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孝心少年

最美孝心少年

他們孝敬父母、孝敬長輩;他們為父母排憂解難、幫父母照顧弟妹、代父母擔當家庭責任;他們自強不息、陽光向上、奮發有為。他們就是最美孝心少年。

自2013年起,每年都有10位最美孝心少年由中央電視台大型公益活動《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評選得出。

基本介紹

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

2013年

一、“板車女孩”黃鳳:爸在家就在
6歲時黃鳳爸爸意外摔傷高位截癱,媽媽離開家。11歲時她推著400斤的鐵板車把爸爸帶到上海治病。連續10年,她獨自照顧爸爸,給他餵飯、翻身、按摩、換尿片。風霜雨雪再累再苦也不曾放棄!16歲的她說:委屈時看見我爸笑,就沒事了。
二、“小蒙古漢子”趙文龍:13歲的男子漢
貪玩調皮,本應是13歲少年的特質,而命運卻沒有給文龍這樣的機會。沒有父親的相伴,他每天掃地、做飯,照顧患有脊椎裂和尿毒症的媽媽。面對生活的艱難,從不抱怨。他說他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要讓媽媽的身體一天比一天好。
三、吳林香:逆境中她始終微笑
重慶忠縣的吳林香六歲時父母離異,2011年母親被檢查出肺癌晚期,繼父外出打工,小林香成了唯一的勞動力。小林香本來不愛笑,但是從媽媽病了之後,她便總是用笑容面對媽媽,逗她開心。雖然媽媽最終離開了人世,但她依然微笑著生活。
四、徐沁燁:一夜長大
13歲的徐沁燁原本有個幸福的家,2011年她的母親被診斷出患有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她便一夜長大。她放棄了縣實驗中學的升學機會,全心照顧媽媽,用自己樂觀寬慰著母親。對她而言,媽媽治癒的希望不論有多渺茫,哪怕只有一絲希望,她也不會放棄。
五、茶園姐弟林章羽、何秀巡
湖北恩施州的林章羽、何秀巡姐弟倆,在母親因病去世、父親外出打工的情況下,常年堅持代父母行孝,照顧著年事已高的外婆,用稚嫩的肩膀支撐起一個風雨飄搖的家。姐弟相依為命,姐弟手足親情,在磨難面前姐弟倆依然快樂面對。
六、高雨欣:賣燒烤的小女孩
在家庭陷入困境時,她摟著媽媽的脖子說:“媽媽,咱家我頂著。”自此,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全家人生活的擔子,成了家裡的頂樑柱。“生活雖然苦了點,但是,只要我勇敢地往前走,我就一定能走過風風雨雨……”高雨欣這樣說。
七、路玉婷:在奔跑中堅強
成都女孩路玉婷一邊上學、一邊騎車送機票以維持家用。這個“奔跑女孩”的高中生上個月迎來變故:母親離世……堅強獨立樂觀的玉婷,孝敬長輩,勇擔家庭責任,自強不息、陽光向上,看似柔弱卻一直迎著苦難堅強飛奔!
八、龍花:開在吊腳樓里的小花
17歲的龍花是湖南鳳凰縣的苗族女孩,為了照顧重病的母親和兩個年幼的弟弟妹妹,她選擇了放棄學業,勇敢擔起一個家。然而,龍花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的夢想,這朵開在吊腳樓里的堅強小花用她的樂觀照顧著家庭,用她的堅持守望著夢想。
九、邵帥:少年捐髓救母
12歲,正是孩子們無憂無慮的時候。可12歲的邵帥卻面對著一個連大人都會皺眉的抉擇。為照顧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母親,休學到北京為母親捐獻骨髓。最終在醫生勸說下,媽媽同意了接受移植兒子的骨髓。邵帥少年捐髓救母,孝心感動社會!
2013年《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2013年《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
十、王芹秀:愛比血緣更美麗
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七里村的13歲養女王芹秀,個頭不大,卻用稚嫩的肩膀撐起一個家。她逼著自己堅強起來,養活有間歇性精神病的養父和80多歲的奶奶。上山打柴、照顧養父……她自己節儉,卻厚待家人。她用愛闡釋著超越血緣的親情。

2014年

一、吳金棋: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的日子
吳金棋剛滿一歲時,父母就離異外出打工,從此都不再和家裡聯繫。靠著爺爺奶奶拉扯長大,小金棋從懂事時起,就開始替他們分擔家務。金棋的奶奶是聾啞人,爺爺腿有殘疾又患有胃病,聽力也越來越弱,家裡的幾畝地只能靠鄉親們幫忙耕種,勉強度日。這幾年,爺爺養了一些雞和鵝,通過賣雞蛋、鵝蛋貼補家用。整個暑假,小金棋每天最重要的事兒就是幫著餵鵝、養雞。除此之外,每天趁著天剛剛亮,9歲的吳金棋還會到離家不遠的樹林裡采蘑菇。小金棋在鎮上的國小上三年級,從家到學校有七八里路。按照規定應該住校。但因為爺爺腿腳不好,奶奶跟別人交流又有障礙,他擔心一旦遇到什麼事,家裡沒有一個能跑腿傳話的人,所以三年來,小金棋每天都堅持回家。
二、向娜:我是家裡的小主人
在向娜出生的當天,媽媽不幸去世,為了一家生計,爸爸不得不外出打工,家裡只剩下向娜和爺爺兩個人。三年前,爺爺不幸被查出患有心臟病,從此,照顧家庭的重擔就落到了小姑娘一人身上。
三、河南草藥小兄弟
嵩縣德亭鎮楊灣村的農家少年張俊,陽光開朗,稍顯黝黑的臉上透出一絲與同齡人完全不同的成熟和穩重。而誰又能想到這個農家少年背後的故事:8歲那年爸爸因車禍身亡,媽媽離家出走,從此與年幼的弟弟和體弱多病的奶奶相依為命, “奶奶,我來替爸爸養活你”。這是小張俊最令奶奶感動的一句話。星期天,當同齡的孩子拿著新買的玩具跟小夥伴玩的時候,他一早便挎上小籃子到山裡採藥去了,黑藥、柴胡、黨參、血參、天麻、桔梗這些中草藥在張俊眼裡都是寶貝,除了到山上挖藥,撿拾垃圾也是小張俊每天的“日常工作”。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放學的的路上,甚至在村子裡的每個角落,總能看到拎著編織袋撿拾廢品的張俊,在他的感染下,懂事的弟弟也加入進來,只有一有時間兄弟倆就拎著編織袋出門了。在張俊的家裡,燻黑的牆上畫著一張評比表,上面寫著張俊和弟弟張旭的名字,名字後面對應方格上畫的是五角星的圖案。張俊說平時他和弟弟誰幫奶奶乾一件事就在誰的後面畫顆星,每月一評比,看誰得到星星多。“每學期必須拿到一張獎狀,回去讓奶奶高興;在學校堅決不能犯錯誤,免得奶奶傷心。”這是張俊寫在作文中的一句話。
四、許卓婧:為媽媽奏響希望的旋律
天津的許卓婧8歲就獲得了全國小提琴比賽業餘組的金獎,如今媽媽身患癌症,小卓婧就用小提琴幫助媽媽一起對抗病魔。每當拉響小提琴9歲的許卓婧都會像是著了魔。小提琴曾為卓婧帶來了不少榮譽,全國小提琴比賽業餘組金獎、全國小提琴少兒展演金獎,這一切都離不開媽媽對她的鼓勵。有張皺皺巴巴的獎狀是她第一次參加全國小提琴比賽拿到的入圍獎,卓婧曾賭氣把獎狀扔了,可媽媽卻從垃圾桶里把獎狀又撿了回來。媽媽告訴她:既然選擇了,就一直要走下去。
  
