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最早發明造紙術的國家。在紙沒有發明以前,中國記錄事物多靠龜甲、獸骨、金石、竹簡、木牘、縑帛之類。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迫切需要尋找廉價易得的新型書寫材料。經過長期探索和實踐,終於發明了用麻繩頭、破布、舊魚網等廢舊麻料製成植物纖維紙。
1957年西安市東郊的灞橋出土了公元前2世紀西漢初期的古紙。經分析化驗,它主要由火麻和少量苧麻的纖維所製成,這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纖維紙。這說明,早在公元前2世紀,中國勞動人民就已經發明了造紙術。
東漢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在宮廷中任尚方令的蔡倫,集中了勞動人民造紙的經驗,在漂麻造紙的基礎上,提出了“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的方法,並在技術上作了重大改進,使造紙原料來路進一步擴大,使紙的質量大大提高。蔡倫把這個造紙方法上奏皇帝,從而造紙術在國內推廣起來。
在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18世紀初,中國造紙術一直居於世界先進水平。中國的造紙術,在7世紀經朝鮮傳入日本-,八世紀經中亞傳到阿拉伯,隨後又傳到歐洲,在造紙的技術、設備、加工等方面,為世界各國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藝體系。