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湘西地區文化生態旅遊融合發展精品線路建設總體設計方案》和《大湘西地區文化生態旅遊融合發展精品線路建設總體工作方案》明確指出,從2015年到2020年,重點建設“土家探源、神秘苗鄉、古城商道、侗苗風情、生態丹霞、沅澧山水、湘軍尋古、神韻梅山、世外桃源、峰林峽谷、武陵民俗、瑤家古風”等 12 條精品線路。
經過專家評審,懷化市以侗苗風情為核心的精品線路“最美侗鄉”,以其資源集聚度高、旅遊特色鮮明、旅遊區位優越、發展意義重大等優勢,成功列為大湘西12條文化生態旅遊融合發展精品線路中的第一條試點建設專線,率先啟動了大湘西12條文化生態旅遊精品線路開發建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最美侗鄉
- 區域:大湘西
- 性質:文化生態旅遊精品線路
- 主體:會同、靖州、通道
- 核心:侗苗風情
概況,開發,條件,意義,構想,
概況
“最美侗鄉”精品線路的開發將迅速撬動大湘西以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為特徵的新一輪旅遊大開發,推進大湘西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
該線路涵蓋了懷化市的會同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通道侗族自治縣。覆蓋區域地處湘、桂、黔三省(區)交界處,懷化最南端,是湘西南大門、“兩廣”入湘的重要通道,張桂國際旅遊走廊和大湘西國際旅遊走廊交匯於此,在湖南旅遊交通區位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懷化市旅遊外事僑務局局長唐擁軍告訴記者,依託優越的旅遊區位和便捷的交通,全力推進“最美侗鄉”旅遊開發建設,將構建起“三點一線”大湘西國際旅遊長廊的核心支撐。
線路所涵蓋區域生態文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稟賦極高、組合極佳,沿線擁有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1 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3 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5 項,4A 級景區 1 處,3A 級景區7處, 省級鄉村旅遊區點98處。古村落、古建築、古遺址星羅棋布,規模宏大,被專家譽為“中國最富潛力的旅遊資源黃金地帶” 。
她文化生態旅遊資源豐富、組合較佳,侗苗風情、生態資源、紅色勝跡三大旅遊板塊交相輝映,是“民族博物館”、“綠色海洋”、“紅色勝地”,著名的紅軍“通道轉兵”發生於此。古村落、古建築、古遺址星羅棋布,規模宏大,被專家譽為“中國最富潛力的旅遊資源黃金地帶”。
為加快“最美侗鄉”精品線路開發建設,湖南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旅遊局籌措專門資金,對精品線路中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重點旅遊產業項目給予重點支持。
據了解,懷化市委、市政府作出了《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文化生態旅遊發展的決定》,明確提出打造“國際侗苗文化旅遊區”,會同、靖州、通道三縣政府也將對線路建設的實施,從組織、政策、資金、土地使用等多方面推動“最美侗鄉”的開發建設。通過省、市、縣三級聯動,全力將“最美侗鄉”迅速打造成為“中國生態文化旅遊新坐標”、“大湘西民俗旅遊新品牌”。
“中國最美侗鄉”精品線路建成後,預計每年接待遊客數 200 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 10 億元、能帶動就業及致富人數 20 萬人。
開發
條件
文化條件:侗族建築優美,民俗別具特色
會同、靖州、通道、綏寧四縣全是以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區。這裡不僅侗族文化高度聚集,而且自然景觀獨具特色。
一是人文風情美。侗族以好客而聞名,吃“合攏宴”是侗族好客的表現,是侗族招待客人的獨特宴請方式。侗族村落依山傍水,聚族而居,大寨三、四百戶,小寨三、五十戶,極少單家獨戶。
二是建築景觀美。侗族擅長建築,其突出的一點是特別注重建築的公共性。最具代表性的是侗寨鼓樓、風雨橋和寨門,結構精巧、形式多樣、造型獨特,極富民族氣質。