2014年《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2014年《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
五、掃地少年袁德旗
袁德旗5歲時,媽媽病逝,爸爸入獄。從此小德旗就和奶奶、身患重病的爺爺相依為命,也就是從那時起,為了一家人的生計,小德旗每天凌晨就要從被窩裡鑽出來,和奶奶一起掃馬路,這一掃就是6年。
六、有爸才有家
六年前的一場意外車禍,讓岳峰的爸爸脊椎神經斷裂,一個原本活蹦亂跳愛說愛笑的漢子,突然不能走、不能動,大小便也無法自理,生活的所有細節都不得不依賴別人。那年,鐘岳峰只有9歲。從那時起,岳峰就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讓爸爸活下去。
七、王丹:家 是最美的風景
一場春雨過後,天空放晴了,吉林市天太村的山坡上,出現了一個瘦小的身影,趿著紅拖鞋,拎著塑膠兜。13歲的王丹說,雨後的味道是甜的,它留下的不僅是彩虹,還有好多的寶貝。
八、家是我永遠的牽掛
16歲本該是花一樣的年華,可是梁維月卻早早的扛起了家庭的重擔,正在讀初三的她,每天除了上學之外,還要照顧癱瘓在床的爸爸、患有腦血栓的奶奶和聾啞的弟弟。而這樣忙碌的生活,小維月已經整整堅持了八年。
九、梁榮:我是媽媽的左手
梁榮是內蒙古包頭市一個五歲的小女孩兒,在她出生六個月的時候,就被診斷出有先天性的血管瘤,兩歲多的時候媽媽又突發腦淤血,導致左半身偏癱,失去了生活的自理能力。在爸爸離家出走之後,小梁榮就承擔起了照顧媽媽的責任,雖然兩個人的日子很難,但是只要在媽媽的身邊,梁榮的臉上總是掛著微笑。
十、游柘楠:和父親共同撐起一個家
在湖南長沙雨花區新星社區的一個十幾平米的小屋裡住著,游柘楠、游柘湘、游茂源三姐弟,弟弟出生時手臂神經斷裂為了治病花光了游家的全部積蓄,他們的媽媽又在三年前去世,為了養家爸爸經常起早貪黑在外打工。今年十歲的游拓楠是大姐,雖然楠楠已經十歲了,但和同齡人比起來,要矮很多。每天早上6點,7歲的妹妹都會和她一起在社區里賣報紙。在長沙市每年寒暑假都會為中小學生開設小報童的社會實踐。姐妹倆每賣一份報紙能賺5角錢。

2015年

一、次但拉姆
年齡:11歲 地區:西藏
藏曆七月上旬,在雪域高原,人們開始為延續了800多年的“沐浴節”而忙碌。在這個日子,無論城市還是鄉村,人們都要拿出衣物到河邊進行清洗。在拉薩北郊奪底鄉奪底村,次但拉姆和媽媽也來到村外的小河邊清洗自家的藏毯。在河邊洗衣的人群中,次旦拉姆,這個只有11歲的女孩顯得單薄瘦弱。看著有些吃力的拉姆,媽媽雖然心中不忍,卻也無能為力。
二、馮莫林
年齡:13歲 地區:陝西
馮莫林有家卻無房,現住在原來的村活動室;父親雙目失明,母親體弱多病眼睛又幾乎失明。馮莫林在校學習認真,團結同學,工作踏實。在班上是班長,在宿舍是社長。周末別的孩子回家都有車坐,他每次回家肩上不是扛著一小袋米,就是拎著幾斤麵條,逢年過節還會買一點點肉。家裡的低保金他精打細算,一毛錢也不亂花。一年四季他從沒買一件衣服,穿的衣服大都是好心人給的,但他都把衣服收拾得乾乾淨淨。
三、藍曉萍和藍芸萍
年齡:12歲 9歲 地區:廣西
都安縣的12歲瑤族女孩藍曉萍,母親在幾年前離世,她的父親也因家庭變故而精神失常,藍曉萍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早上要照顧父親和妹妹吃早餐,然後帶著妹妹去上學。下午放學回家後,她還要砍柴、放羊、做家務。
四、李依桐和李易軒
年齡:10歲 地區:甘肅
李依桐和李易軒姐弟是一對龍鳳胎,今年十歲,就讀於慶陽市西峰區團結國小,從他們懂事起,姐弟倆就承擔起了許多同齡孩子不曾問津的家務,並幫著媽媽在地攤賣貨,他們是輪換在著時間寫作業,漸漸地,他們摸索出了一套拉攏顧客和寫作業相互結合的本領。
五、劉倩
年齡:12歲 地區:湖北
劉倩是一個12歲的土家族女孩,家在宣恩縣高羅鄉馬家寨村,高羅中學八年級學生。幾年前,母親因為患腦癌去世,父親因為慢性鼻竇炎,無力醫治,幾乎喪失勞動能力,只能依靠收廢品養活女兒和老人。
六、蒲曉燕
年齡:14歲 地區:四川
家住渠縣蔡和鄉鍋灘村的蒲曉燕剛出生時候,媽媽就因難產離開人世,媽媽走後不久,爸爸也患上間歇性精神病。在爺爺奶奶拉扯下長大,小燕從小就學會了獨立,更學會了關心體貼他人。
七、王薺悅
年齡:10歲 地區:山東
每天吃完早飯,國小五年級的學生王薺悅都會牽著爸爸媽媽的手,把他們送到工作的盲人按摩院,再一個人走進學校,開始她一天的生活。在外人開來,這也許是個不幸的家庭,但在王薺悅身上,我們卻能時時感受到相互鼓勵、相互關愛的幸福。
八、王帥康
年齡:11歲 地區:河南
帥康4歲時,爸爸因嚴重心臟病撒手人寰。奶奶因沉重的打擊患上嚴重的心肺綜合徵,醫生下了好幾次病危通知書。媽媽改嫁他鄉。帥康上國小一年級時,被醫院確診患“馬凡氏綜合徵”。這是一種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患者身高會明顯超出常人,眼睛主要有晶體狀脫位或半脫位、高度近視等症狀,並且常伴有心血管系統異常,嚴重者會危及生命。
九、徐煜岑
年齡:11歲 地區:浙江
下課了,當其他孩子聚在一塊兒嬉笑玩耍時,德清縣實驗學校305班的11歲少年徐煜岑卻仍在自己的座位上做作業。“放學回家要照顧媽媽,我要抓緊時間完成作業。”
十、楊沛錦
年齡:9歲 地區:湖南
2015年最美孝心少年2015年最美孝心少年
楊沛錦今年九歲,他的父母沒有工作,爸爸又患有嚴重的肝病,需要臟器置換,讓小沛錦迅速成長起來,晃然間就懂事了許多,儼然成為家中的小小男子漢。

