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農人:農業社會的起源》是2020年9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澳]彼得·貝爾伍德,譯者是陳洪波、謝光茂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最早的農人:農業社會的起源
- 作者:[澳]彼得·貝爾伍德
- 譯者:陳洪波、謝光茂等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9月
- ISBN:9787532597062
《最早的農人:農業社會的起源》是2020年9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澳]彼得·貝爾伍德,譯者是陳洪波、謝光茂等。
《最早的農人:農業社會的起源》是2020年9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澳]彼得·貝爾伍德,譯者是陳洪波、謝光茂等。內容簡介本書原著者為彼得·貝爾伍德,英文版出版於2004年,曾榮獲2006年美國考古學會全球最佳...
《最早的農人》是一部由彼得•貝爾伍德所著的書籍,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內容簡介 本書研究了世界上不同地區早期農業起源與發展的歷史,所使用的資料和方法包括考古學、比較語言學、生物人類學,研究對象集中在世界上幾個關鍵的早期農業中心,包括中東、中國、北非、紐幾內亞、中美洲和安第斯中部。貝爾伍德教授據此...
主要學術專長是從考古學、語言學和遺傳學角度研究東南亞和太平洋史前史、全球農業起源及人類遷徙等。著有《人類征服太平洋:東南亞和大洋洲史前史》(1978)、《印度—馬來群島史前史》(1985)《最早的農人:農業社會的起源》(2005)《最早的移民:古代世界人類遷徙》(2013)、《五百萬年的跋涉:人類從古猿到農業之...
社會發展 農耕經濟對中國文化的發展有重大影響。這種農耕經濟能夠創造出世界上最早的最先進的文明。但是,它使中國形成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男耕女織,規模小,分工簡單,不用於商品交換。中國傳統時代“多子多福”的人口觀是與古代小農經濟相適應的。從漢代畫像磚“戈射收穫圖”中,可以看出...
第五章 最早的美洲人(約公元前1.4萬年至今)第六章 非洲人和大洋洲人(從4.5萬年前到現代)第七章 強化和複雜化(從公元前1萬年到當代)第三篇 最早的農人(約公元前1萬年至近代)第八章 農業起源和動物馴化 第九章 西南亞食物生產的起源 第十章 歐洲最早的農人 第十一章 埃及和熱帶非洲最早的農人 ...
“巫山人”是已知的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距今約201萬至204萬年。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時期的典型。山頂洞人已經過著氏族公社的生活。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黃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時期。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的情況。歷史傳說 中國傳說中,原始社會經歷了: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
綜合現有考古資料,世界農業的起源及原始農業在世界上的分布主要有三大中心:地中海沿岸、中國的黃河-長江流域和墨西哥。其中,地中海沿岸的埃及發現了18000年前的大麥遺蹟,敘利亞發現了公元前8000年的大麥栽培遺蹟,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已經發現的最早的原始農業遺蹟。中國的黃河-長江流域發現的原始農業遺蹟在時間上較地...
民國時期中國從清末至民國初年開始陸續引入西方的近代農業科學技術,如農業機械、化學肥料和農藥等。最初是從日本,接著從歐美,將西方的農業科學、生物科學知識翻譯介紹到國內。同時,政府也大量派遣留學生赴日本及歐美學習西方農業。據不完全統計,到20世紀40年代初,全國共有大學農學院及專科學校30所,大學及專科學生...
越來越多的考古學證據表明,中國是世界農業的起源中心之一。中國新石器時代的農業遺址已經發現了成千上萬,分布在從嶺南到漠北,從東海之濱到青藏高原的廣闊大地上,尤以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最為密集。黃河流域迄今最早的農業遺址,屬於主要分布在河南中部的裴李崗文化和分布在河北中南部的磁山文化,距今較有七、八千年...
克羅馬農人化石最早發現於法國的克羅馬農山洞。據認定,他們的體質形態基本上和現代人相同:下頜明顯突出,顎深,臼齒窩深,頭部已經發達到沒有猿類形狀的遺留。其特徵是額高而穹,顱頂高而寬大,腦圓而豐滿,腦容量平均為1660毫升,在現代人平均腦容量之上,這有可能暗示克魯馬農的總體智力水平在現代歐洲人之上。克羅...
據現有資料,中國原始農業早在距今8000年以前已在某些地區發生。在中原地區,它大體結束於距今4000年左右夏王朝建立之時,基本上與考古學上的新石器時代相始終,後期已進入銅石並用時代。特徵 一 中國是世界上農業發生最早的地區之一,也是主要的作物起源中心之一。許多重要的作物如稻、粟、黍、大豆、大麻、經濟林木...
’”這就是說,“柱”也好,“農”也好,都是神農之名,其名雖異,其實則同。有的學者認為,柱,就是田主的“主”,它是由最早的農業工具——點種用的尖頭木棒演化而成的孫常敘:《耒耜的起源及其發展》,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周禮·大司徒 據《周禮·大司徒》記載,古代祈年要祭祀主稼穡的神,稱田祖...
我國迄今發掘最早的金屬冶煉物,是在臨潼姜寨發現的一塊銅片,經化驗,銅占65%,鋅占25%,其餘為少量的錫、鉛、硫、鐵等,屬含銅、鋅較多的黃銅。在山東膠縣三里河也發掘出了原始手工鑄造小型銅器,如刀、鑿等。人類起源之初,為了躲避猛獸和風雨,或住在樹上,或居于山洞。到了神農之世,隨著農業的興起,先民...
