹,一下子來了靈感,抓起筆一氣呵成《魚鷹》,在《金山》,《芳草》等多家刊物發表,獲第四屆全國小小說評比二等獎。
江:從素材到作品需要一個生髮的過程,能否結您的作品對小小說愛好者談談?
陳:素材即作家在現實生活中逐漸積累起來的,尚未經過集中、提煉和虛構的原始生活材料。素材隨時隨處可見,就看你能否發現並表現之,故《紅樓夢》有詩云:“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關於作品生髮過程,我在創作靈感來自哪裡的提問中已經作答,這裡不再贅述。
江:您認為自己的創作有沒有局限或不足之處?
陳:從哲學的角度講,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因此,任何一位作家都有創作局限或不足之處。2008年4月7日,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世界語言文學系教授穆愛莉,幕名到我家對我進行長達三個半小時的學術專訪,她曾問過類似問題:“穆愛莉:你寫評論的優勢和劣勢在哪裡?陳勇:優勢在於我既有豐富的創作實踐經驗,又有一定的文學理論修養,而且,二者結合得比較好。我寫評論是從實踐到理論,再用理論指導實踐,而非從理論到理論,再用理論指導理論。劣勢顯而易見,我的文學理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江:您認為理論著作對初涉文壇的作者有用嗎?如果有,都有哪些?
陳:在我看來,應當是有用的。任何理論來自實踐,又指導實踐。我在一、二、三屆全國獲獎小小說評論集《號角》,《鼓手》,《聲音》開列了一個理論書的單子,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一看。
江:您還有沒有想補充的?
陳:我還想談一下寫小小說與寫評論的關係,或許對讀者有所幫助。以下是《百花園》副主編任曉燕對我訪談錄《我思故我在》的片段:“任:小小說寫作應該屬於形象思維,而文學評論則是邏輯思維,前者是感性的,後者是理性的。據我所知,在小小說界這樣的小小說家屈指可數。在創作過程中,您是如何進行角色轉換的?雙棲寫作是否能帶來相得益彰?
陳:我的小小說力求寫出我對人生與社會獨特的看法和體驗,力求每篇有一點新意。在寫小說時,我常常處於亢奮之中,寫到忘情時,或開懷大笑,或手舞足蹈。而一旦寫評論,我會立馬變了一個人似的.正襟危坐,凝眸深思,不苟言笑,極其嚴肅。不過,人的情緒有時候難以一下子轉變過來。遇到此種情況,我便將小小說和評論交叉寫作。
創作與評論對我來說,是相得益彰的。
我發表了1000多篇小小說,出版了十部小小說集,《老人與狗》、《魚鷹》、《神秘的派克鋼筆》等幾十篇小小說獲全國大獎,《老人與狗》還入選了《中國新文學大系》第五輯《微型小說卷》(1976~2000)。這些,對於我寫評論,是一大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樣,我的評論就建立在豐富的創作實踐經驗之上,使之更有針對性,能談到點子上,而非空對空。換句話說,我的評論是從實踐到理論,再用理論指導實踐。而非從理論到理論,再用理論指導理論。反過來說,寫評論,能夠從評論的層面來觀照創作,通過對別人作品優劣的剖析,從而聯想到自己的作品,更能發現自己創作中的經驗與問題,並對症下藥加以解決。同時,還可以舉一反三,由面到點,超前發現自己存在的不足,從而防微杜漸,起到預防作用。
江:您對網路研討會有什麼建議?
陳:以你為首舉辦的網路研討會,已經成為小小說作家網的品牌欄目。將網路研討會單獨列一個專區,就是明證。為使網路研討會更上一層樓,特提幾點建議:一、每期請一位教授或其他對小小說有專門研究的知名人士,撰寫一篇有分量的評論,以此進一步提升評論質量和網路研討會的影響。二、與在校大學生和研究生合辦,藉助高校師資力量,擴大規模與影響。三、在《文藝報》等主流媒體大張旗鼓宣傳網路研討會,讓更多社會力量參與,讓更多讀者受益。四、將歷屆網路研討會評論結集出版,充分展示網路研討會的風貌。
江:謝謝陳勇老師中肯的建議。我計畫研討會的評論到一定數量結集出版。其他幾條建議也非常好。但是我個人能力畢竟有限。我希望能得到小小說界的知名人士和各地組織的幫助或合作,以研討會為平台,推動小小說發展。發展小小說,是所有小小說愛好者願望和義務。研討會是開放式的,她是所有小小說愛好者展示自我的平台。
江:您的《百家論》添補了中國當代微型小說理論研究的空白。《百家論》在小小說作家網您的評論專欄發表後,好評如潮。請問:您寫作《百家論》的目的何在?《百家論》選擇標準是什麼?是否還要寫《百家論》續集?
陳:2000年,收到中國礦業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顧建新專著《微型小說學》,獲益匪淺,尤其是其中的24位作家論,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於是,我產生了寫《百家論》的念頭。我把這一想法說過顧教授聽,他大力支持,更加堅定了我寫作的信心與力量。2006年,2007年,2008年,我先後出版了第一、二、三屆全國微型小說獲獎作品評論集《號角》、《聲音》、《鼓手》。2009年,我又完成了《中國新文學大系1976~2000微型小說卷》評論集《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的寫作(即將出版)。有了600篇評論作基礎,加之2010年6月11日我文學評論集《聲音》參評魯迅文學獎,使我更有決心完成《百家論》。
2010年元旦,我正式開始寫《百家論》。第一個寫的是浙江黃克庭,評論《獨具特色的三棲作家》及訪談錄《作家的價值取決於對人類的貢獻》,分別在《金山》2010年第4期,《浙江作家》20lO年第5期,浙江作家網2010年5月24日發表,對我是極大的鼓舞。接著,《文藝報》2010年4月2日,又發表評論《用靈魂寫作——河南平萍論》。其後,中國作家網,湖北作家網,《澳門文藝》,《黑龍江作家》,《鄂爾多斯晚報》,《悅讀時代》,《華夏文學報》,《精短文學》,《江蘇微型小說》,《崑山日報》,《鄂東晚報》,《泰州日報》,《今日泰興》。《華山文學》,《群島》等諸多刊物先後發表了我的評論。《著力挖掘女人的內心世界——福建吳富明論》,收入吳富明微型小說集《一個人的視角》,中國文化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尚有不少評論收入各種書中,陸續出版。
簡介:簫江,本名:江雙世。小小說作品散見於《山東文學》《小小說月報》《小小說選刊》《小小說讀者》《百花園小小說原創版》《微型小說》《天池小小說》《遼河》《文藝生活》《新課程報》《愛情婚姻家庭》,作品入選多種選本。
《中國當代微型小說百家論》來自以下幾方面:
1.中國作協會員:29人
2.中國小小說36星:2人
3.中國小小說50強:1人
4.《中國新文學大系1976—2000微型小說卷》:5人
5.尚振山總策劃《中國小小說名家檔案》:11人
6.張海軍主編《青少年必讀的當代小小說叢書》:3人 7.中國小小說典藏品:4人
8.新世紀風雲人物榜未來之星:2人
9.新世紀風雲人物榜明日之星:1人
lO.中國小小說八駿:3人
11.湖北作協簽約作家:1人
12.河北省小小說藝委會:2人
13.河南省水利文協副主席:1人
14.小小說作家版主:12人
15.報刊雜誌網站主編.11人
16.港澳台作家:8人
17.博士研究生:1人
18.其他:5
由於各種原因,還有許多有影響的微型小說作家未能收入《百家論》。以後有機會,再收入《百家論》續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