2016年

一、曹胤鵬
今年1月份,曹磊洗完澡突然臉色慘白、頭暈,後被診斷為急性混合型白血病,轉入徐醫附院血液科。醫生說要想救命,唯一的機會就是進行骨髓移植。曹磊的父母是“骨髓移植”供體第一來源,不過醫生很快因供體年齡大等原因否定了。隨後,曹磊一邊進行化療,一邊寄希望於中華骨髓庫和台灣骨髓庫查找的配型結果。
骨髓移植手術,治療費用高,為此,張琳賣掉了家裡的房子,帶著公公婆婆住到了濱河小區的娘家。
到第4個化療療程結束,張琳絕望了——骨髓庫沒有合適的配型結果。要想挽救丈夫的生命,只剩下最後一個選擇——由獨生子曹胤鵬給爸爸捐獻骨髓。
“當時,鵬鵬說要捐骨髓救爸爸,我糾結了很長時間。一邊是才8歲的孩子,一邊是等著救命的丈夫。關鍵是孩子太小了,我怕孩子太吃苦。”張琳說,孩子當時就拿邵帥的事安慰她,還自己總結了一句話:邵帥救母,大鵬救父。邵帥是2013年度最美孝心少年,巧合的是,他也是徐州人。不同的是,邵帥救母時是12歲,鵬鵬救父只有8歲。
張琳說,自從丈夫生病以後,尤其是說到要捐骨髓的階段,曹胤鵬仿佛一夜之間長大了,特別懂事。為了確保能給爸爸提供足夠的脊髓,小小的鵬鵬開始了增肥計畫。先從增大飯量開始。每天三頓飯,鵬鵬都要吃得比平時多。突然提高了飯量,鵬鵬一開始也不適應。按照平時的飯量,已經吃飽了,但一家人說,再吃一點才能救爸爸,懂事的鵬鵬就又端起了碗。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鵬鵬就從不到70斤一口氣吃到了將近90斤,到7月初手術前夕,這個數字已經突破了90。
為了給爸爸捐骨髓,鵬鵬抽過很多次血,手上腳上都插著管子,他還是樂呵呵的,從來不哭。每次媽媽問他疼不疼,他都說不疼。有一次抽血的時候,給他抽血的護士都哭了,覺得這么小的孩子,又懂事又堅強。為了安慰憂心忡忡的媽媽,鵬鵬在家也會做一個乖孩子,想辦法哄媽媽開心。媽媽說,鵬鵬現在是他們兩個大人的精神支柱。
7月6號,骨髓移植手術順利完成,鵬鵬爸爸現在正在移植倉內進行術後康復,兒子的骨髓已經進入了爸爸的體內,但正常的排異反應及身體恢復還遠沒有結束,至少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鵬鵬還是會每天去看爸爸,隔著玻璃窗通過電話給爸爸唱歌背詩搞怪。鵬鵬說,“給爸爸捐骨髓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我是爸爸媽媽生的,爸爸對我那么好,現在他病了,我一定要救他,而且,只有我能救他別人想救還救不了呢!”
二、姜沅昊
姜沅昊,一個來自雙軍人家庭的十一歲男孩,從“小皇帝”到“軍中娃”、從任性到感恩,他用自己的孝心和溫情感恩親人,在濃濃的暖意中完成了美麗的蛻變,詮釋了中華民族“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
軍中的娃兒早當家
姜沅昊的父母都是擔負首都防空和應急機動作戰雙重使命任務“鐵拳頭”部隊的軍人,部隊戰備值班十分繁忙,即使身處駐地,也經常加班加點,無暇給他更多的關心與照顧。方塊被、佇列訓練、聽著軍號安排作息,長期軍隊大院的生活造就了小沅昊獨立自主的堅強個性和聽話懂事的乖巧性格,很小的時候他就知道摔倒了要自己爬起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從學前班開始,小沅昊就能夠很好的安排自己的學習、娛樂和生活,獨立完成作業,像一名戰士一樣精準管理自己的時間,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從來沒有讓父母操過半點心。學習之餘,他從來不需要父母的督促和提醒,總是自覺地幫助父母做家務,洗碗、掃地、洗衣服、簡單的飯菜對於已經十一歲的他只是一個個小小的插曲,各類家務早已成為生活的常態並樂在其中。記得一年級的時候,爸爸媽媽因為有緊急任務,連續半個多月都是一大早出門晚上十一點才回家,懂事的小沅昊每天都會在做完家務後,邊寫作業邊等爸爸媽媽,有時候累了就趴在桌上睡著了,但是他從來沒有怨言,每一次等到爸爸媽媽都很高興,還會給媽媽講笑話、給爸爸按摩腿。
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部隊外出執行任務,無奈之下,爸爸媽媽把他託付給鄰里的李叔叔照顧,執行完任務回來,李叔叔一家都捨不得把小沅昊送回家,原來在這一個多月時間裡,小沅昊主動承包了李叔叔家掃地、洗碗等家務,李叔叔沒時間的時候還幫著做飯,給家裡小弟弟講故事,本應被照顧的孩子卻成為了不可或缺的助力。
曾有老師同學驚訝於他的獨立能幹,問他“累不累”?他用自己的一篇作文給出了答案:“每當有同學興高采烈地講述和父母出去玩的快樂時光,我也很羨慕,也想爸爸媽媽什麼時候能夠不值班,陪我出去玩玩呢?但是我更知道,我的爸爸媽媽是光榮的解放軍軍人,他們值班是為了保衛首都、保衛國家,讓更多的同學能夠和爸爸媽媽一起出去玩。媽媽說我是軍人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是一名小戰士,戰士永遠只能衝鋒在前、為了祖國和人民站崗執勤,不能偷懶,更不能怕苦怕累。”沒有華麗的詞藻,也不需要錚錚的誓言,一句句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孩子對父母最深切的體恤和理解,在上千個獨自成長的日日夜夜,他用自己默默的堅持回報著父母的養育之恩,這讓他的軍官父母既愧疚,更感到無比的欣慰和自豪。
外公外婆的小拐杖