這裡是農業起源最早的地區,以後又最早出現金屬器,最早進入文明時代,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西亞最早進入新石器時代的是利凡特(今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和敘利亞)、安那托利亞(今土耳其)和扎格羅斯山山前地區,即所謂農業起源的新月形地帶。這一地區具有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冬季多雨潮濕,夏季炎熱乾燥,...
新石器時代有3個基本特徵 :開始製造和使用磨製石器;發明了陶器;出現了農業和養畜業。各地發現 各地新石器時代表現是:西亞、北非和歐洲不盡相同。西亞:新石器時代發展較早。這裡是農業起源最早地區,以後又最早出現金屬器,最早進入文明時代。西亞最早進入新石器時代的是利凡特(今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和敘利亞)...
神農親驗本草藥性,是中藥的重要起源。這一過程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無數次的反覆實踐,積累下來許多藥物知識,被纂刻記載下來。隨著歲月的推移,積累的藥物知識越來越豐富,並不斷得到後人的驗證,逐步以書籍的形式固定下來,這就是《神農本草經》。《神農本草經》成為中國最早的中草藥學的經典之作,後世本草著作...
我國最早種稻 世界上的人工栽培稻,有亞洲稻和非洲稻兩種。目前已知的最早非洲栽培稻,考古學家認為起源於非洲西部的奈及利亞,最早可追溯到3500年前。亞洲栽培稻要比非洲稻早得多。長期以來學術界大多認為印度是亞洲稻的起源中心,印度曾發現過公元前兩千多年的人工栽培稻遺存,20世紀70年代又發現公元前六千至四千多...
6.具有遊牧性的狩獵者和食物採集者很少有可能開始作物的種植。因為農作物需要經常的照顧、保護和管理。索爾認為東南亞可能是最早的農業起源地,農業技術由此為中心向外傳播。他認為農業發展是由一個中心逐漸向外擴大。索爾關於農業發源地地點的推測,已由考古發掘中得到局部的證實。舉例來說,泰國斯匹瑞洞穴發掘發現該地...
從這個意義上說,大力改善巨觀社會經濟環境,根本解決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和不平等的利益格局,加速農村工業化和人口城市化的進程,已成為中國農業和農村持續穩定發展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前提。發展的基本內涵 發展原是一個生物學概念,本義是指:生物個體從小到大,從不成熟到成熟的成長過程。發展研究最初始於經濟學和...
前18世紀:古巴比倫出現農人曆書,內容包括灌溉、耕耘和收穫,為已知最早的農人曆書。約前17世紀-前14世紀:小亞細亞西臺古王國時期。前1567年-前1085年: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約前1500年:古代埃及人已使用24個字母符號。古代埃及小說《錫諾赫的故事》問世。古巴比倫人創造了發達的數學和天文學。馬開始用於車輛運輸。
元謀人生存於大約170萬年前,是目前發現的亞洲最早的原始人類。它屬於晚期猿人,但早於“藍田人”、“北京人”等猿人。元謀人能夠製造骨器、粗糙的石斧和其他簡單的工具,從事原始的農業生產活動,並且已經會使用火,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用火人。在發現元謀人化石的地層中,人們發現了很多炭屑,而且含炭層厚達三米左右...
萬國鼎(1897年12月26日~1963年11月15日),農史學家,中國農史學科主要創始人之一,中國農業遺產研究室首屆主任,終生致力於農史資料匯集和整理,農業古籍和農業歷史的研究。他主持匯集和整理、分類輯成的中國農史資料共613冊,4000餘萬字,並創辦我國最早的農史刊物《農業遺產研究集刊》、《農史研究集刊》,在...
首先是天文學,遊牧民族和農業民族為了定季節,就已經絕對需要它”(《自然辯證法》)恰相吻合;中國古代文獻中有關伏羲畫卦、神農作稼而有文明的傳說指的也應該是這一時期。中國和西亞是世界上農業起源最早的兩個地區,而彩陶也是這兩個地區起源最早、最發達。這些現象顯然並非偶然。自近代考古學產生以來約200年時間...
的假說(37) 黃河流域最早的農業文化(39) 黃河下游的 北辛文化(41) 磁山遺址的重要發現(44) 裴李崗及其同 類遺存(47) 渭河流域的老官台文化(49) 河姆渡和羅家 角(51) 中國稻作農業的起源(56)第二節 仰韶時代前期 考古學文化與居民的分布(58) 仰韶文化前期的階段劃 分(60) 村落布局與房屋建築(66) ...
本書介紹我們人類沒有文字記載的那段歷史,也叫作史前史。全書包括人類的來歷、史前人類的世界、技術與工具的發展、農業起源以及文明的曙光五個部分。目錄 一、人類的來歷 1 進化論與人類探源 2 最古老的靈長類 3 最早的高等靈長類 4 猿類的起源 5 森林古猿 6 起源何地?7 人猿揖別 8 走出非洲 9 直立人或...
5.3 狩獵-採集者的社會複雜性 5.4 農業起源理論 早期理論:綠洲和側翼丘陵區 5.5 復興革命 5.6 多重起因理論 人口和資源理論 科學專題:浮選法和植物遺存 生態理論 科學專題:AMS放射性碳測年法 5.7 食物生產的影響 進度的不同和原因 人類生活的改變 5.8 營養與早期的食物生產 5.9 小結 第6章 最初...
作者很快就回到考古學的話語系統,從一二百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東亞最早的人類、不同的石器工業傳統談起,娓娓道來。然後是一萬年以來新石器時代的發展,多元農業以及陶器的發明,乃至定居社會的三種經濟形態:旱作、稻作農業與狩獵採集。由自然環境到文化分區與譜系,再到大的時段劃分,則頗有指點江山、縱橫捭闔的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