三是動人歌舞美。侗族從古及今無論年長年幼,人人都能歌善舞,被譽為“歌舞之鄉”,有著事事以歌對答、以舞尋偶的傳統。
四是特色飲食美。侗族的飲食文化自成一體,大致可用“雜”(膳食結構)、“酸”(口味嗜好)、“歡”(筵宴氛圍)三個字來概括。在其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中包含了許多神奇的內容。侗族飲食有三奇,“一奇”雜異的食源;“二奇”無菜不酸;三奇:歡騰的宴席。
五是自然生態美。“中國最美侗鄉”涵蓋區域,侗苗風情、生態資源、紅色勝跡三大旅遊板塊交相輝映,享有“民族博物館”、“綠色海洋”、“紅色聖地”等美稱。
交通條件:三省交匯之地,國道高速便捷
中國最美侗鄉”覆蓋區域地處湘、桂、黔三省(區)交界處,懷化最南端,是湘西南大門、“兩廣”進入湖南的重要通道,張桂國際旅遊走廊和大湘西國際旅遊走廊交匯於此,在湖南旅遊交通區位上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國道209、包茂高速G65貫穿全境,北連張家界、南接桂林、廣州,且在會同、靖州、通道縣分別有高速出口,交通十分便捷。
政策條件:區域政策疊加,發揮最大效益
“中國最美侗鄉”所覆蓋的四縣屬於國家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範圍、大湘西文化生態旅遊圈範圍、西部大開發範圍和民族地區扶貧範圍,在旅遊開發中能夠享受國家、各部委、湖南省的各種扶持政策。通過“中國最美侗鄉”品牌的統領,可以將各個層面、各個部門、各種類型的相關政策統一到區域旅遊發展中來,使政策資源能發揮到最大效益。
意義
資源意義:最佳化空間布局,形成文化長廊
打造“中國最美侗鄉”旅遊品牌,不僅可以最佳化大湘西旅遊業空間布局,形成張家界、鳳凰、最美侗鄉三點一線的旅遊長廊;而且還可以在文化上形成土家族、苗族、侗族三點一線的特色民族文化走廊,進而在南下對接桂林的基礎上,構建中國經典文化旅遊精品線路。此外,還能有效分流張家界、鳳凰的旅遊客流,緩解接待壓力,最佳化旅遊市場環境,進一步提升旅遊業的綜合效益。
經濟意義:吸納富裕勞動力,解決貧困難題
旅遊業具有“一業興、百業旺”的特點。打造“中國最美侗鄉”旅遊品牌,能夠使信息流、資金流、技術流隨著人流流到貧困地區,促進沿河當地農業生產結構轉換和農副產品的加工升級,吸納農村富餘勞動力,直接增加貧困農民收入。該線路建設後預計每年接待遊客數200萬人次以上,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0億元以上,帶動就業及致富人數20萬人。
文化意義:傳承侗族文化,增強人民自信
會同、靖州、通道、綏寧四縣侗族文化資源富集。發展旅遊業的過程,就是傳承和弘揚文化的過程。打造“中國最美侗鄉”旅遊品牌,能夠不斷提升侗族文化價值、增強民眾文化自信、積累文化保護資本,實現侗族文化保護與產業開發的良性互動。
構想
新模式構想:推動旅遊業與經濟社會融合
按照“全域旅遊規劃、全域要素整合、全域人員動員”的模式,把會同、靖州、通道、綏寧四縣全域作為旅遊景區來打造,推動旅遊業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發展。以旅遊的理念統攬引 領、統籌謀劃整個區域的經濟社會工作,相關產業全面圍繞旅遊業發展、全面服務旅遊業發展,使旅遊精品線路成為特色產業帶;使旅遊業向全產業鏈轉變,形成大產業、最佳化大環境、惠及大民生,帶動區域全面發展。
新業態構想:服務自駕游和房車旅遊等
一是重點打造國家景觀道。依託國省幹道,串接重要景點,打造國家山地景觀道,配套觀景設施、旅遊指引、旅遊信息、汽車服務、客棧民宿、農家餐飲等產業,服務於自駕游市場。
二是形成國家步道體系。依託節點,連線特色村寨、特色景點,連成步道環線,打造文化步道、生態步道、紅色步道、休閒步道、健身步道、探險步道、田園步道等,服務於背包客和自助游市場。
三是建設特色營地群。依託交通幹線,建設一批自駕營地、房車營地、帳篷營地等,服務於自駕游、房車旅遊、家庭旅遊等新業態。
四是開發保健旅遊產品。依託排牙山、萬佛山、黃桑、鷹嘴界等地一 流的空氣負離子、植物精氣等生態環境資源,開發侗醫藥保健旅遊、森林保健旅遊等保健旅遊產品,服務於高端養生度假遊客。
新媒體構想:微信移動端等建設服務體系
通過建設統一的“中國最美侗鄉”旅遊網站,整合湖南各大媒體、兩市四縣媒體和宣傳資源,塑造統一目的地形象。重視運用新媒體、微媒體、移動終端和高 新技術,建設“中國最美侗鄉”智慧旅遊信息服務體系,打造便捷、高效、時尚、親民的“中國最美侗鄉”旅遊平台,廣泛行銷“中國最美侗鄉”旅遊形象,與張家界和鳳凰共同支撐起大湘西國際文化生態旅遊圈,推動大湘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