當小沅昊還在襁褓中時,外婆就患了嚴重的帕金森綜合症,常年臥病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外公也患有白塞氏綜合症,身體虛弱,經常打針輸液,只能吃流食。因為爸爸媽媽工作繁忙,常常顧不上家,無法照顧老人,從小沅昊記事時起,除了學習,做家務、做飯、陪外公去醫院、照顧外婆,成了他每天像吃飯睡覺一樣必須做的事。平時,他每天早上六點就準時起床,先幫外婆洗漱穿衣,趁媽媽做飯的時候預習下當天的功課,有時候飯都顧不得吃上一口就得趕到學校上課,放學鈴聲一響又飛快的跑回家替爸爸媽媽照顧外公,外婆,因為他知道父母工作太忙經常不在家,需要他來陪伴老人。小沅昊的房間掛著一張時間表,是他每個假期鐵打不動的時間安排,早晨6點半起床,7點吃早飯,7點20給外婆洗臉,8點幫外婆翻身,之後每隔兩個小時都要給外婆翻一次身,還要幫外婆端屎接尿、清洗床單衣物、做全身按摩,別的孩子假期可以在父母的陪伴下去遊樂場、動物園,他卻一遍又一遍的重複著繁重的勞動,但是他從無怨言。記得有一段時間,外公因為輸液過多雙手腫的老大,連吃飯喝水都很困難,是小沅昊每天把做好的粥端到他面前,一口一口餵外公,吃完後還幫著洗碗收拾,這一餵就是20多天。有一次,外婆因為吞咽困難,剛好小沅昊準備的飯菜有一點燙,外婆情緒失控,就衝著小沅昊大吼,發起脾氣來,小沅昊一邊跟外婆道歉,一邊用嘴吹著飯菜,哄著外婆把飯吃完。外婆吃完飯,用含糊不清哽咽的聲音也向他道歉,小沅昊抱著外婆說:“外婆乖,外婆不哭,我知道外婆不是故意的,有我在,每天都餵外婆吃飯,外婆你要活到一百歲”,說著說著祖孫倆相對無言、淚流不止。如今,兩位老人快70歲了,雖然疾患纏身,但是精神舒暢,鄰居說他們有福氣,他們說:“都是外孫照顧的好!”由於外公外婆生病,家裡每年都要花十多萬用於治病,懂事的小沅昊從不與其他同學比吃比穿,其他同學一星期花費100元錢,而他一個月都用不到50元錢,每次爸媽想給他買衣服,他都說:“攢下來給外公外婆看病抓藥吧,我的衣服夠多的了”。到了五年級,他的學習任務開始變得繁重起來,但他仍然堅持每天回到家給外婆翻身,給兩位老人講自己在學校的趣事,每晚都要挽起袖子給外婆做按摩、洗臉洗腳,看到外公外婆燦爛的笑容,小沅昊的心裡比吃了蜜還甜。身處部隊大院,周圍熱心的叔叔阿姨們,經常會過來看看他們一家,問問小沅昊有哪些地方需要幫忙的,但他每次都會婉言謝絕,因為他覺得,叔叔阿姨們家裡事也多,這么多年來大家對他的幫助已經夠多了,現在他已經長大了,就要憑自己的力量做外公外婆的守護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小沅昊用稚嫩的小手詮釋了中華民族“孝”的傳統美德,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抒寫著青春最華美的樂章。
三、周蕊
周蕊的家庭比較特殊,正是“幸福常相似,不幸各不同”。小時候,在外公外婆的庇護下,雖然家庭生活貧困但一家人和和美美很幸福,可是好景不長,她的父母因為感情不合而離婚。剛離婚時,媽媽不願意接受這種事實,天天愁眉苦臉,始終走不出離婚的陰影,看著母親每天頹廢的樣子,小蕊那時便懂得了母親的苦,含淚扮演了小大人角色,才6歲的她,每天早上輕聲起床,把早餐做好自己吃後便把母親那份溫熱在鍋里,然後便悄悄地去學校,每天下午一放學便飛奔回家。母親總是癱坐在沙發上,周圍也是一團糟。小蕊看著這雜亂不堪的房間,什麼也不說,默默地整理。晚飯後,小蕊總會撒著嬌讓母親答應她去河邊散散步,小蕊總是會在散步時告訴母親自己心裡的真實感受,希望母親打起精神來面對生活。小蕊用力所能及的家務和懂事的行為告訴媽媽不要傷心、不要難過,她已經長大了,可以同媽媽一道撐起這個家,沒有爸爸也依然可以過上幸福的生活。媽媽看著女兒如此懂事可愛、孝順體貼,慢慢地,臉上多了幾許笑容。
正當母親剛剛走出悲痛的陰影時,天有不測風雲,不久後,小蕊最小的舅舅不幸患上運動神經元病,也就是俗稱的“漸凍人”,他行動不便,說話也不清不楚。開始發現這病時,一家人都不知所措、毫無頭緒。那時的小舅舅還十分年輕而且十分好強,根本不能接受這樣突如其來的打擊。於是,小蕊天天陪著小舅舅,每天把學校里發的小麵包等帶回家,給小舅舅吃,鼓勵他、安慰他,表示家人都很愛他。在小舅舅28歲生日那天,家裡人給他過生日,祝福他,希望他能夠戰勝病魔,小蕊對小舅舅說“舅舅你知道嗎,我好想天天都能夠呆在你身邊,天天都能夠給你講我在學校里發生了什麼,你就像我的爸爸一樣,讓我有了大山一樣的依靠,所以你一定要堅強,我也願意一直陪伴你”。小舅舅熱淚盈眶,用盡力氣對小蕊說了一句:“蕊兒,我會好起來的”,不久後,小舅舅答應媽媽去治療。在其他舅舅們的幫助下,媽媽帶著小舅舅到全國各地去尋醫,可是尋醫無成。母親帶著小舅舅在郫縣租了一間房,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為了給小舅舅治病又花了不少的費用,母親便到外地謀生,家裡只剩下了小蕊和她的小舅舅。
苦難的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加快促成小蕊的成長。在那段時間裡,小蕊一邊讀書一邊還得承擔給小舅舅買菜、做飯、洗衣等任務,還得做各種雜七雜八的家務事。每天清晨天剛剛亮時,小蕊便會叫小舅舅起床,帶著他一同出門鍛鍊,耐心的扶著小舅舅一步一步的上下樓梯,剛開始,舅舅總是摔跤,看著小舅舅摔倒在地沮喪的樣子,小蕊忍著心中的痛,一次又一次扶起摔倒的小舅舅,安慰他,希望他不要放棄。鍛鍊完後,小蕊便會去到菜市場把當天需要的菜買好凍在冰櫃里,做完早餐後趕忙去上學,傍晚回家後,小蕊總會定時給舅舅按摩,雖然並不能給小舅舅帶來什麼好轉,而且結束後總會一身腰酸背痛,可是小蕊一直堅持,不肯放棄。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小舅舅病情卻日漸加重,直至談吐不清。為了小舅舅能和他人交流,能多幾個朋友,她自願擔當了翻譯。小蕊把媽媽每月寄來的零花錢一點一點的存起來,給小舅舅買了一台電腦,通過電腦,小蕊給小舅舅找到了一個專為“漸凍人”提供幫助的平台,在那裡,小舅舅結識了許多和他一樣的身殘志堅的人們,此時,小舅舅感到不再那么孤單,變得越來越樂觀。雖然媽媽常年不在身邊,但小蕊知道媽媽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她和小舅舅著想,從小就失去父愛的她,有了男子漢一樣的堅韌性格,從不在外人面前表露她的疼痛。在學校里她也總像一粒開心果,時常逗別人開心、為別人解憂,卻把自己的苦痛深深的隱藏起來。如今,她能做的便是努力學習,勤奮刻苦。可因為心裡承受的巨大壓力,成績總是跌宕起伏,每當想到母親的含辛茹苦、小舅舅被病魔折磨還強顏歡笑的樣子,她便有了巨大的動力。雖然有時候感覺力不從心,但是想到小舅舅能夠因為她的陪伴而綻露笑容,母親能夠因為她的成績而感到欣慰,她就覺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四、張釗
在陝西的商洛市鎮安縣米糧鎮月明村生活著張釗一家,在這個只有爺爺奶奶和張釗的三口之家裡,他們相互照顧相互依靠過著簡單質樸卻幸福甜蜜的生活。
張釗,今年13歲,他出生前父親在一次意外中喪生,他出生後不久母親也離家出走,而奶奶因為失去兒子悲痛過度精神恍惚。
張釗在爺爺的悉心撫養下慢慢長大。艱苦的生活環境從小磨礪了張釗的堅強個性,樸素樂觀的生活態度給了張釗陽光開朗的性格和積極上進的心態。由於張釗家所在的村子地處深山,隨著近年來爺爺年歲漸漸老了,家裡沒有勞力,收入自然每況愈下。除了能領到政府的低保資助外,生活上的開銷總顯得捉襟見肘。
農忙的閒暇,張釗幫爺爺幹完地里的活,他開始學村裡的人去采草藥補貼家用。剛開始他就在家門口采一些便宜的藥材,後來漸漸走的越來越遠,周圍的山上他幾乎都跑遍了。什麼地方適合哪種藥材生長、哪個季節采什麼藥他心裡都非常清楚,金銀花、蒼朮、半夏、何首烏、夏枯草、五味子等都是他常常能採到的藥材,在他看來這漫山遍野都是寶。為了能採到更多值錢的藥材,有時張釗要到遠一點的山上去。天剛放亮,他就帶著鐮刀、钁頭、口袋之類的工具上山了,到了太陽下山的時候,他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
2014年爺爺查出患有冠心病, 因為家裡缺錢,他就想自己常常採藥,不知道有沒有什麼草藥能治療爺爺的病。這樣想著,他就去找村里一位從鎮醫院退休的爺爺請教。那位醫生爺爺告訴他,山上漫山遍野的丹參就是預防和治療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最好的藥時,張釗高興極了。他便采了很多丹參,給爺爺煮水喝。後來張釗還陸續跟著醫生爺爺學會了很多治療和保健的方法。什麼艾灸、酒火治療關節疼等日常能用得上的簡單操作。
這個暑假張釗還跟醫生爺爺學會了拔火罐,他說山里濕氣太重,拔火罐能除去身上的濕氣,讓經絡通暢,這樣爺爺奶奶哪裡疼,一拔就好了。這些方法既省錢又能治病特別好!他要再跟著醫生爺爺多學習一些。
張釗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在學校品學兼優得到老師的一致好評。獲“自強自立”明星學生稱號。在2016年陝西省美德少年評選中, 張釗榮獲全省“美德少年”稱號。
五、遲凱琳
遲凱琳,女,14歲,遼寧省營口蓋州市梁屯學校八年四班學生。她,沉默寡語,一雙不大的眼睛總是閃著堅毅的光芒;她,身體瘦弱,卻有著一顆火熱、善良、堅強的心;她,年紀雖小,卻在人生的花季譜寫了一支支動人的道德之歌。
百善孝為先。提起凱琳的懂事、孝順,上下村沒有人不知道的。2009年,凱琳的爸爸和媽媽出了車禍,媽媽當場身亡,爸爸昏迷了一星期終於醒來,卻落下了終身殘疾——左腿肌肉嚴重萎縮,比右腿細很多。這巨大的不幸將年僅七歲的小凱琳推向了痛苦的深淵,媽媽火化那天,她拚命地向奶奶要媽媽,令在場所有的人無不落淚。屋漏偏逢連夜雨,不幸接踵而至,爸爸剛出院不久,爺爺小腦萎縮加重,癱在了炕上;視力一直很差的姐姐完全失明;奶奶又查出膀胱癌前期。這個家該怎樣維持下去啊?小凱琳的爸爸無法接受這殘酷的現實,萬念俱灰,拒絕吃藥,拒絕吃飯,最後,是凱琳的一番話讓他重拾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氣,她哭著說:“爸,我已經沒有媽了,不能再沒有爸呀,你要是沒有了,這個家也就完了,你別害怕,我現在長大了,我什麼都能幹,我能洗衣服,我能餵豬,我能給爺爺洗腳……”爸爸再也聽不下去了,一把將女兒摟在懷裡,眼淚奪眶而出,堂堂七尺之軀還能不如一個七歲的孩子嗎?從此,小凱琳真的成了家庭的“小主婦”。
每天放學後,放下書包,她就幫奶奶做飯、餵豬,那豬食桶太沉了,她就一步一步挪,有時桶底碰到石頭,豬食就噴灑她一身。吃完飯,她讓奶奶歇著,她撿碗,刷碗,收拾好,再寫作業,寫完作業,給爸爸和爺爺洗腳、按摩。每天早晨,當其他小朋友還在夢鄉時,她就和奶奶一起起床了,幫奶奶做飯,扶爸爸出去鍛鍊,給爺爺擦臉。每逢親戚、鄰居給送好吃的,小凱琳從不動口,她說她不吃這些,也能長大,爺爺、奶奶、爸爸身體不好,需要補營養。看著她小小年紀如此懂事、勞累,爸爸和奶奶既心疼又心酸。爸爸再婚後,凱琳更加懂事勤快了,幫繼母做農活,給繼母洗衣服,照看小弟弟,因此,她深得繼母的喜愛。
助人為樂。一個星期天,她在院子裡摘菜,聽到鄰居顧奶奶喊道:“不好了,來雨了,我的苞米還沒裝到倉子裡。”凱琳趕忙跑了過去,拿起土籃子就幫忙裝苞米,苞米裝完了,她全身也淋濕了。
拾金不昧。一天清晨,她上河涮拖布,看見河邊的石頭上放了一部手機和一百幾十元,她猜想一定是誰忘在這兒的,就挨家去問,找到了失主,失主感動得去賣店給她買了一包好吃的,她一樣沒捨得吃,都拿回家給了小弟弟。
品學兼優。在學校,她如饑似渴地學習知識,從不荒廢點滴時間,因此,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除了刻苦學習,她還有許多優秀的品質:尊敬老師,關愛同學,經常主動幫老師、同學做些事情;勤儉節約,艱苦樸素,從不買零食,從不亂扔一張紙,等等。
這,就是遲凱琳,一個小小年紀就閃爍著道德光環的好孩子。茫茫蒼穹多風雨,雛鷹展翅任翱翔。
六、余雖
去年12月初,母親重病突然加劇,離開了人世。
母親在彌留之際握著小余雖的手,一手指指身邊的弟弟和妹妹,她竭盡全力地想說著什麼,但最終還是無力地什麼也說不出來,就這樣的永別了。小余雖深知母親臨終前的永遠託付是什麼——那就是照顧好弟弟和妹妹。畢竟弟弟才有一歲半,妹妹才剛滿半歲……
但現實就是這樣殘酷,母親走後,家裡只有爸爸和余雖能夠照看弟弟和妹妹。可爸爸要做的事情很多,作為姐姐的她必須擔起母親的這份重託。
在母親離去的這一年裡,爸爸乾的是重活,余雖就擔起家裡的所有家務:洗衣、做飯、餵家禽牲畜、給弟妹餵水餵飯等等。
這一年來,爸爸背著妹妹幹活,余雖就帶著弟弟邊做家務邊上學。在上學的路上,她的背上背著弟弟,手提著書包,風裡雨里從不間斷。所有上學的日子裡,一根背帶,一瓶涼水,一包尿褲,一筒紙巾,它們每天都伴著余雖上學。
課堂上,不放心只有一歲多的弟弟,余雖每堂課總是向老師請假兩三次出去看弟弟,然後再回教室繼續聽課。後來老師索性同意她帶著弟弟坐到教室里來,小余雖才少了一份課堂上對弟弟的擔憂。
有時弟弟打瞌睡了,余雖不得不用左手來抱著弟弟在聽課,而右手就在吃力地做著筆記或寫作業;有時弟弟哭鬧或者大小便來了,為了不影響上課,她就只能向老師請假,把弟弟帶到教室外來哄哄他,或給他換尿褲……一年來,小余雖在學校就是這樣把弟弟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過來。
平時老師都很心疼余雖,弟弟有時哭鬧了,老師就送些零花錢給弟弟,或是號召全班同學誰有糖果誰就主動送給弟弟,並在班上說余雖的弟弟就是“全班同學的弟弟”,這樣能夠求得許多課堂的安寧。
每到插秧和收穀子的這兩個農忙季節里,余雖都會請幾天假,回家幫幫父親。
因為家庭情況特殊,耽誤了很多學習時間,余雖比其他同學付出的努力更多,大多都是利用課餘和家務之外的時間來補習她的功課。自入學以來,她的學習成績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
2015年,余雖被評為了省級美德少年。她的事跡在學校同學之間傳播。不知不覺地,周圍的同學也受到她的感染,也開始向余雖學習。在班上有一名叫韋窩的同學,以前學習很一般,她每天與余雖一起上學、放學,當她看到余雖那么辛苦,她禁不住問余雖:“你平時這么辛苦,又要做家務,又要照顧弟弟、妹妹,怎么還能抽出時間學習,完成作業呢?”余雖回答她:“無論再忙、再累,再苦,我都要努力學習,因為我知道,只有好好學習才可能是我唯一的出路,只有好好學習,才能讓我的弟弟妹妹以後有好的生活。”聽了余雖的這番話,她感動極了,從那以後,韋窩也開始認真地學習,回到家裡也開始主動幫助父母做一些家務,現在她的成績進步越來越大了。
七、李佳
2009年,李佳的母親被查出患有慢性粒細胞白血病,2015年,隨著病情加重,醫生建議儘快做骨髓移植,並提示供受兩者之間,體重最好接近。由於母女體重相差20多斤,於是李佳開始接觸從來不吃的肥肉,並且定下了“長到120斤”的增重目標。經過半年多的努力,14歲的小姑娘也“吃胖”了二十斤,趕上了母親半年前的體重。
今年5月,李佳和媽媽的配型結果出來了,兩人“半相合”,可以進行移植。可是媽媽因為病痛的折磨,體重降到103斤,想要手術,,還要等女兒再減到跟媽媽一樣的體重才能進行。
八、田應志
六年前開始,田應志的父母就常年在外務工,家裡的3畝旱地、4畝水田幾乎是靠田應志利用周末和假期來打理。
除了農活,田應志最牽掛的是哥哥。3歲時,哥哥田應權患上了嚴重的小兒麻痹症和癲癇病,手腳扭曲變形,走起路來一步三搖,就連吃飯都非常吃力。為了給哥哥治病,家中背上了沉重的債務,父母外出後,留下身體殘疾的哥哥、年邁的奶奶和年幼的妹妹由田應志照顧。哥哥的日常穿衣、洗臉、洗腳這些事,都得田應志幫忙。因為身體原因,哥哥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去上學,田應志承諾一定能夠照顧好哥哥上學路上的安危,這才圓了哥哥的求學夢,九年的時間,從坡腳村到學校8公里的路上,總是可以看到哥倆風雨無阻的身影。
2013年9月,兩兄弟同時上國中。開學的第一件事,田應志就找到學校老師,要求兩兄弟同讀一個班、同住一個寢室,學校同意了他的要求,並特意給哥倆安排了一間一樓的學生宿舍。然而,哥哥擔心影響田應志的學習,卻瞞著田應志向學校提出了自己要退學的請求。田應志立即找到了校長,終止了哥哥的退學行為。
2016年中考,田應志被貴州省級示範性高中興義五中錄取。然而是去上學,還是留在家裡照顧家人,田應志陷入了兩難。在家裡,田應志一遍一遍的教妹妹劈柴生火、煮飯做菜,他擔心自己到更遠的地方讀書,妹妹和哥哥奶奶吃不上可口的飯菜。
現在,遠方打工的爸爸回來了。爸爸心裡明白,這一次絕不能耽誤孩子了。爸爸決定不再出遠門,就近找些零工補貼家用,照顧家人。
九、向小康
“月亮在白蓮花般的雲朵里穿行,晚風吹來一陣陣快樂的歌聲……”演播廳的舞台上一位清純甜美的小姑娘正深情地演唱著。她身穿褪色的校服,與這華麗的舞台格格不入,可她的歌聲卻猶如百靈鳥般婉轉動聽,牽動著在場每一位聽眾的心。
這是北京衛視音樂大師課》節目錄製現場,台上的小姑娘名叫向小康,一位來自湘西古丈坪壩鄉窩米苗寨的苗家小姑娘。2015年作為湖南省唯一入選的少年,參加北京衛視《音樂大師課》,成為楊鈺瑩老師的學員。向小康以令人潸然淚下的真實經歷和一曲《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感動無數觀眾,在第二期節目中以一曲優美動聽的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和她的樂觀、堅強、純真感動了無數觀眾。
母愛缺失,並沒有阻礙她溫暖成長
向小康是湘西古丈縣第二完全國小五年級的學生,現年十一歲。嫻靜的外表,稚嫩的身軀,在同齡人中並不引人注目,反顯得有些柔弱。小康的母親本身就是一個間隙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無法像正常母親那樣給予孩子溫暖的母愛,全靠父親一人負擔這個沉重的家。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父親帶著母女倆離開偏遠的苗寨來到小縣城,租住在陰暗潮濕的地下室。一室一廳,外為客廳、餐廳加廚房,內為臥室兩張床,一台老式電視,一張舊書桌,不足十五平米的空間就湊成了一個家。父親一邊打零工,一邊照顧母女倆,生活的艱辛不言而喻。
年幼的小康和別的同齡孩子並沒有太大的差別,而她身上卻有著同齡人沒有的懂事和堅強。懂事的小康在成長過程中慢慢明白母親的疾病,明白父親的辛苦。為了減輕父親的壓力,她總是會默默地付出著自己的一份力量。當爸爸勞動了一天,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時,她總會遞上事先準備好的熱水;當爸爸心情煩悶的時候,她總會圍在爸爸的身邊,揉肩捶腿,講開心的事,唱爸爸愛聽的歌;當爸爸生病的時候,她會小大人一樣叮囑爸爸按時吃藥,關心爸爸的身體……
再苦再難,也要唱響給媽媽的歌
隨著時間的流逝,小康在一天一天的長大,媽媽的病情也越來越壞,時常發作,讓這個本就艱辛的家雪上加霜。爸爸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照顧媽媽身上,根本無暇關心女兒。可堅強的小康不僅沒有成為父親的累贅,反而幫助爸爸擔起了照顧媽媽的重任。她嘗試著做好每一件家務事。每天早上,小康總是提前起床,燒好洗臉水,準備好一家人的早餐,然後背上書包上學去。放學後第一時間趕回家,從不在路上耽擱一分鐘,因為她心中時時牽掛著爸爸媽媽,朋友的玩耍她只是遠遠的看一眼,會心的淺淺笑。回到家以後,馬上就開始幹著各種家務活。燒水時,因提不起水壺被開水燙過;切菜時,因使不好菜刀,手被割傷過;洗衣服時,因打翻水盆流淚過;背東西時,因力量不夠摔倒過……在同齡孩子都在開心玩耍嬉戲時,她卻在默默地承受著她這個年齡不該有的一切。她也哭過、委屈過,但她只是一個人躲在無人的角落裡默默地忍受著,從不在爸爸媽媽面前掉眼淚,她總是以一幅燦爛的笑容面對每一個人,她希望用自己的笑容趕走家中的煩惱,她希望用笑容為這個千瘡百孔的家帶來一點歡樂,她希望用笑容迎接她生命當中的每一道陽光。
生活如果就是這樣平平淡淡,那也算是一種幸福,可是,病魔帶給媽媽的痛苦,時時讓她幼小的心靈備受折磨。母親的病情發作時會大吼大叫,顯得異常暴躁,且攻擊性很強。剛收拾好的房間瞬間就會變的一片狼藉。如果不看管好,還會離家出走。鄰居們都投來鄙棄的目光,指指點點,房東更是無數次驅趕過他們,讓他們搬走。面對這一切,年幼的小康束手無策。她無法理解成人們的世界,可她的心卻並沒有因為別人的嫌棄而放棄。五歲那年,媽媽發病衝出家門不知去向,年幼的小康拖著小小的身軀跟在爸爸身後,房前屋後,田邊地頭,樹林裡到處尋找媽媽的影子,她唯一能做的就是一遍遍深情地呼喚著媽媽,希望這一聲聲呼喚能平復媽媽煩躁的心情,讓媽媽快點回家。在鄉親們的幫助下父女倆終於找到了蜷縮在草堆邊的媽媽,小康哭著撲進媽媽的懷裡,用小手擦拭媽媽臉上的泥土,苦苦哀求媽媽別走,那撕心裂肺的哭喊聲讓在場的每個人都心疼落淚。從那以後,小康就像媽媽的小尾巴,寸步不離的跟在媽媽身後,默默的關心照顧著媽媽。當媽媽病情穩定時,那是小康最幸福的時光,小康會坐在媽媽身邊,拉著媽媽的手陪她看電視,給媽媽餵一顆好吃的糖果,說說在學校的開心事,哼哼自己最愛唱的那首歌。小康說她最喜歡唱的歌就是《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她希望有一天媽媽能給自己講一個故事,她希望有一天能和媽媽一起唱這首歌。在她眼裡,只要媽媽在身邊,自己的家就是最幸福溫暖的。
抗爭命運,白蓮花絢麗開放
儘管在這樣的環境下,小康的學習成績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身為學習委員的她在學習上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責,老師交代的工作她都能認真去完成。每個星期的英語晨讀時間都是小康組織大家一起學習,為了學好英語,為了班級晨讀取得好效果,她每天在家都會抽出半個小時的時間練習英語,提前作好預習,從未間斷過。除了組織英語晨讀,她還負責收好全班的作業,督促檢查同學們的作業。在她的帶動下,同學們學習有了勁頭,成績進步很快。她乖巧懂事,深受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多次被評為“學習標兵”,成為同學們學習的榜樣。
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為你打開一扇窗。當說起個人興趣愛好時,小康臉上立刻就會露出笑容,燦爛的如一朵花。問她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唱歌的,她說自己也不知道,只要聽到音樂聲響起,她就會跟著一起唱,只要一唱歌,所有的煩惱就會煙消雲散。
她是不幸的,可她又是幸運的。她的歌聲打動了命運之神,為她叩開了理想之門。飽含對媽媽深情的歌唱,打動了音樂導師,從來沒出過遠門的她坐上了飛往夢寐以求的北京的飛機,作為湖南省唯一一個入選少年,參加了北京電視台旨在發現優秀少兒歌唱人才的節目《音樂大師課》的錄製。在節目中,小康帶著夢想,帶著對媽媽愛的呼喚,帶著孝心盡情地綻放。正如音樂導師韓磊所說的那樣:“小康能洞察一切,卻有著一顆善良的心,儘管生活給了她很多的磨難,並且有很多的無奈。結果,她的歌聲和她的笑容給我們帶來的是希望和堅強。”
打動大家的不僅僅是她那直擊心靈的歌喉,更多的是小康身上的這種堅強的信念。是的,一個本該享受父母關愛的孩子,過早的承擔起了家庭的責任。面對困難,小康在困境中沒有低落,沒有退縮,而是選擇了笑對,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撐起了家的希望,用孝心為重病的母親撐起一片愛的天空,她用行動來詮釋了什麼是最美孝心少年。
十、任芳芳
正在參加軍訓的任芳芳,和段翔在一所中學上學。雖然地震中,家裡沒有人員傷亡,但提起地震,芳芳還是很傷心。地震震毀了她家的房子,為了重新蓋房,家裡貸了款,身體本就虛弱的爸爸不得不外出打工,媽媽面對沉重的生活壓力,選擇了離開。爸爸知道奶奶這些年操勞家裡的不易,每次外出打工都會叮囑芳芳照顧好大字不識一個的奶奶,懂事的芳芳和奶奶相依為命,她也就成了為奶奶分擔解憂的小開心果。震後的生活重建不僅僅是物質上,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爸爸拿著芳芳得來的獎狀說:累點苦點不怕,芳芳在,生活就有了希望。

2017年

貴州的王澤盼
西藏的索朗曲珍
貴州的王安娜
北京的黃海寧
四川的楊小婷
黑龍江的馬芯洋
寧夏的柯原
重慶的李升玫
河南的李家幫
新疆的娜迪熱·艾買爾

2018年

1、李新穎(陝西):年僅13歲,卻跟患病養父一起扛起家庭的重擔
2、高梓淵(內蒙古):每天把家裡消毒幾遍,只為讓身患白血病的媽媽保持“無菌”狀態
3、李小燕(四川):像小時候婆婆背她一樣,背起年邁的婆婆走遍崎嶇山路
4、周雨杉(遼寧):為了媽媽康復,一門心思做鑽石畫掙錢
5、吳昊洋(黑龍江):12歲就成為家裡“頂樑柱”,甘願做媽媽的腿、爺爺奶奶的嘴
6、覃可欣(湖北):想方設法“增肥”,只為讓身體達標掯獻造血幹細胞給媽媽
7、霍培鑫(山西):身患重病,卻樂觀陽光,學習之餘拄著雙拐幫媽媽一起賣蛋糕
8、李婧源(河南):學習成績名列前茅,最大的心愿就是帶自己照顧多年的“3歲”爸爸看看外面的世界
9、隋翼遠(上海):自12歲至14歲兩次為媽媽掯獻造血幹細胞,讓媽媽重獲新生
10、陳坤陽、陳宗陽(河南):用3年時間“喚醒”媽媽,教失去記憶的媽媽說話識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